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教學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培養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務,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僅是對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思辨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新媒體;改革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方法也要適應社會的進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對教學方式、教師專業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師。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沖擊著傳統教學方式。為了適應時代的進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傳統教學方法分析
1.1傳統思想教育教學方法概述方法好似黑夜里為行人照明的燈籠。傳統的思想教育教學的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以課本為中心。教師通過課本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單向灌輸,學生則是非常被動的接受,這種方法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制,導致教育效果的弱化,使教育大打折扣。
1.2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教師只有真正意識到受教育者的真實狀況,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是,傳統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重形式、輕實效、耗費時間長,聲勢大,卻收不到實際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傳輸,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他們難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將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力量,從而導致受教育者的抵觸心理。
1.3傳統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新時代的發展下,隨著教育環境和受教育者的特點發生變化,教育者的轉變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很多隱形教育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過多的把時間放在課本理論的講解和文件的學習上,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有利教育相結合。特別是愈來愈多的信息以因特網和多媒體為載體,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內容出現老化,無法與新媒體等技術接軌,“05方案”的施行更是推動了高校政治理論課的改革,轉變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必須改革,與時俱進,更新發展。
2開放性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研究
開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將學生的思維徹底解放,挖掘他們的主動創造力,提高積極參與感,使他們從內心開始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開放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人的開放,開放受教育者的思想,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加強互動。其次,信息的開放,充分利用網絡的強大優勢,整合網上的教育資源,關注實時動態。
2.1開放性教學方法的意義及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開放性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開放性教學理念,受教育者也有開放性的學習思維,教學地點不僅僅限于課堂,內容也不單單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增加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共同進步。開放性教學的意義在于改變傳統教學與生活實際脫軌、教學與學生主體脫節的現象。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開放性教學方法的特點表現為多樣性、創新性、耦合性。
2.2開放性教學方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在開放性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做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性。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一傳輸知識的觀念,采取互動式教學,師生之間平等討論,自由表達不同的觀點,發生思維的碰撞,提高同學的參與感。還可以采用情景模擬、實物演示的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在理論和實際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案例教學法也是實用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維,全方位地去看事情,開發創新性思維。
3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越來越多地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其開放性、虛擬性、快捷性、互動性的特點為社會所歡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注意新媒體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授課教師應牢牢把握教學的主要目標,主動適應新媒體的環境,抓住其特點,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3.1新媒體教學的優勢新媒體的使用突破了時空和地域的約束,信息交流更加便宜,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自由度更高,有效加強了信息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在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下學生獲得交流信息的方法、途徑更加寬廣、容易。授課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生動有效的信息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理論的實用性,使本來枯燥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3.2新媒體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授課路徑傳統單一講課方式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變得愈來愈淡化,現在大部分學生都在使用新媒體技術,QQ、微信成為同學之間交流的主要應用軟件。針對這些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學習新媒體技術,和高校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包括對一些社會熱點的感受和觀點,從而制定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個人思想和教學理論相結合,正確樹立他們的人生價值觀,最終使其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4結束語
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論及教學方式改革的研究,有助于學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展開,可以及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與社會的實際相結合,貼近時代的進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魏佳.試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6).
[2]趙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12).
[3]郭冬梅.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2).
[4]邱杰.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新探[J].延邊黨校學報,2012,(3)
作者:梅芳 單位:湖北省仙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