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介紹了調查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分析了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狀況。提出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路徑:加大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增加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點,提升信息化環境下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前教育;信息技術能力
本項目研究旨在服務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幼兒教育系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養成符合利通區各幼兒園擔任幼兒教師所具備的信息素養能力。通過調查分析吳忠市學前教育行業的教育信息化現狀,結合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現有的信息素養能力,對今后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提出改進策略。
一、調查方案設計與實施
1、調查對象及內容由于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學前專業的學生大多就業于吳忠地區,特選取2012級、2013級學前專業畢業生為調查對象,以調查他們所在的幼兒園信息化環境。
2、調查方法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進行,由于已經畢業的學生不便于直接去發放問卷,因此通過問卷星平臺將調查問卷鏈接發送給已經畢業工作于幼兒園的同學,這些通過計算機登錄或者手機登錄的方式填寫了調查問卷,總計收回問卷84份。另外通過電話詢問的方式將畢業學生的主觀意見進行問詢,收回18份。
3、調查對象基本信息經過統計,所選對象均為女性,年齡區間在17歲到24歲之間,在公辦幼兒園上班的20人,占23.81%,民辦的56人,占66.67%,公私合辦的8人,占9.52%。從這個信息可以發現畢業同學大多工作于民辦幼兒園。幼兒園所屬等級其中省級示范幼兒園有5所,占5.95%,市級示范幼兒園有19所,占22.62%,普通幼兒園有60所,占71.43%。幼兒園在市區的有42所,占50%,在縣城的有22所,占26.19%,其他的有20所,占23.81%。這些同學大多帶大、中、小班,分別為22.62%、36.90%和28.57,只有部分同學帶學前班和混領班,分別為8.33%和3.57%。而自己所處的角色上我們可以看出,有10人擔任保育員,配班教師54人,主班教師20人,分別占比為11.90%、64.29%和23.81%。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應用
1、信息化應用現狀調查發現,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的語言類和科學類,不過其他健康、社會、藝術等領域方面的使用也是超過了60%。有57.14%的受訪者表示經常使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偶爾使用和極少使用的占19.05%和5.95%。而這些信息手段主要用于呈現教學內容和備課,分別是79.76%、69.05%。在日常管理和家長溝通中也在積極使用,分別是48.81%和35.71%,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在支持幼兒活動實驗方面的使用,達到了48.84%。作為幼兒教師,通過調查發現常用軟件發現使用的情況主要是文字處理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和動畫制作軟件,外加音、視頻軟件的操作技能也需要著重掌握。
2、信息使用能力30.95%的受訪者表示能夠應用信息技術支持幼兒活動的開展,并且會熟練的使用多媒體和儲存相關資源。問題出現在原創性資源的制作以及網絡資源庫的使用方面。從幼兒園孩子的角度出發,我們發現信息技術手段主要用于完成教學任務和聽音樂、故事等。而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主要用于信息的交流和文件的管理,再有就是人事考勤也在積極使用。對于教學資源的獲取方式來看主要使用學校配置的教學資源,另外就是通過教材才搜索網絡教學資源和下載免費的教學資源。
3、認識、存在問題及需求教學效果方面來講只有15.48%的受訪者表示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一般,其他均認為較好或者非常好。在什么階段介入信息技術也是一個調查的方向,在小班階段信息技術手段一般介入,認為在中班和大班階段使用的人數要明顯高于小班中使用的人數。在什么活動中介入信息技術手段比較好呢,調查發現在生活活動和教學活動中比較好,而有7.14%的受訪者表示在游戲活動中較不合適,這個可能和游戲的選擇有相關性。從幼兒教師的發展來講,91.68%的受訪者表示應該開展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并且有58.33%的幼兒教師參加了此類培訓,其他人員只是參加了職前培訓。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存在的問題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數就業于吳忠地區,近幾年來畢業人數呈現增長趨勢,為吳忠地區幼兒園的發展及幼兒培養做出了很大貢獻,那么,如何培養具有信息技術能力,以適應“互聯網+學前教育”的新模式成為了在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大挑戰。通過問卷發現,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弱,主要分為以下情況。
1、計算機基礎能力較差計算機基礎能力包括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辦公郵件的收發等等。調查發現通過三年的教學針對Word和Excel的簡單操作均能夠掌握,但是在工作環境中僅僅學習這幾點是欠缺的,針對問卷中提出的帶寬及校園網站及服務器的相關點,出現了不知道的情況。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我們有涉及計算機理論的學習,但是學習的還不夠深入,造成學生會遺忘現象。
2、資源的獲取及加工處理能力不夠調查發現信息化環境方便了幼兒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資源的獲取,圖像處理軟件和動畫制作軟件,外加音、視頻軟件的操作也是工作中經常性存在的現狀,而這些軟件需要相應的素材進行做準備,并且受訪者表示不能很好的獲取相應的資源。另外,電子白板也成為了幼兒園的基本裝備。
四、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路徑
1、加大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前幾年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帶寬偏低、教學環境中網絡環境不完善等情況存在。但是自去年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重新改善了十二間機房的網絡設施及校園網帶寬的整體提升,這種情況下,瀏覽網頁、經常性的使用網絡去學習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這樣也就不會出現學生畢業以后郵件的發送都不會的現象。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入計算機常見知識的傳授及操作。在整個教學系統中,加大對使用網絡的監管,防止學生使用互聯網去瀏覽非法網站及玩游戲、看電影等。
2、增加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點音樂、視頻軟件的常用操作。幼兒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用到音樂、視頻的搜尋和截取等,那么在課程中需加入此類軟件的簡單應用,及如何快速得到需要的資源。可以將格式工廠、Premiere、Auditon、QQ影音及其他比較實用的相關軟件的使用加入到授課中。借助互聯網如何高效、快速的獲取相應資源。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的,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去搜索,或者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資源,往往猶如“無頭蒼蠅”一樣浪費了時間并且找不到所需資源,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能夠關注互聯網新知識并把它傳授給學生,這些內容包括搜索的技巧、比較好用的圖片網站、視頻資源的獲取方法、論壇中如何找到相關資源及其他網絡技巧及方式。電子白板環境下教學活動的開展。隨著電子白板的普及,如何提高學期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完全可以在學校期間將電子白板的使用,以項目化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設計一堂課、講授一堂課。參加工作以后能夠很熟練地利用電子白板開展教學活動。
3、提升信息化環境下學生的自學能力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如何目標明確的找到自己的資源而不被其他網絡中的干擾因素影響,以保證節約時間成本。另一個方面是如何在網絡化環境中如何甄別健康向上的信息資源,而不被充斥在網絡上的負面信息影響。關于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應該在課程教學中形成完整的系統。
【參考文獻】
[1]劉珍芳.聯網+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報,2016.3.
[2]祝新宇.義務教育學校信息化發展狀況監測指標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9.
作者:孔維國 單位: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