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更新教學理念
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理念,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決定性作用,把學生置于課程教學和課程學習的根本位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更應特別注重學生政治理論素養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應當實現由政治理論知識本位向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本位的轉變。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結合學生的成長需要和主觀需求,注意調動、激發、鼓勵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教師應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親切、真實、自然、和諧的教學氛圍。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基本權利,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提高他們對政治理論和社會現象的辨別力、判斷力和洞察力。
二、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仍然是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師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課堂講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向學生系統講授和詮釋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理應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單純地使用這一種方法,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被動和學習的疲勞,生動性、趣味性、吸引力較差,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更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把課堂講授作為單一的教育教學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簡單化為知識詮釋和要點解讀過程,容易造成知識和實踐的脫節、教學和育人的分離。應盡快改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僅靠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的現狀,探索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知識傳授和素質培養相統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式,強化育人效果。筆者所在的單位近年來在保證思政課課堂講授學時的同時,又專門設置了一定數量的多種環節(方式)教學學時。教師在充分保證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根據課程教學的目標設計,又著重抓好課堂理論教學之外的五個教學環節:“讀”———學生閱讀經典著作、歷史典籍以及偉人傳記;“談”———進行課后討論和研究;“訪”———利用清明、“五一”和“十一”假期進行社會調查;“看”———收看黨代會和全國“兩會”的重大新聞以及重大歷史性影片等;“寫”———撰寫調查報告、讀書報告和閱讀心得。上述每個環節均有教師全程指導,并把它們作為期末對學生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課程理論教學和上述環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既使學生理解和鞏固了應掌握的理論知識,又使學生提高了綜合素質,鍛煉了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教學內容
目前,我國高校政治理論課一般選用國家統編教材,教育教學依照大綱進行,保證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嚴謹性、系統性和完整性。在教學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機械講解課程知識,把教學變成一般的知識傳授,過分偏重于理論的灌輸,照本宣科,以不變應萬變,導致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吸引力明顯不足。盡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要保持相對穩定,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學內容不能僅限于教材和大綱。因此,就要求教師既要充分尊重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又要根據形勢變化、社會發展以及學生的思想實際,精選并不斷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要按照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提煉教材內容,對基本理論、基本史實應本著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側重于課程重點、知識難點、理論熱點和學生的思想疑點的講授和釋疑,特別要注意把黨的新精神、新理論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現實和未來的重大問題以及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和當今世界變化的實際緊密結合,與社會發展對新型人才的需要緊密結合,與學生思想實際和身心發展的需要緊密結合,保證教學內容針對性強、育人效果顯著。
四、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作為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學形式,方法是否得當是關乎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盡管近年來各高校一直都在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但是,必須承認,傳統的機械講授仍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流。教師一本教材,一份講稿,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把學生封閉在課堂上,機械地按照章—節—綱—目的順序面面俱到、平鋪直敘地講授,多媒體教學的比例逐漸在增加,但部分教師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演變成了對投影頁面文字的機械閱讀。其結果,造成教學過程的單調和呆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把本應生動形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變成了僵死教條的填鴨式生硬灌輸,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仍是今后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主要環節,是思政課實效性能否保證和提高的關鍵。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保證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首先,要善于嘗試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大膽試用討論式、專題式、講座式和案例式教學方法。相對于單純的教師講授,這些課堂教學方法運用通俗生動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豐富多彩的形式,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吸引學生參與,啟發學生思考。其次,要有效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教師要在自身對課程知識充分掌握、知識線索明了清晰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精心制作和篩選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效表現教學內容。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課堂上的信息量,而且在形式上非常生動、活潑、直觀,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能夠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五、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
現在,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仍是沿用傳統的知識型考試考查方式。這種方式注重考核學生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強調學生對基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應當看到,這種傳統的試卷考試方式沒有真正體現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無法真正考核和檢查學生課程學習的實際效果。因此,建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樹立健全人格、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性的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就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適應增強實效性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應盡快實現兩個轉變:一是要從過分重視對學生的知識考核向知識、能力和素質相統一的綜合考核轉變,既注重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又注重考核學生的思考能力特別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要注重考核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二是從課程結束后的期末一次考核向平時進行多次考核與期末考試考核相結合轉變,增加平時考核的次數和其在綜合成績中的比重。要把學生課堂理論課教學之外的其他環節的表現如讀書、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撰寫和參加黨團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與平時的思想道德表現和提高作為成績評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進行綜合、完整、全面的考核。
作者:楊瑞勇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