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是有效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的最佳途徑。近半個世紀以來,大學的健康教育經歷了從強調健康知識傳播到強調健康行為培養再到強調健康環境支持的發展歷程。隨著健康促進學校的理念提出,在傳統的大學生健康教育模式基礎上,逐漸融入健康促進策略,給大學生提供更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和積極經驗。形式上既有常規健康教育課程,同時又結合了健康及咨詢服務、創建和諧健康學校環境和社區成員廣泛參與等健康促進因素,以有效促進、維護和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正是基于健"康促進學校"這一理念,本研究通過對健康教育活動前后的大學新生所掌握的健康知識技能情況比較分析,為探索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佳徑,逐步優化大學生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校健康教育體系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校2013級入學大一本科新生4975人,其中男2683人,女2292人,年齡16~27歲,平均19.7歲。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分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我校21個專業學院中,隨機抽取2個學院2013級大一新生參與研究,選定機械學院461人作為健康促進組(促進組);經濟管理學院602人作為常規教育組(常規組),比較分析兩組調查結果。
1.2.2研究方案健康教育活動開始前,先對促進組及常規組同學進行了健康知識技能摸底測試。健康教育活動開始后,常規組僅采取常規課堂授課模式,未施加其他任何健康促進干預。促進組則在常規教學基礎上,采取了如下健康促進干預:①爭取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支持,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改善大學生的飲食起居、運動鍛煉、娛樂學習、醫療保健等方面的環境狀況。②安排校醫院專職醫生定期走訪促進組學生宿舍,開展健康咨詢及心理咨詢服務,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③促進組各班選取學生代表利用課余時間來校醫院觀摩學習,以便充分發揮同伴教育效果。④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宣傳欄、校園網絡、報刊雜志及宣傳資料等媒介,開展多元化的健康教育促進活動。⑤加大促進組學生主要學習生活環境區域及周圍社區的餐飲服務行業衛生監管力度,以加強社區支持。健康教育活動結束后,再一次對兩組大學生進行健康知識技能測試。記錄兩組學生兩次測試成績,分析比較。
1.2.3評價指標健康知識技能測試成績等級: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00錄入所有數據并初步統計,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健康促進組和常規教學組兩組學生在健康教育活動前后健康知識技能測試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健康教育活動前,兩組學生健康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健康教育活動后(χ2=1.429,P>0.05),兩組學生成績均有顯著提高,促進組學生成績優秀率(40.6%)明顯高于常規組學生(10.8%),兩組學生成績比較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6.336,P<0.05)。
3討論
目前我國大學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學生的亞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健康問題[1]。肩負著國家的未來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重任的大學生群體,其身心健康狀況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探索大學生健康教育佳徑,培養大學生樹立現代科學的健康理念,共同創建和諧健康學校環境,以有效促進、維護和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是目前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重要的研究課題。"健康促進學校"的理念是指在學校社區內的所有成員為促進學生健康而共同奮斗,給學生創造健康安全的校園環境,積極提供適當的健康服務,支持鼓勵更廣泛的社區成員參與,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只有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健康教育要求,不僅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培養學生樹立健康意識,養成科學健康行為的行為習慣。那么如何使大學生健康教育基礎上長久保持健康的行為習慣呢?這是"健康促進"要解決的問題。“健康促進”在健康教育基礎上,解決健康行為保持的問題。行為學家認為:行為的出現和保持與環境支持分不開。健康環境可以促進健康行為養成、鞏固、發展;反之,不健康環境將誘發各種危險因素滋生。
本研究結果也說明環境支持明顯改善了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學效果,將健康促進策略整合到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中,是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必將嚴重影響他們發展與成長,因此在高校卓有成效地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已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問題之一。本研究將傳統健康教育課程模式與領導支持、健康及心理咨詢、同伴教育及社區環境支持等多渠道健康促進策略有機融合,體現了高校現代健康教育模式多元化特色,全面改善了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學效果,為探索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佳徑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作者:韓杰 趙香玉 閆海明 何林達 陳雪蓮 單位:佳木斯大學校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