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仍存在著若干不可忽視的問題,制約并阻礙著愛國主義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內容過于偏向政黨政治理論。當前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其說是缺失,不如說是被政黨的政治理論給取代了。大學新生進入高校最開始接觸到的并非是專業課程,而主要是思想政治課等基礎公共課程,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高校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這對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自然是具有積極價值的,但是,一些學校以此代替愛國主義教育的做法欠妥當。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但兩者均無法互相取代。
2.愛國主義教育缺乏時代性。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時代背景相脫離,愛國主義教育中對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目標與時代特征脫離。愛國主義是熱愛祖國的一種感情,這種感情并非一成不變的,其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以保家衛國、驅逐倭寇為主題;在新中國成立后,愛國主義教育主要體現在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等等;到了今天,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例如釣魚島事件、臺獨分裂勢力等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鮮內容與切入點。
3.教育效果評價體系形式化。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項工作來抓,通常負責這項工作的人更看重的是工作做了有多少,這就難免陷入形式主義的漩渦。為了體現自己確實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有的教師只看重愛國主義教育的數量、場次、排場等,雖然可能搞得聲勢浩大,學生到場人數眾多,但實際效果如何卻少有人問津。不少學生可能因為頻繁地參加這類活動而感到厭煩,最終失去愛國主義教育應有的作用。
4.教育過程缺乏針對性。愛國到底是什么,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行為來體現,學生往往找不到方向。換言之,愛國主義教育就沒有根據時事的寶貴材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引導。此外,教育者的個性修養和感召能力不足。有的愛國教育者本身愛國覺悟并不高,其個人人格修養也未能得到大學生的認同。如果愛國主義教育一味地由固定的幾位老師去做,往往就缺乏新意和感召力了。
二、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途徑
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關系民族振興和國家強大等重要任務的完成。教育要傳承優勢,創新發展,各具特色,以引領思想、鼓舞人心、激勵斗志為主要目的。當前,尤其要重視利用以下教育途徑。
1.利用“紅歌”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紅歌”是中國革命年代紅色歌曲的簡稱。從本質上講,“紅歌”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當今時代,“紅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紅色歌曲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借助優美的旋律和簡練的藝術語言,向廣大人民群眾講述著革命故事,弘揚著革命精神,傳播著革命真理,寄托著革命信念。例如《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質樸而真實的歌詞,優美激昂的旋律,很容易將當年國人抗擊日寇的精神深入人心;《東方紅》《繡金匾》等紅歌向人們展示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勤儉節約、平易近人、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精神,向人們宣揚著革命前輩和當今的先進人物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
2.利用“紅色影視”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電影”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真實再現革命先輩的斗爭歷程,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心靈震撼,而不是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同時,“紅色電影”也具有極高的娛樂功能。電影欣賞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文化享受,帶有較強的娛樂性和情感色彩,能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審美氛圍中達到心靈的共鳴與震撼、情感的宣泄與交流。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等各方面的沉重壓力,更需要像電影藝術這種為他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提供情感宣泄的空間。“紅色電影”用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一是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優秀電影作品寓教于樂、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賦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動形象的內容與形式,使大學生在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培養善良友愛、正直勇敢的品質。二是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可以從電影藝術作品中了解不同的時代、國家、社會和民族的生活面貌、性格特征、社會關系等。通過電影藝術欣賞活動,大學生可以拓寬視野并加深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認識。電影藝術欣賞在培養大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為其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心理動力和廣闊的空間。
3.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高校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想方設法摧毀不健康的內容,讓大學生遠離不良信息的危害;其次要利用大學生普遍喜歡上網的特點,以網絡為平臺提供紅色健康內容,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一是要建立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網站。由于互聯網已越來越為廣大學生所喜愛,因此,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新課題和新任務。高校要用愛國主義來占領互聯網陣地,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網上論壇、網上討論、網上交流、網上教學等活動,通過平等交流、民主對話、積極滲透、加強監督等方式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不斷增強網上宣傳的影響力和戰斗力。同時提供資源豐富的信息檢索和利用服務,用先進文化來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培養其愛國意識。二是要開辟網上“專題”,及時、全面、深入地宣傳黨中央召開的重要會議和出臺的重大決策,宣傳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網上直播能夠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事件,利用BBS討論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適時開展時事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網上聊天室”,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邀請知名人士或專家上網談自身的成長經歷和體會,引導他們正確地分析和判斷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要利用校園網構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平臺。各高校幾乎都有自己的校園信息網絡系統,校園網是教師的教學科研工具,也是學生獲取信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愛國主義教育網頁,開辟專欄、園地,供學生瀏覽。舉辦網上專題講座,讓學生在網上展開討論。開通網上視頻點播系統,播出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系列教學片和優秀愛國主義影視片,制作愛國主義題材的動畫、電影,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手段來感染和教育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4.充分利用時事政治教育題材。我們國家每天都在與眾多的國外人士打交道,難免產生一些涉及國家尊嚴、領土主權完整的時事新聞,這些新聞足以引起大學生的好奇和關注。例如釣魚島事件,該事件從產生到結束,都有大量愛國主義教育機會和潛力可言。學生會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持續關注整個事件,并積極利用網絡等資源閱讀事件相關背景資料。而引導大學生看待事件本身,產生相關愛國行為,則不妨請一些社會名人來做演講宣教。這些名人可以是學術界的教授專家、作家、知名企業家等,選擇其中愛國熱情好、演講感人的人給大學生進行講座。名人本身就容易被大學生認同,他們的愛國觀點就容易被大學生接受和學習,可以引導青年學生以理性和合法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想法,這樣無疑更有助于維護大學生的健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