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教育概念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同網絡教育相關的一些概念
同網絡教育相關的名詞很多,這些概念分別是:網絡教學、基于Web的教學(WBI)、基于Web的學習(WBL)、基于Web的訓練(WBT)、e-Learning、現代遠程教育。
1.WBI、WBL、WBT和網絡教學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可稱之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antInstruction),或者是基于計算機的教學(ComputerBasedInstruction)。如果是計算機網絡在教學中的應用,則可以稱之為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涉及面很廣,諸如局域網在教學中的應用、各種Internet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等。其中Web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最為引人注目,一些人士稱之為“基于Web的教學”(WebBasedInstruction)。還有一些人喜歡使用諸如Learning、Training、Education,甚至是用e-Learning來代替Instruction這一名詞。這樣出現了WBL(WebBasedLearning)、WBT(WebBasedTraining)、WBE(WebBasedEducation)、WebBasede-Learning等名稱。雖然有這些名稱上的不同,含義卻是基本相同的,歸根到底都是使用Web來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Web為人們所鐘愛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至少在現階段來看,Web技術是計算機網絡中最為核心的一項技術,因此,現階段網絡教學指的就是基于Web的教學。之所以這樣界定網絡教學概念,也是兼顧到存在教育和教學這兩個概念區別。在我國,教育這一概念比教學這一概念范圍更廣泛,Web技術單純應用于教學活動稱之為網絡教學,而更為廣泛的教育應用則稱之為網絡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明確為:網絡教學是從屬于網絡教育這一概念的子概念,網絡教育涵蓋了網絡教學。理解了網絡教學這一概念,也就理解了網絡教育這一概念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網絡教學呢?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國外一些學者以及國內學者給出的一些定義。
定義一:基于Web的教學是一種利用超媒體教學程序來創造一種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使學習得到促進和支持。這種超媒體程序能夠利用WWW的各種特性和資源(Khan,1997)。[1]
定義二:基于Web的教學是在合作學習環境中,基于建構主義的一種認知教學策略全部內容的應用,以便能利用WWW的各種特性和資源(Relan和Gillani,1997)。[2]
定義三:WBT是一種使用Web瀏覽器,在公共或私人的計算機網絡上來實現的個別化教學活動。基于Web的訓練并非源于基于計算機的訓練,但是25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存儲在服務器中的訓練內容。基于Web的訓練內容可以獲得更快的更新速度,同時訪問該方面的資源可以由訓練的提供者進行靈活的控制(Clark,1996)。[3]
定義四:網絡教學是指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4]這是我國學者柳棟在2002年給出的網絡教學的定義。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網絡教學有這樣一些特點:(1)網絡教學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各種教學特性。(2)網絡教學要利用計算機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3)網絡教學的過程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4)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更突出地體現了協作學習的重要性。(5)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控制所提供的教學內容。
2.e-Learning
e-Learning是近幾年來國外使用非常普遍的一個名詞,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在各種名詞前面添加一個字母e,已成為一種網絡時代的標志。就像在名詞Mail前面添加了一個字母e,使人們對郵件的理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樣,在Learning前面添加上字母e,也使人們改變了對學習的理解。從純粹的英文單詞來看,字母e表示Electronic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電子的意思。但把e-Learn-ing翻譯成“電子學習”就不太妥當,這一名稱容易產生歧義,比如學物理的人士可能將其理解成基本粒子中的“電子”,從事電子技術的人士可能將其理解成是利用了模擬、數字等電子技術來開展的各種學習活動,從事教育技術的人士則可能理解成“電化學習”/“電化教學”/“電化教育”,似乎上個世紀30年代我們就已經開始研究e-Learning課題了。即使是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開展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也不宜稱之為e-Learning,畢竟那個時候使用的是速度很慢的單色顯示計算機。所以不能從字面去理解e-Learning。首先來看看國外一些學者對e-Learning所作的定義。在互聯網的一個網站上,我們找到了一個由VaughanWaller和JimWilson給出的定義[5]:e-Learning是一個將數字化傳遞的內容同(學習)支持和服務結合在一起而建立起來的有效學習過程。他們對此定義作解釋時,特別強調了三個要求:一是有效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在利用網絡的時候可以分為有效學習和無效學習兩種情況。比如學生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瀏覽商業網站和各種娛樂新聞方面,這樣的學習過程就是無效的。二是結合。強調的是內容和學習支持服務兩個方面的結合,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在開展各種e-Learning教育活動的時候,除了要注意教學內容要求以外,還要注意必須通過適當的技術來提供學習者學習上的支持和各種服務,以提高學習的效率。三是數字化傳遞的內容。就是說,e-Learning是采用數字化的技術來傳遞各種內容。這又區別于幻燈投影、模擬電聲電視技術。近年來e-Learning概念對我國的影響在逐漸加大,我國一些學者也對其含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國著名學者何克抗教授在2002年給e-Learning所作的定義是這樣的:e-Learning是指通過因特網或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6]除了以上兩個定義內涵比較豐富以外,在網絡上還可以找到更多的e-Learning定義,通過比較不同的定義,可以加深我們對e-Learning概念的認識。
(1)從純粹技術的觀點來看,一些人認為:所謂e-Learning指的是通過各種電子媒體傳遞內容。這些電子媒體包括:因特網、Intranet、Extranets、衛星廣播電視、音視頻磁帶、交互式電視和CD-ROM等。(2)從面向學習的觀點來看,一些人給出的定義是:所謂e-Learning指的是使用網絡技術來設計、傳遞、選擇、管理和延伸學習。(3)有些定義則采用公式的形式:e-Learning=基于各種技術的學習。(4)一些喜歡咬文嚼字的人士則給出了這樣一個定義:所謂e-Learning是使用了網絡的強大功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促進學習。(5)還有一些描述性的定義則是這樣來表述的:e-Learning可以稱之為電子學習,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將基于Web的教學材料通過網絡來進行傳遞,可以使用音頻和視頻流、PowerPoint幻燈片展示、Web上各種資源的超鏈接、動畫、電子書籍以及各種Web程序等技術。(6)另一些簡單的定義則是這樣表述的:所謂e-Learning就是學習和Internet的結合。(7)有些定義則是將類似的名詞作了一個比較,比如,所謂e-Learning是相對于傳統的訓練而言的,就像電子商務(e-Business)相對于傳統商務一樣。定義的不同,反映出人們對e-Learning看法的不同,同時也說明現在e-Learning應用的廣泛性,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人士都參與到其中,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3.現代遠程教育
在國內,另一個同網絡教育相關的名詞是現代遠程教育。1999年11月,教育部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指南》中指出:“現代遠程教育是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起來的新型教育形式,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是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增強辦學效益、建立終身教育體系、辦好大教育的重大戰略措施。”2002年,教育部在其的教技[2002]1號文件中指出:“現代遠程教育以計算機網絡以及衛星數字通訊技術為支撐,具有時空自由、資源共享、系統開放、便于協作等優點。”[7]通過比較不難發現,前文“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指的就是計算機網絡以及衛星數字通訊技術。從本文下面給出的網絡教育定義中可以看出,網絡教育強調了網絡教和學的環境,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可以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包括了資源共享、開放教育、協作學習等功能。網絡技術本身所包含的含義也很廣,既包括了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包括了衛星數字通訊技術,兩者都是以網絡形式存在的。因此,現代遠程教育通常指的就是網絡教育,而從遠程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現代遠程教育源自早期的遠程教育或者是遠距離教育,而遠程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開放大學和網絡教育等幾個階段。現在我們正處在網絡教育這一階段。
二、網絡教育的定義
同網絡教學相比,網絡教育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所開展的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網絡教育這一個概念又包含了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是從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概念發展而來,并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概念有更深入的發展。一個事實就是所有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和方法都可以應用到網絡教學過程中,因此網絡教學這一概念又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概念更廣泛。從教育和教學的關系來看,計算機輔助教育又是一個比計算機輔助教學更廣泛的概念,計算機輔助教育包含了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如網絡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之間的關系一樣,網絡教育這一概念包含了計算機輔助教育。網絡教育是開放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開放教育的一個必然發展階段,從概念的覆蓋范圍來看,開放教育包含了網絡教育。
因此,開放教育、網絡教育、網絡教學、計算機輔助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至于另一個名稱e-Learning,是同網絡教育比較接近的一個概念,或者說e-Learning是國外對應網絡教育的名稱。要理解國內的網絡教育概念,e-Learn-ing的概念是有啟發性的。那么,什么是網絡教育?首先我們來看看我國著名教育技術學家南國農教授2001年給出的一個定義[8],該定義這樣表述:“網絡教育是主要通過多媒體網絡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這一定義說明了網絡教育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另外,我國學者張杰也對網絡教育給出了他的定義:“網絡教育是建立在網絡技術平臺上,利用網絡環境所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9]再綜合前面網絡教學以及e-Learning的定義,我們這里給出的網絡教育定義是這樣的:所謂網絡教育指的是在網絡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種網絡教和學的環境,用數字化技術傳遞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
本文給出的這一定義強調了以下幾點要求:第一,強調了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指導的重要性。在開展網絡教育活動時,離開了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的指導,網絡教育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的填鴨式教育方式。也只有在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網絡教育才能有效地進行下去。第二,網絡教育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不能簡單地在網絡上呈現教學提綱。網絡教育方法是靈活的,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開發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另外,還要注意充分發揮網絡的資源優勢,使各種教育資源都可以高效率地被教師和學生所獲取。第三,強調了網絡教和學的環境的重要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的任務應從傳授知識的角色轉換成教學材料和教學環境的提供者。教師在開展網絡教育活動的時候,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上面,以促進學習者內部的知識建構。第四,定義強調了網絡教育過程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過程,并且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處于分離的狀態,這反映出了網絡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
三、網絡教育的功能
有了網絡教育的定義,就可探討網絡教育的功能,以便對網絡教育概念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網絡教育主要具備以下幾個功能:
1.共享功能從個人計算機到局域網,然后發展到互聯網,資源的共享能力越來越強。這意味著網絡教育的資源建設不再重復;對于學生來說,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共享功能可以高效率地獲取各種學習資源,同時將自己的學習經驗與他人分享。
2.虛擬功能利用計算機網絡的虛擬功能可以在網上實現所謂的“網上學校”。在這樣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自己家里、在業余的時間來進行學習,真正實現終身教育。同時,也給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士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
3.交互功能計算機可以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利用計算機網絡則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遠距離信息傳播。在這種人機交互、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過程中,學習也變得更有啟發性和具有更高的效率。
4.協作功能以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單機教學,這樣能夠實現個別化學習。但是個別化學習只能解決部分學習問題,人們在實踐中遇到的更多的問題是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計算機網絡提供了這種協作的環境,從而使網絡教育也具備了這樣的協作功能,可在網絡教育過程中開展各種協作學習活動。
5.檢索功能計算機網絡上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而網絡技術本身又提供了很多高效率的檢索功能,使我們可以高效率地獲取這些資源。比如通過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學習者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種學習材料,對于促進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6.服務功能隨著網絡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網絡教育的服務功能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10]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同,在網絡上開展教育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的地位在網絡教育過程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教育活動中,以沒有掌握相應專業知識的學生作為輸入對象,經過傳統教育的培訓以后,輸出的是知識和能力都得到增長的學生。而在網絡教育系統中,學生的學習始終貫穿于學生的一生,所以在網絡教育系統中,學生的輸入和輸出變得難以準確界定。網絡教育系統是一個向學生提供終身服務的系統,網絡教育不是要造就學習者,而是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向學習者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