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創業教育管理及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是適應經濟社會新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機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的重中之重。中國不單要成為制造業大國、強國,更要成為創造業強國。大家熟知的“蘋果”,中國代工企業的利潤不到2%,一雙在美國售價100美元的耐克鞋,中國代工工廠的利潤僅為1.9美元。為別人打工,就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世界經濟競爭中就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站到經濟產業鏈的頂端。中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就離不開創業型經濟的發展,而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于創業型人才。高職院校是定位于培養具有一定大學知識,同時具備專業技術技能的應用型高等專門化人才的學校,高職校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結合自身院校和學生的特點,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符合經濟發展態勢的能創業、有知識、有專業、有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培育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精神的需要。創業不是無奈之舉,也不是找不到工作后才選擇的道路。創業是當代大學生體現自我價值,實現人生夢想的起點。一個人創業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其精神力量是否強大,是否有積極向上的動力來源。如前文所述,高職院校的學生與一般高校學生相比,在學歷層次、學校知名度上處于劣勢,這些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感。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告訴他們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打拼,最重要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幫助你取得成功的不是名氣而是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哲學上,精神解釋為指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和表現出來的活力、主觀能動性。創業精神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個人內心深處不斷發現世界、創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和行為。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在心中播下發現和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種子,這不僅僅對于學生個人,就是對整個社會的進步也是一種動力源泉。大多數高職院校建校時間不長,傳統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學生的整體素質不如普通高校,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更因該把培育學生創業精神作為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要通過教育指導,讓學生了解創業精神是成就事業、有所作為的強大力量,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讓學生們體現出一種勇于創業、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
(三)是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社會閱歷和職場競爭力的需要。剛畢業的大學生,正是青春年少、滿懷理想、意氣風發,他們都非常渴望能大展拳腳、干一番事業。創自己的業、干熱愛的事,正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體現。通過創業,可以增加社會閱歷、增長本領、增強職場競爭力。創業的內容、市場需求、價格定位、消費群體、飽和度調查等等,是創業前期必備的功課。創業計劃實施后,需要同消費者、市場管理部門、同行業者、媒體等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在創業項目初期,必定會面臨經濟方面的問題,項目啟動資金的來源,資金的使用和分配,規劃項目的資金流和預期收益情況,這就需要相應的財務知識。當創業項目發展壯大后,創業者就成為了管理者,需要領導和管理員工,這是管理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是全方位的,它不局限于專業、理論,這是一種社會能力的學習。如前文所述,高職校畢業生的競爭力有其不可避免的弱點,但在職場中,一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比他的學歷更為重要。大學生創業,不可能所有人都成功,但是這個過程沒有失敗者,他們收獲的是學校無法教授的社會閱歷、他們增長的是經過社會摔打出來的能力,當他們再次進入職場競爭時,這些經歷必將成為他們身上寶貴的財富和強大的競爭力。
二、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管理的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社會各個領域與世界接軌的程度越來越高,教育與世界的接軌也是必然的。高職院校在致力于培養高技術應用人才的同時,應該緊緊抓住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有利政策和戰略機遇,切實轉變觀念,積極部署實施,優化施教體系,進一步推進、完善和管理好創業教育。
(一)加快轉變教育理念,將創業教育作為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專門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少數開設的,也只是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部分內容合并講授,談不上有完整的教學體系。究其原因,教育理念的不足是主要因素。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教學的重點是放在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上,一直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而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認識不足,更談不上有清晰的培養目標體系。從國際范圍來看,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國家的現實表明,大批創業型人才是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力量。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轉型期,高職院校應該緊密社會經濟發展態勢,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在重視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也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學校要將創業教育工作擺在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創立由主要領導具體負責,教學、就業、財務、科研等部門協調分工、共同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協調機構。教務部門負責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工作,制定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全面推動學校創業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理論與實踐并重,構建多層次施教體系。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設計的范圍很廣,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高職院校對于創業教育的開展,要注重與自身特點相結合,積極開展與專業技能教授同步的創業課程建設,用專業的知識技能作為實現創業意識技術支撐,又可以由多樣的創業想法帶動各種技術技能的學習。注重創業項目或產品開發、計劃、財務、營銷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注重實例型教學形式。可以定期舉辦創業沙龍式的活動,邀請部分企業家、創業者或曾經創業畢業生,與學生們座談,介紹他們的創業經歷,加深學生對創業過程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吸取創業中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在形式上加以引導,組織學生開展創意競賽、創業計劃設計等活動,讓學生們投入到創業的氛圍中來。在物質上給予支持,比如劃出專門的場所鼓勵學生擺攤設點,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創業教育不能只是單純的施教行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理論指導,實踐操作,教師點評等方式達到增長創業能力的目的。
(三)優化師資結構,建設富有創業素養的教師隊伍。從教師隊伍管理的層面看,如何構建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富有創業素養的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能否成功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創業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社會性等多種特點決定了其教師的多樣性,一門課程一個教師從頭講到尾的情況是不能在創業教育中出現的。創業教育的師資需要一個團隊,隊伍教師中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有要求能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同時也要與社會活動接觸緊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態勢。創業教師團隊的建設既是一個重點難點問題,也是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現行高校體制和人事制度下,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推擠創業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深挖內部潛力。有計劃的組織各個專業的優秀教師參與創業教育,為學生講述財務、管理、金融、物流、營銷、法律等多方面內容,讓學生盡可能多的了解與創業有關的各種知識。二是出臺激勵政策。鼓勵創業教師的專職化和專業化,在科研項目、課題、經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努力形成穩定的創業教師隊伍。三是聘請兼職教師。兼職的教師的來源以企業家、創業者和政府主管機構的人員為主體,通過他們了解企業運作、分析實踐案例、熟悉規章政策等情況。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建立較為完備的校內外專兼職師資隊伍,有效促進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作者:王珺單位:揚州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