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理教學思索與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物理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為此國家教委在1996年制定了新的物理教學大綱試驗版,簡稱新大綱。97年首先在二省一市(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進行試驗,2000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施行。新大綱的編制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緊密相銜接的,為培養21世紀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能力素質而編制的。新大綱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使學生在高中物理課中學到比較全面的物理知識,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的熏陶,以便適應、推進社會的飛速發展。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中最重要、最廣泛的一門學科,就更應該,也更容易找到與創新教育的結合點。因為物理學的發展史本來就是一部人類征服自然的發明創造史。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呢?首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大綱“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中第一個問題就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它強調了教與學的關系,即由以前那種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現狀,轉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格局上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主陣地。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習慣于把知識講得井井有條,對教學內容的每一個環節都做詳盡解說,對學生可能發生的誤解一一予以告誡。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培養出的學生,對教師講授過的知識非常熟練,對已成定論的內容善于解釋說明,但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對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1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師生平等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遞是單向的,一元的,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學生只是機械地聽、記,是消極的、被動的適應者。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點表現的機會,提倡學生上講臺,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積極提出問題。同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一起去探究真理、發現真理、建立起師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臺,只有這樣,學生才敢與教師無拘無束地交流,平等真誠地對話,敢于挑教師的“毛病”,敢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可以使學生明確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
1.2轉換教師角色新時期要求教師不能只是“傳道”,而是要轉向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不能只滿足于當一個“解惑”者,而應轉向發現問題的引路人。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主演變為導演,把主演的位置讓給學生,要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知識外,還應給予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大膽提出問題、標新立意,去探索我們未知的問題。哪怕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我們都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1.3改進教學方法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首先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創造性地選擇科學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學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1.4滲透科學思想和方法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的時候,同時再現知識產生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和物理學家們為獲取物理知識所作出的真實而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例如在講授物體下落快慢時,伽俐略是如何不畏權威,運用巧妙推理證明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并用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加以驗證。讓物理事實和物理發現過程的再現,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大師們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物理奧秘時那種科學創造的快感和激動,接受科學態度和優良品質的熏陶,從而培養創新的品質。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創造潛力
2.1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營造和諧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具有催人奮發向上、開拓創新、積極學習的動力,學生們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會產生一種積極表達自我的沖動。學生此時思維敏捷流暢,具有高度的創新敏感性。這就要求教師放下架子,走下講臺,由真正的權威講授者,變成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朋友和引導者。教師微笑著走進課堂,本著和學生共同探討的宗旨提出問題,給每一個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發表見解,無論觀點是否正確,教師不隨意肯定或否定,同學之間也不挖苦、嘲笑。這樣就把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讓學生在求知活動中真正獲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從心靈深入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2.2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積極傾向,是學生獲得知識、開拓眼界的內在力量。有了興趣,學習就成了一種渴望,就會產生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求知欲。
2.3讓學生品嘗成功學習的熱情來源于成功的體驗。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就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和意念,當人們被工作本身的滿意和挑戰所激發時,才能表現出創造力。所以教師先要幫助學生獲得成功,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肯定自我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
3改革實驗教學
物理學的所有規律都是通過實驗建立起來的,實驗當然是增強物理能力方面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新大綱雖然在實驗數量的安排上與原大綱比較沒有多大的變動,(均為二十四個學生實驗)但在學生實驗中增加了設計性或研究性實驗。目前我國傳統實驗教學存在以下三個不足:1、課本中幾乎所有的實驗都是為了配合所學內容而安排的,不容易幫助學生通過這些實驗掌握一些重要的實驗研究方法。2、課本中每一個實驗的原理及操作步驟都講得十分清楚,學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操作即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不夠,很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目前課本中的實驗大多數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只需學懂了書本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實驗。這樣對學生應用知識,培養能力是不利的。針對以上不足,為使實驗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應采取以下措施。
3.1改進演示實驗質量演示實驗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講臺上邊講邊做,逐步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觀眾,看著教師在講臺上表演,很難參與到實驗過程中,思維是停頓的,情感得不到交流。實際上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應進行改進,加強師生互動,對問題的引入要層層設疑,鼓勵學生思考,進行大膽地猜想。讓學生和教師一起來感受、體驗實驗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參與心態,促進學生形成創新精神。
3.2增加演示實驗數量大部分物理概念、物理現象都應創造性地把它演示出來,這些補充的實驗,主要靠教育者自己創造性地設計,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做,一方面為學生起了一個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加演示實驗還能讓學生親睹物理現象發現的真實過程,提高感性認識,讓知識能真正的運用于學習和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條件開放實驗室,增加實驗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實驗由于時間緊,學生只能簡單地、機械地按實驗步驟完成教師指定下的實驗內容。對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認識不清,對實驗不能進行有效創新。而全面開放實驗室,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實驗,認真探索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全面認識實驗,摸清器材的用途。特別對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之后,鼓勵他們提出新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一些小實驗,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疑問。以此開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個性特長,使實驗能力得到發展。
4精心設計習題教學
在新大綱中為使教學循序漸進,對某些重點內容設“專題”,以利于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和綜合地運用知識。通過專題的開設,使學生達到對重點知識規律的熟練運用;通過專題的開設,使學生熟練掌握重點知識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體現了新大綱對習題課的重視程度。在習題課的教學中,怎樣充分發揮試題的教育功能?我想應以啟發學生以基本題為基礎,通過基本題方向和形式的變化,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用、一題多解和多解一題。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發散、假設等多種思維方式,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徑進行解題。鼓勵學生對解題的多種方法進行比較、篩選、改進、優化、尋求最佳解題途徑,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另外在習題課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例如自來水管中水的水流量怎樣測,汽車啟動時加速度有多大等。讓這些與生活聯系的問題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善于運用知識、關心生活和生產實際問題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5重視實踐活動
陶行知先生說過:“行為是老子,思維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實踐是物理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創造的根本。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體會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意義,感受到知識的偉大,學習的價值和理論的不足。進而促進學生加倍努力學習,激發學習熱情,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們要重視實踐活動,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充分的動手機會。
5.1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比賽,以比賽為契機,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創新比賽本身就是創新活動,要想在比賽中獲勝,就必須創新而不是模仿,讓參賽作品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5.2鼓勵學生維修家庭損壞物品。維修損壞的物品,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已至用的樂趣,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存在確信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特別是受到家庭成員的表揚,就更能促進學生維修的熱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踐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各種技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在物理教學中,只有找到了與創新的結合點,并把二者巧妙而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更具體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