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學位全日制教育碩士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何謂實踐教學
(1)教學中的實踐性環節,即所謂“認知實踐”,要求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和情境設置,結合學生認知發展特點,通過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動手操作,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如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文本案例和視頻案例)、教學設計與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案例分析、教學實踐作業和練習、模擬教育情境的訓練以及與課堂教學互補的其他校內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如學校組織的教學技能比賽)等;(2)與教學相關聯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求教學內容反映中小學教育教學生活需求,使學生不僅學習適當的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還能參與一定的中小學教育教學生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取知識,檢驗知識,了解中小學生活,熟悉中小學生活,以便順利走入社會并積極服務于社會,如教育見習和實習、教育調查研究、教育行動研究等。這兩個方面對研究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均具有較強的實效性。
二、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
(一)以實踐性知識的構成為基礎,確立切實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實踐教學目標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上看,教師的知識構成可分成兩類:“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前者可以通過閱讀和聽講座獲得,通常停留在教師的頭腦里和口頭上,是教師根據某些外在標準認為“應該如此的理論”。后者包括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或)表現出來的知識(顯性的和隱性的),是教師內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實際使用的理論”,支配著教師的思想和行為,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行動中。實踐表明,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在教師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獲得與產生教師的實踐性知識。關于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構成,雖然國內外學者們的認識有所差異,但就其共性而言,實踐性知識的構成主要包括理論知識、技能和能力知識、教育信念和反思性知識4個方面。因此,實踐教學目標的確立,應以《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具體要求為指導,以實踐性知識的構成為基礎,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具備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切實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的實踐教學目標。以下是我們細化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1)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感知認識。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應用理論、驗證理論、修正理論,逐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感知認識。(2)培養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需的職業技能。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接受系統的、正規的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并使這種技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認清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職業素質。(3)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去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4)養成良好的職業情感和職業道德。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廣泛接觸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工作責任心,增強教育教學觀念、艱苦創業意識,促進良好職業情感和道德的形成、發展和固化。(5)形成反思性能力。學生能夠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并提煉出遇到的教學問題,具備行動研究的能力和反思教學的能力,使教學更加有效。這個目標體系具有整體性,“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感知認識”“培養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需的職業技能”和“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基礎目標,“養成良好的職業情感和職業道德”是核心目標,“反思性能力的形成”是表現目標,良好的反思性能力的形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能夠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體現。
(二)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導向,設計系統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目前,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各高校對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比較隨意,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哪些?如何系統科學地組織這些內容?學者們還在探索之中。教學內容是具體體現教學目標的載體,直接影響教學的整個過程和教育結果。要達到實踐教學目標,培養出具有較強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實踐性人才,關鍵是要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導向,理順實踐教學內容的內外關系,構建具有系統完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高效能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并使之有機地統一于教學實踐中。我們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導向設計了一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見圖2),這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具有以下特點:1.系統完整,層次分明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導向,從基礎目標到核心目標再到表現目標,構建了系統完整、層次分明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不僅為實現實踐教學目標提供了有效的載體,而且使實踐教學內容之間形成了有機的聯系,為實踐教學過程有序合理的安排提供了依據。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與理論知識之間也形成了鏈接的橋梁,這為建設實踐取向的全日制教育碩士課程體系,改善課程體系中課程學習與實踐教學脫節的現象,實現內容上的實質整合提供了明晰的思路。2.重點突出,調整靈活每一實踐教學內容對實現每一實踐教學目標都具有一定的功能。這里強調的是每一內容在實現目標方面具有的主要功能以及各主要功能之間的漸進性和互補性,以便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做到重點突出、循序漸進、各功能之間有機結合。同時,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還可以靈活調整實踐教學內容及其目標。例如,階段1中如果學生在職業技能方面缺乏訓練,我們就可以把“教學設計與課例分析”調整到培養職業技能目標方面,與“模擬教育情境的訓練”有機整合,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階段2中的“教育調查研究”“教育見習和實習”“教育行動研究”既可有機整合起來,共同實現相應的實踐教學目標,也可對內容和目標進一步細化,如可把“教育見習和實習”定位在重點實現“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以達到高效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目的。
(三)以理論和實踐的實質融合為指導,構建貫通式實踐教學過程
目前,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在結構上將課程學習與實踐教學分成各自獨立的模塊,理論與實踐之間缺少了一座連接的橋梁。課程學習方面基本上沿用著教育學碩士的課堂講授方式,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缺乏實踐性環節。教學實踐方面以教育實習為主要形式,其他形式如教育見習、教育行動研究等較少。而教育實都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后進行,缺乏反思性教學實踐環節。全日制教育碩士雖然通過教育理論學習,但獲得的只是知識的內在邏輯而非實踐邏輯。理論很難在實踐中產生遷移,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之后想要進行反思、改進和提高卻沒有機會,以至于理論與實踐處于二元分離狀態。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課程學習與實踐教學的自然統一體,不管是理論學習還是實踐教學全部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理論學習的最終結果是要運用到實踐中去,引導實踐,幫助完成實踐。而實踐教學的真正意義是增加個體的程序性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個體的綜合素質,為終身發展提供可能性。為此,應以理論和實踐的實質融合為指導,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貫通式實踐教學過程。這種貫通式實踐教學過程的實施,首先要注重同課程學習的整合,將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有機整合到理論學習中,將理論學習統一于實際的教學情境,強調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體驗,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其次,要注重實踐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合理有序地安排實踐教學的過程。根據上述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可將實踐教學過程大致上分為循序漸進的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理論指導實踐為內容的實踐教學。這是以教師為主、研究生為輔所進行的實踐教學,主要目標是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感知認識,主要內容是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教學設計與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案例分析、教學實踐作業和練習。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應用理論、驗證理論、修正理論,逐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感知認識。第二階段是以掌握教學技能為內容的實踐教學。這是以研究生為主、教師為輔所進行的實踐教學,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需的職業技能,主要內容是模擬教育情境的訓練。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接受系統的、正規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并使這種技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第三階段以研究實踐問題為內容的實踐教學,主要目標是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實育調查研究、教育行動f究:將教學實踐研究擴大到中學課堂、輔導作業、課外活動、教研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實地教學活動中,研究生以準教師姿態觀察和發現教學實踐問題,并學會形成問題解決的策略與方法,開展準教師行動研究,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去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此外,要增加反思性教學實踐環節并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始終。讓學生通過行動反思發現“不好教”或“無法教”的東西,持續不斷地錘煉學生的反思能力,提升“實踐”在教育碩士教育中的重要性,改善以往課程體系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實現內容上的實質融合。研究生在“理論一實踐”貫通式實踐教學過程引導下,將迅速成長為高層次應用型的優秀中學教師。
(四)以完善實踐教學評價為目標,制訂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我國現階段對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的評價沒有作出明文要求,大多數學校制定的實踐教學評價制度與規定也是不完善的,對于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并未明確交代。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個性特征制定相關實踐教學評價的具體文本政策,對實踐教學評價方面怍方向性指導。學校的主管部門和培養單位也應認真吃透國家相關政策精神,積極幵展實踐教學評價的研究,制訂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完成有效評價的核心,沒有量化的指標體系,評價的效用價值無從談起。在學理上,評價指標體系應至少包括3個方面的邏輯內容:目標、過程和結果。目標是指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目標,評價目標的制定要以實踐教學目標為依據。過程主要包括實施評價的人員、評價的內容和評價的方式。實施評價的人員應來自教師、學生和社會3個方面;評價內容要以實踐教學內容為依托;評價方式不應只注重終結性評價,即重視學生在實踐中最終結果的獲得,而忽視過程性評價,即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展現的實踐技能、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等項的評估。結果應包括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和獎懲機制。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要多樣化,在評價中要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獎懲機制要注重評價在實踐教學中正確、有效的引導作用,突出評價的發展功能。整個評價過程應該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始末。從實踐教學開始,實踐教學的評價工作也就開始了。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應以評價指標體系為基準,運用科學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實踐教學開展評價,才不會因為內容、手段單一帶來評價結果單一的問題,使得結論過于片面或武斷。
作者:郭永峰張祥沛單位: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