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提琴基礎教育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左右手基礎技術的重要性及容易出現的問題
小提琴基礎教學中,除了音準這一基礎之外,左右手演奏基礎技術同樣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且演奏者與學習者也常常在演奏與練習中遇到一些不利的因素,進而影響到其自身的演奏、練習的進度與質量。因此,作為教師在基礎技術教學訓練中,應當幫助他們建立合理的演奏方法、培養科學的練琴方式,進而令其順利完成演奏與練習。
(一)左手的基本方法小提琴以其優美的音色著稱于世,雖然是依靠右手運弓來完成發聲,但同時演奏者左手的協調配合等技術因素同樣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并且在小提琴豐富情感表現方面,演奏者的左手更是兼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初學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左手框架不明確,手型、演奏姿勢不正確。左手最基礎的就是持琴的姿勢與演奏的基本手型,有著特定的演奏要求,是肩、手臂、手指的完美配合。正確、舒適的演奏姿勢與演奏手型有利于力度的把握及音色的自如變化。不要過多地為自己的左手增加負擔,造成左手的緊張,這樣會束縛到自己的左手,不能夠自如地換把、揉弦,更會影響到小提琴正常的發音。教師要注重強調姿勢、手型的正確,進而避免學生給左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阻礙,影響到左手技術的發揮。同時建立一個正確的左手基本手型,不僅有益于左手演奏技術的提升,同時更關聯到小提琴音準框架基準的建立。簡言之,音準框架指的就是演奏者左手手指在小提琴把位上的縱向距離,這一距離直接關系著音準。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演奏技術的基礎問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其與各項基礎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負責、細致地去進行教學工作。
(二)右手的基本方法小提琴演奏中右手運弓的首要條件就是左手持琴姿勢的正確,演奏姿勢的正確是小提琴演奏的最主要標準,只有排除掉一切能夠影響、阻礙演奏的不合理因素,我們才能夠獲得最優美的聲音。右手演奏基礎技術莫過于持弓與運弓,持弓在此不做贅述,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自如地對弓施以力度加以控制。而就運弓來說,小提琴弓法技術繁多,分弓、連弓、頓弓、跳弓,這四種弓法構成了小提琴演奏的基礎,且不同的弓法有著不同的要求及相應的訓練方式,但無論是哪種弓法,右手的運動都是非常關鍵的。小提琴的音色接近于人聲,琴弦仿若是人的聲帶,只有“唱”出感覺,才能夠體現小提琴音樂的魅力。而右手的運動是其重要的基礎,發出聲音的長短、力度、是否干凈等這些基礎音響性質都是由右手的運動所決定。因此,我們教師在教授中要注重學生右手運動中對發音點的把握,讓他們理解音色發出的重要部位,或者讓他們自己測試與感受不同的發音點所帶來情感音調。此外,右手運弓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是對于力度的控制,流暢、自如,要有一種緩緩流動的感覺,也就是說力度的運用要做到平均、平穩、平衡、連貫。總而言之,無論是左手還是右手的基本訓練方法都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小提琴基本功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左右手共同合作、配合參與音樂表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給予學生更多嚴格的訓練與正確的引導。
二、注重教學中內容表現與技巧的統一
前文中筆者強調了小提琴演奏基礎技術的重要性及出現的問題,但同時作為教師我們也應在技術訓練中注重學生對音樂內容表現的培養。技術對于音樂表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但其不能脫離音樂表現而獨立存在,否則將失去技術存在的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技術水平的訓練與提升,還應該將演奏技術回歸到音樂表現的內容之中,掌控技術的同時把握相對應的音樂內容,兩相結合、互補,做到整體的完善與提升。教師除了在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演奏能力與表達能力之外,也可以鼓勵學生更多地去聆聽與欣賞名家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積累并建立欣賞與表現能力的標準。此外,多多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演出實踐,通過不斷地演奏及與其他人的對比,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欣賞與表達能力。
三、結語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在演奏者與學習者日常練習中注重與強調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術的重要性,將音準、左右手演奏基礎訓練放在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后,結合音樂的內容與表現力,幫助他們準確與正確地完成對于音樂的理解與掌握,最后完成整首樂曲的演奏。此外,教師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汲取、探究提升學生們演奏能力的途徑,進而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小提琴演奏與學習的體系,為他們成為優秀的小提琴演奏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石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