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高層建筑下的屋頂綠化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緩解城市綠化用地緊張的現象、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問題,本文結合建筑屋頂綠化模式和屋頂綠化建造技術等相關技術進行分析,通過對屋面荷載、屋面排水及防水,種植土調配以及植物配置等技術的研究,促使屋頂綠化這類“見縫插綠”的綠化方式得以實現。
關鍵詞:屋頂綠化;安全性;生態;技術
引言
城市的高速發展促使我國人口分布逐漸向城市密集型轉變,城市人口的加速上升導致高密度聚集型建筑隨之增加,城市用地匱乏。國際生態和環境組織調查表明,城市的最佳環境狀態是指人均占有綠地面積達到60m2以上。華沙、維也納等國家早已超過這一標準,我國僅有深圳逼近這一標準,而全國范圍內人均綠地占有僅8.98m2。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但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內該如何增加綠地面積,成為近年來人們討論的焦點話題。
1屋頂綠化分類
1.1麇集型屋頂綠化
麇集型屋頂綠化又被稱為密集型屋頂綠化,多以屋頂花園的形式出現,其植物配置相較于延伸型屋頂綠化更為復雜,植物種類也更繁多。因為其對屋面荷載要求高,多建造在地下停車場上的屋面。如果高層建筑物的荷載足夠,在高層建筑上建設麇集型屋頂綠化也是可以實現的。
1.2半麇集型屋頂綠化
介于延伸型屋頂綠化和麇集型屋頂綠化之間,并對這兩種形式進行揚棄而形成的一種綠化形式叫作半麇集型屋頂綠化,其在屋面建造大中小喬木、人流車流路線的同時,盡可能縮減設施重量,使其滿足大多數屋頂的荷載要求。這種方式的屋頂綠化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更好的運用。
2屋頂綠化設計主要構造
2.1鋪設輕質種植基質
在最初的施工建設中,大多數都是利用培植土作為栽種基質,但這種做法又會面臨許多棘手的問題,例如培植土重量較大,遠高于屋頂設計荷載,培植土運送至高層屋頂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長期種植植物,肥力遠遠不夠等。在這樣的環境下,輕質種植基質應運而生,從根源解決了這些影響因素,鋪設基質的厚度一般在8~10cm。
2.2排\蓄水層
綠化設施建設的排水層設計應考慮屋頂荷載要求、植物配置空間分布及不同植物的不同栽種需求進行相應和諧的排水設計,還要思考解決排水問題及蓄水時的問題,以解決夏季炎熱天氣時培植土內水分大量蒸發而沒有水補充的尷尬境況,從而避免植物干枯、葉黃等現象的發生。
2.3耐穿刺層
屋頂綠化應考慮到植物根系的穿刺能力,耐穿刺層常用PVC材料編制防刺隔板和隔離材料等,這種耐穿刺且防水的阻隔材料是由一種新型復合材料拉絲編制制成的,其對樓板的保護和防水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使得屋頂綠化更容易實現。
2.4防水層
采用防水、阻根相結合的新型材料解決屋頂防水的問題。防水層是保證屋頂不漏水的關鍵,因此還必須處理好屋頂的排水系統。
3屋頂綠化建造技術優化措施
3.1屋頂綠化荷載減輕技術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載為2.00kN/m2(190kg/m2),屋頂綠化荷載為3.00kN/m2。對于設計缺陷等原因導致的屋面規劃水道堵塞等問題引起的積水荷載,應采取外部構造措施加以緩解,并重新測量屋頂綠化荷載,考慮其積水的可能深度,再對屋面活荷載量進行重新計算。減輕屋面荷載具體措施包括:人工合成基質土,開發超輕栽培介質,常用土重量為8t/m3,在土壤中按配比添加其他輕基質,減輕栽培基質的濕重,可將珍珠巖、木屑等用于基質土調配中,豐富營養的同時也大大減輕土重,從而減輕整個屋頂的承重。
3.2屋頂綠化排/蓄水技術
目前,排/蓄水層多用陶粒材料,雖有超輕、吸水等優勢,但其耐久性差,強度低,很可能出現永久性技術難題。最佳解決辦法就是在建筑標高與荷載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坡度設計,可以大大提升防水可靠性,為保溫層和隔熱層奠定良好基礎,以防其變成永久性蓄水問題。
3.3植物種植技術
屋頂綠化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后期養護作業難度大、費用高,所以在植物選擇上應多選用具有抗寒、抗旱特性的植物如白車軸草、綠蘿等,以減少澆灌等后期養護頻率,從而節約成本、增強屋頂綠化的穩定性。不同地區施行屋頂綠化時,應多選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在適應當地氣候環境時有較大優勢,由于屋頂綠化是構建于建筑物屋頂的景觀空間,其對建筑物屋頂荷載能力有一定要求,無法像陸地中生長的植物一樣,根系能延伸至深層土壤汲取養料。屋頂土壤厚度無法達到很多植物的要求,因此應多選用耐瘠薄土壤的植被,根系纖維豐富,能在特定厚度土壤中汲取足夠的營養保障自身生長,為屋頂綠化的實行提供可行性。
4結語
屋頂綠化作為一種綜合方案,在解決城市局部用地緊張問題的同時,還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不僅為人類搭建出適宜生存生活的城市環境,也為動植物的棲息提供了安全舒適的自然空間。當今社會,屋頂綠化的構建僅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能實現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構建屬于我們自己的屋頂綠化,從而共同享受我們自己創造的美好環境。
參考文獻:
[1]許萍,車伍,李俊奇.屋頂綠化改善城市環境效果分析[J].環境保護,2004(07):41-44.
[2]李世同,李鵬波,王軍.淺議屋頂綠化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2018(13):69-70.
[3]殷麗峰,李樹華.屋頂綠化基質的選擇及綠化種植模式的建立[J].風景園林,2006(04):46-49.
作者:廉毅 孫楠 韓可騫 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