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管理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障礙因素
1.注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處于傳授知識是主要的教學內容,課堂講授是主要的教學方法的狀態之中。而且一部分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思路狹窄,創新性差,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易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產生厭倦感,學生思維滯塞,質疑性欠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由于目前高校往往以學業成績為評價學生的標準,造成學生只注重片面追求成績,出現對科研能力和其他能力忽視培養的現象,致使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不強,同時專業范圍的局限,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2.重視認知發展,忽視情感教育。
高校不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使最有活力和最豐富的情感因素價值失去色彩,教育過程枯燥、乏味,這極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3.心理失衡,阻礙成才。
有決心、有抱負、有理想,能夠在困難中實現自我激勵,奮勇前進,這是創新人才的素質所在。但某些學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學校,往往產生不平衡的心理,學習失去目標,創造精神欠缺,成才意識薄弱,這將成為其成才的障礙。
二、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思路和途徑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學校方面應充分地運用好墻報和圖書館,以及多媒體和電視等等校園文化傳播信息渠道,開闊大學生視野;校領導和教師以及管理人員要具備愛心,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呵護學生,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到親切和心理安全,逐步使心理自卑感和壓抑感得到克服,創造欲望得到激發,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學校應注重學生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營造一種奮發向上和積極進取,以及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圍。
2.改善教育環境,營造民主氣氛。
實施創新教育的有利環境就是民主的精神氛圍,而最有利的創新教育就是民主。人格的舒展與自由,思維的激蕩與活躍,創新潛能的充分發揮,也是需要在民主的氛圍中實現的,而長期綜合性的熏染和陶冶是形成創造思維和人格的基礎。創新素質成長的氣候和養料就是安全和和諧,以及自由和民主的精神環境。以下是著力打造民主氛圍的三方面的要素:
(1)實現民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應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的角度出發,設置專業和課程,同時還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職業興趣的多樣化,對學生和教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反饋意見多多聽取,從而推動教學管理質量的提高,管理效能的增強。
(2)實現民主的師生關系。教育實施的關鍵就是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也集中反映了教育環境。為適應創新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傳統的操縱—依附式的師生關系應進行徹底的轉化,向有利于創新教育的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發展。而為了實現這種關系,教育者首先需要放下師長和教育者居高臨下的架子,與學生實現平等的、朋友式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在融洽和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教師學生都要實現角色變換。教師由教育的主宰者和操縱者實現向引導者進行轉化,學生由被動的主體實現向自主學習的主人進行轉化。再者,教師對學生的控制由嚴格向說服教育,注重方式方法進行轉化,這樣學生就不會具有壓力,天性得到自由舒展,實現師生的和諧共處。
(3)實現民主的思想教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質疑提問習慣的培養,對學生自主發現和自由思考予以鼓勵,培養學生向教師和書本挑戰的意識;教師要對學生的獨特想法和個性思維進行積極的鼓勵,因材施教,積極地引導,包容學生在探索中出現的荒誕和錯誤。
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經濟時代的來臨,導致社會競爭呈現白熱化局面。當代大學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面臨著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不能正確地調試情感。同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貧富差距的日益增強,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至于導致嚴重的心理失調。所以在教育管理中,教育工作者應對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將心理教育貫穿各個教學環節,使大學生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結語
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高等院校,在教育管理中,應把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放在首位,樹立培養創新人才的全新的教育觀念,積極地構建適合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氛圍,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培養出敢于創新、善于創造,并具備良好創新心理素質的人才,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作者:孫平劉士偉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