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力學課程教學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調整了高校專業設置目錄,要求培養被人們稱之為“大土木”的通用人才。在這一新形勢下,我校于2001年4月組建了土木工程系,至今已過了十年,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按照拓寬基礎、淡化專業意識、加強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設計教學計劃,改變長期以來注重專業需要和偏重知識傳授的作法,綜合考慮調整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本文針對土木工程專業土力學課程的特點及在教學過程存在的一些矛盾及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談談本人的一點粗淺認識。
一、土力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學時少與教學內容多之間的矛盾。按照新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拓寬專業口徑即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增加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擴大知識面,提高素質,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對于土力學這門課程而言,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修訂的專業基礎課程《土力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該課程屬專業基礎課,課時建議54學時。我校土木工程專業該課程2001級教學大綱定為36學時,后來2003級教學大綱修訂增至48學時,目前2009級教學大綱調整為40學時。眾所周知,土力學這一學科形成較晚,許多問題尚未研究清楚,許多理論仍處于經驗或半經驗狀態。土力學課程具有內容龐雜、系統性差、理論不完善、試驗方法多種多樣、操作步驟復雜、技能要求高等特點,需要講授的內容多而雜,這就形成教學學時少與教學內容多之間的矛盾。
2.教材內容陳舊或規范翻版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教材質量的優劣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因此必須對教材的選擇給予充分的重視。為了滿足寬口徑專業的要求,很多針對“大土木”的《土力學》教材便應運而生。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各個行業所采用的規范并未完全統一(甚至有的方面還存在顯著差異),其體現在一本教材中便極易導致體系不統一,內容繁雜,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因此,這要求各部門各行業應逐步找到共同語言,修訂各自的規范標準;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的土力學教材必須加以整合,乃至對整個教材體系實施改革。
3“.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滯后與課程教學需要的矛盾。土力學較強的實踐性要求教學中必須營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情境。由于該課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面內容較多,理論大多抽象且難度較大。因此,對授課教師的專業和工程實踐素質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技術過硬的“雙師型”素質。但是由于教師缺乏相應的工程實踐經驗,也就不可能在課堂上從工程實際應用的角度去理解和講解土力學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不可能把反映現場實際工程的最新成果及時充實到土力學課堂教學中,課堂講解也只能“空對空”地進行,更談不上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授課教師具有豐富的現場經驗或具有一級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資質,這樣才能給學生傳輸較為“感性”的工程實錄和背景。
二、提高土力學課程教學水平的對策
1.教材建設是解決多內容與少學時之間基本矛盾的關鍵。教材就是教本,是師生教與學之本,它主導著教與學的方向與質量。要在很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土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首先就必須讓教材用清晰簡練的文字語言和精心篩選的科學內容給出一個當代土力學具有內在實質聯系的基本框架體系,并且使它在每一個基本點上具有一定的彈性(可選擇性與可增補性)。按照這些原則,筆者認為,土力學教材需要把研究土和土體的變形強度特性規律與工程應用問題明確地突出出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精選或精編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教材,是更新教學理念的重要方面。目前國內土力學教材不少,但其基本內容沒有太大變化。為盡快與國際“大土木”工程教育接軌,首先要按照土木工程專業的要求,周詳編制本課程的教學大綱。選材應在體現教學目的性的基礎上注意一個精、一個新、一個實。精不是少,而是從問題的總體聯系中,選準一個或幾個關鍵性的點或線,做出仔細的擴展、剖析,舉一反三。對于新材料,雖然在原則上應該盡量吸收,但仍要慎重處理,吸收應視新材料的成熟程度、應用情況和學時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吸收新材料并不一定要以它原來的面目出現在教材之中,應該經過教師的消化和再制作,既要避免老套循環,又要防止兼收并蓄,多頭羅列,造成教材膨脹。選材無論新舊,均要以實為主,要真正能解決問題,防止空頭討論、以勢壓人或頭重腳輕,故弄玄虛。
2.教師基本功建設要在講好每一堂課上下工夫。“教有法而無定法“的說法反映了教學工作的復雜性和靈活性。教學必須既“因材施教”,又“因需施教”,不僅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而且“不能打無充分準備之仗”。要不斷地根據新情況把力量化花在講好每一堂課上。講好一堂課,要靠教師對一堂課做創造性的精心設計,使學生始終帶著問題,處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講課是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具體統一的運用,是教學基本規律和教學原則的具體體現。對其中每一個問題均做出有系統、有論證的科學分析,指出理論產生的實踐依據,或實踐中復雜現象的理論解釋,或舉出理論應用的實際例證。如果通常所說的備課側重于教學內容方面,那么,課堂設計則還應該側重于教學方法方面,以便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塑造學生的優秀品德等目的。
3.教學思想建設要把教書過程與育人過程緊密結合起來。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把自己的教學由知識或書本擴展到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是教學質量提高所必需的條件。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素質的結合將形成提高教學質量的合力。因此,作為一個教師,首先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樹立本領域內著名專家大師業務與精神結合的典型。面對學生不盡人意的課堂紀律和課外作業抄襲現象,一方面要糾正學生,另一方面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這使教師有一種更加高尚的心理境界,需要較長時間的磨練。事實上“,教書育人”對教師的要求要廣泛得多,青年教師能努力做到那就更好了,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針對當前大土木工程專業土力學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抓好教材建設,其次抓好教師基本功建設,最后抓好教學觀念建設與教學思想建設“勢在必行”。教材建設應該解決多內容與少學時之間的基本矛盾;教師基本功建設要在講好每一堂課上下工夫;教學觀念建設要突出實踐性,并尋求理論性與實踐性二者之間有效結合;教學思想建設要把教書過程與育人過程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