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藝術專業發展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開始對其生存環境的藝術品味提出更高的追求,希望自己生存的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在這樣的需求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隨之產生,并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涉及多領域的藝術學科,它主要融合了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它面向的對象是整個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以藝術手法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進行整合性設計的創造過程。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產生的問題
在我國,有將近600所的高等院校都開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且其發展的態勢很好。但是在快速發展表面的背后,我們還應客觀的看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我國傳統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束縛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模式十分陳舊。
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仍然是采取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將要教授的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學生是單純的接受者,教師是傳授者,原本可以使師生交往互動的學習過程卻被教師無形的變成自己的“演講課”。這樣的教學模式缺少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實踐。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專業,它與實踐的結合十分緊密。但是目前大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基本切斷了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聯系,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同學對材料的規格、尺寸及施工條件等知道的甚少,不利于他們最后設計作品的執行。另外,許多高校開設了設計課,讓學生做一些假設性的課題。但是這樣脫離實際情況的設計,只能是學生憑空想象,設計出來的作品也只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沒有考慮到其功能的實現。
3.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師資缺乏。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起步較晚,發展的速度很快,所以導致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有的教師是由別的專業改行來教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雖然他們的學歷很高,職稱也很高,但是對于一門全新學科的教學難免力不從心。還有不少是本專業的教師,他們有著深厚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缺乏市場、工程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這些因素在很到程度上阻礙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
三.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性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設計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創造性行為。設計的過程是創造力充分發揮的過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教育。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改革,以促進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快速發展。對于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要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深刻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關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性發展有如下幾點建議:
1.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變化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應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多思考,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先擬定一個課題,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并通過收集基本信息的過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都得到了鍛煉。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對于其他的專業更注重實踐教學過程,所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不能完全封閉在課堂中,只有打破課堂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才能真正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學校應與社會上的一些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樣可以將書本上枯燥的知識融入到工程實例中,教師可在現場進行授課。學生可以在參觀的同時感受到書本上的設計原理在實踐中的具體效果。教師還應盡量根據大綱的要求,到社會上去接一些真實的設計項目,讓學生“實題實做”。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和運用創新性思維去解決問題。
3.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質量。環境藝術設計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學內容要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所以教師要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和教學水平。學校應每年撥出一定的經費讓教師去參與國內外的設計競賽,讓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保證能將最新、最快的知識教授給學生,以促進學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唯有創新才能進步,唯有創新才能生存,唯有創新才能發展。我們要不斷改革、創新我們的教育模式,吸收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全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進而推動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