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傳統文化教育建設看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一方面可以培養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推動中國面孔積極參與到全球范圍的對話和爭鳴,二者都滿足了新時代國家建設發展的重大需要。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俱進,不斷改善教師教學方法;拓寬思路,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熱情;不斷創新,努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深入挖掘,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人生觀。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傳統文化;中國書畫
中外合作辦學是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下,在我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一方面拓寬了我國對國外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模式引進的深度和范圍。另一方面,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與摸索,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也因為發展過快、課程設置經驗不足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截至2018年6月,我國已有的本科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含內地與港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達到1374所,碩士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含內地與港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已達到260所。就所在的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內的中外合作辦學調研情況來看,部分工科院校相關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基本是一片空白。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建設迫在眉睫,需要引起政策制定者和相關研究專家的足夠重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當前正在大力推進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對處于多元文化交鋒交融中的學生成長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边@為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一方面可以培養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推動中國面孔積極參與到全球范圍的對話和爭鳴,二者都滿足了新時代國家建設發展的重大需要。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對于新時代的中外合作辦學事業來說,必須滿足把握新時代、解決新矛盾、推進新戰略、實現新目標的現實需要。
二、加強中外合作辦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建議
筆者認為,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全社會摒棄急功近利心理和行為模式,認真梳理傳統文化內容,切實保護傳統文化,積極增設相關課程,引導學校相關學生社團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普及類活動,扎扎實實做好基礎性工作。
1.與時俱進,不斷改善教師教學方法。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必須與時俱進、因地制宜,針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以中國書畫類課程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處理教學重難點。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掌握中國畫發展的整體脈絡,對每個時期分別出現的繪畫流派、代表畫家及作品有較為直觀認識。其次,教師要融會貫通,擺脫傳統說教類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熱門的傳統文化節目視頻,讓學生通過媒體視聽方法感悟時尚與傳統文化中美的意境的交匯與融合;結合蘇州地方特色,在校內建設中國文化展示館,如吳門畫派、蘇州桑蠶、蘇作扇藝、玉雕、核雕等工藝類的博物館,通過實物展示、圖文介紹、情境還原等方式,學生直觀地接觸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講好江蘇故事、印好蘇州名片。最后,根據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畫家的作品,教師親自示范指導,學生臨摹學習,在動手體驗中更好地品味傳統文化的獨特內涵。一方面培養學生形成較好的審美與觀察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動手創作,遇到問題互相交流學習,再帶著問題與教師探討,培養參與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理論與實踐相結,既達到教學的目的,又鍛煉實踐與應用能力。
2.拓寬思路,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熱情。提高中外合作辦學中傳統文化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融入課堂中。對教師來說,從學校到院系到教研室,要經常組織教研活動,老師交流教學經驗與心得,學生多進行校外寫生、參觀、實踐,加強交流學習。另外,由學校層面牽頭,組織相關學生社團組織,積極開設相關書畫類教育活動,如學??梢匝垖<医庾x中國傳統文化,系統結合中國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文學、建筑、藝術、民俗等內容闡釋其與中國傳統繪畫的相互關系與異同,將專業性、知識性與人文性融為一體。同時,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中留學生較多的情況議,讓留學生能夠盡快融入并體驗地方生活,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學校層面應多組織舉辦此類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系列講座、相關書畫類比賽、展覽等等。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中外文化交流,讓外國留學生在學習與交往中感受中國文化、江蘇文化與蘇州文化的特色與內涵。
3.不斷創新,努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中外合作辦學中傳統文化教學不僅要重視課堂的教學,還要把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參與學生大多是非藝術專業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發成立一些書畫愛好組織或社團,定期組織社團成員進行研討。此外,組織學生以賞畫沙龍的形式,邀請全班同學或各自創作或集體合作,再集中鑒賞點評,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互相借鑒學習,為學生提供創作練習的平臺。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作品進行指導,推薦優秀的作品到相關刊物上發表,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相關比賽,在比賽中鍛煉學生,鼓舞學生的學習與創作的熱情,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改革期末結課考試的方式實現,對學生中國畫學習的結課考查往往積極嘗試新的方式,靈活考查學生的學習的效果。以我校的中國書畫藝術鑒析課程為例,鼓勵學生結合之前的課程學習內容與相關參考,大膽寫生,自由組合,自由創作,完成獨立作品。最終作品沒有標準答案,構圖、內容、筆墨、色彩等符合教學任務要求即可。這種方式往往能較好地考查學生對中國畫創作過程中的技法運用、內容理解與綜合能力。4.深入挖掘,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深邃內涵和精神魅力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對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教學更要在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學生的人生觀教育中。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透過筆墨本身、與作者的對話與交流,獲得一種人生、人情與人性的體驗與回味。傳統文化教育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中國歷史上,蘇軾、沈周、八大山人、鄭板橋等偉大的藝術家的畫作流傳千古,他們身上的優秀人格光輝更是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正確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書畫教學,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審美意境和情感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讓書畫藝術成為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催化劑;讓學生通過中國書畫的學習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學會感悟人生、思考人生;讓傳統文化教學真正達到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精神文化家園的目的。在十九次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币粋€民族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精神得以傳承、培育和發展的載體,它的繁榮與否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對于新時代的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來說,積極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深遠。新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一方面要不斷創造高水平、有特色、國際性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民族、國家觀念培養,樹立學生民族與國家的正確歷史觀、人生觀的思想教育,從文化視角加強學生對于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教育。因此,在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更要結合社會、民族、國家發展的具體需要,對學生思想觀念進行合理引導,避免出現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現象。積極樹立堅定文化自信,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標識,講好中國故事,建設好生們的精神家園,將國際化人才培養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有機統一起來。鼓勵學生堅持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努力在新時代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結束語
回眸上下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奔訌姎v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應當成為中外合作辦學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書畫教育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基本技法,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樹立文化自信等。因此,學校和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引導學生。一方面,學校應大力開設相關課程、組織相關學生社團,積極開設相關文化活動與講座;另一方面教師應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傳統文化教育創新性地與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具體情況有機融合。在教學方法與理念上不斷探索,完善文化教育的方法與策略,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努力將文化強國的建設推向全新高度。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
作者:王華貝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