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控操作課建設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控加工編程及操作》課程培養目標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方法,能使用編程指令編寫常見的回轉體類及平面類零件程序,并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出合格的產品。與該課程相關的支撐課程有《數控編程仿真實訓》《數控機床操作與加工實訓》等課程。經過調查發現目前高職《數控加工編程及操作》課程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材內容多,知識陳舊,內容安排不系統。作為培養數控技術人才重要載體的職業學校,目前所開設的數控加工編程及操作課程和以編程加工為主的技能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上已不能適應社會、企業對數控專業人才提出的培養要求。這是因為大部分課程內容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導致了實用的關鍵的新內容加不進,而在實際使用中基本被淘汰的內容還在花很大的力氣講?!稊悼貦C床編程及操作》作為職業技能培養的核心課程,其對應的支撐課程應前后連貫相互支撐。這樣的課程如:數控加工工藝、數控編程、數控編程仿真實訓、CAD/CAM、機床操作與加工實訓。然而這些內容在實際教學安排時由于受到教學計劃的影響,被分得支離破碎,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各自為戰,難于形成前后連貫的、系統的教學內容。
2.課程的設置普遍重理論輕實踐,學生技能水平達不到企業要求。課程的內容設置除了內容雜、安排不系統外,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設置形態常常表現為重理論輕實踐,或理論與實踐教學分離。很多學校在安排教學時,安排大量的時間在理論教學上,而實際實踐時間卻非常短,在實訓過程中也通常表現只注重學科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應用環節;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教學設備、師資等數量的限制,使得平均每個學生練習的時間很短,難于形成熟練的操作技能。致使學生在校期間難以練就一項過硬技能,畢業時不能直接上崗,而僅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或者到工廠后需進行重新培訓,不能實現在校所學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數控機床的熟練操作與加工是該課程培養的最終目標,所有內容安排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突出的實踐技能為目標的,因此,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尷尬局面:一方面,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難以找到理想工作;另一方面,企業難以招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教學、評價手段單一不能展現學生主體性及個體差異性。目前的教學手段大多是常規的灌輸式教育,基本的模式是教師在講臺講,學生在底下聽,至于學生收獲多少、效率多高基本沒人顧及。評價手段也比較傳統,理論通常采用考試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往往只會應付考試,難以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實際工藝問題。這就使得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以理論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以及教師的相對滯后的教育教學觀念和缺乏良好學習習慣、認知水平偏低的學生等因素都制約著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建設方案
1.以省級精品課程為標準,推動我校師資隊伍建設。隨著高職課程改革的進行很多院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課程,然而一些課程的設置大多呈“本科壓縮型”或“中職放大型”,這表明高職課程建設沒有把握適度,所以我們需在在“度”的把握上下功夫。內容的選擇以“必須夠用”為度,有效刪減不實用的理論知識,以“強化技能”為核心,增加實踐時間,強化實踐過程控制。在課程建設上根據省級精品課程評審標準找出目前我校該課程在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及創新特點上存在的差距。通過課程建設讓更多的教師參與進來,將所有教學人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取長補短;同時,在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參加教師必須承擔雙重角色:課堂上的講師,實踐中的工程師,培養提高實踐與理論并重的教學理念,為“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推動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2.以實用時效為原則,精心設計課程內容?!稊悼貦C床編程及操作》課程內容應以職業生涯為背景,以培養數控技術領域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實用”為宗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課程的建設,不僅要重視針對某一崗位的職業能力,還要關注在一定職業領域內可遷移的職業能力、職業態度和情感,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以職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分解到教學任務的各部分,落實到課程內部的行動化學習項目,努力實現知識與應用、理論與實踐、實用與時效的有機結合。
3.以就業需求為導向,開發項目化、任務化理論及實訓教材。從我校原有的《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與《數控機床加工實訓》教材中,可以看出,通常只強調和重視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強調基礎的重要性,而在實踐性教學的力度還不夠大,屬于專業內容教育而不是職業特長教育,基本脫離了職業教育的宗旨。高職教育不完全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編寫出以職業技能及相關知識為內容的課題任務模塊,再以這些任務模塊為基礎進行整合,以覆蓋同一職業領域的具體要求。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學生思維方式,打破傳統教材的模式,做到精簡、實用高度綜合,不求學科體系的寬泛,但求實用。實訓教材要通過對職業崗位核心職業活動、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開發以職業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生產化、項目化課題。使學生通過該階段的學習能夠領略實際生產的工作要求,具備一定工作范圍的綜合職業能力,努力建立學習與工作的聯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4.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個人特長實施因材施教。所有教學方案的實施都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活動當中,在執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與個體差異性。我校在實施教學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基礎學習階段,安排相同課時在數控車和數控銑兩種職業能力上;而在提高階段,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特長和愛好自由選擇數控車和數控銑;這樣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經過一定時間的提高訓練后,學生對數控車和數控銑都有了充分的認識,都具備了基本的考工條件,而后讓學生根據個人特長自由選擇考試工種進行強化訓練,這樣充分展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考工結果上也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5.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與評價方式。在課程建設上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教學信息展示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的課程網站。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樣化學習途徑和條件,學生隨時可以通過上網實現自我學習,提升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網絡資源建設也具有服務教師的功能,比如提供便于應用與下載的課程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大綱;網絡教案、多媒體環境的電子教案;教師授課授課錄像;教師授課用例題和例題題解;師生學習交流互動等功能。在教學評價手段上應充分考慮學生主題性及個體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將評價手段由傳統的考試轉到學習過程和實踐結果中來,真正做到“學做統一”?!稊悼丶庸ぞ幊碳安僮鳌氛n程建設對提升師資隊伍、優化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條件、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均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應合理安排每個環節,使各種方法手段在教學活動中都能發揮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