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零工資就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在京的2009年《社會藍皮書》稱,2008年年底,全國約有150萬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打著“零工資”的旗號為自己尋找就業機會。按理說,我國分配原則以按勞分配為主,勞動者付出了勞動,用人單位就應按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付給報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也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簽訂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然而目前盛行的零工資就業,既是求職者的無奈,也是社會的悲哀。
一、大學生“零工資就業”現象的成因分析
導致大學生“零工資就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大學生自我定位較高。大學生經常自我定位是社會的精英,應該進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承擔“修身平天下”的重要職責,最差也要成為企業白領,坐在企業的豪華辦公室里,擔當著重要職位。
2.固化的就業擇業觀念。大學生“零工資就業”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據教育部統計,80.8%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在大中城市就業,甚至是來自縣、鎮和農村的畢業生中也有70%選擇在大中城市就業。大學生就業往往向經濟發達的繁華大都市聚集,總想環境好一些、待遇高一些,城市大一些。
3.大學教育模式落后于市場需求。大學生“零工資就業”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與市場需求方面還存在差距。社會需求的是實用型人才,我國大學教育存在著偏重傳授理論知識,輕視技能培訓,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的情況。然而目前國內勞動力市場是供大于求。
4.市場機制不完善導致就業信息不對稱。大學畢業生迫切需要一個開放、公平、競爭、有序的就業市場。由于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沒有相互貫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要由學校負責,學校大多直接組織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供需見面,覆蓋面比較狹窄,就業率不高。
5.用人單位招聘條件過高,招聘行為不規范。隨著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多,選擇面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后,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的條件越來越苛刻,門檻越來越高。
二、“零工資”就業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雖然零工資就業只是極少數大學生,也可以說是“極個別現象”,但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人力資源中的優質資源,大學生“零工資就業”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弊端和危害,其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1.擾亂就業市場。“零工資就業”雖是個人行為,但如果允許其普遍實施,很容易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社會勞動力價值觀念顛覆,擾亂整個大學生就業市場秩序,甚至被唯利是圖的企業所利用。這種不正當的惡性就業競爭,容易使企業養成使用廉價勞動力的習慣,最終將會使大學生就業的整體待遇降低。
2.給其他求職者帶來巨大壓力。低起薪“寒流”,不僅是對自己勞動力價值的貶損、不尊重,還會破壞勞動力市場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而擾亂整個市場的薪酬體系管理,形成一種惡性競爭。
3.求職者權益難以保障。我國《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勞動報酬”是勞動合同中應當具備的主要條款之一。而且,《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還規定了工資標準:“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零工資就業”一旦成為事實顯然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因此,用人單位接納“零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所做的是違法事情,所簽的是無效合同,法律不支持這樣的用人行為。
三、如何應對社會上所出現的“零工資就業”現象
1.大學生應切實轉變擇業觀。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到當前就業難的癥結在于難求理想的就業單位,并不是無業可就,人才嚴重過剩。對于大學生自身而言,在求職時要有一定的方向性。
2.高校應著力提高人才質量。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以就業為導向,轉變辦學指導思想,樹立新的人才觀、價值觀和發展觀,認真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層次,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過硬并具有良好的實踐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復合型人才,使其具有基礎寬厚、一專多能的優勢,在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監察部門應加大對就業市場的監管力度。對企業的這種做法,監察部門應當發出明確的信號,告訴大家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并且加強監管力度,通過接受投訴的方式,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處理。
4.政府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資通過公共就業培訓中心、勞動局下屬的職業培訓學校、委托民間的培訓機構,或者直接通過企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具備可以直接上崗的條件。這樣不僅能大規模開發大學生職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就業,也滿足了企業經濟下一步發展的需要。
5.全社會共同努力創建和諧的就業環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尤為重要。因此,全社會必須通力協助,為大學生就業創建和諧的、寬松的、良好的環境:加快經濟建設和發展,切實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有效的就業需求;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打破政策壁壘,完善和落實國家就業政策,實施無障礙就業;加強輿論宣傳,發揮正面效應,正確合理地引導大學生就業,切實維護大學畢業生的合法權益,確保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健康、有序、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