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親身經歷科學素養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在實驗制作中鞏固、掌握
在實驗、制作中鞏固、掌握科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習了三年級《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決定讓學生做觀察洋蔥在不同水質中生長的實驗,并讓學生做好觀察記錄:第一天,洗發水中的洋蔥根部長白芽,而在清水中,洋蔥根芽部長了0.5厘米,第二天,洗發水中的洋蔥根部的白芽受到污染變成黃色,因為時間長,受污染漸多,清水中的洋蔥吸足了水份,生長很快。第三天到第六天,洗發水中的黃芽不再生長,而清水中的洋蔥吸收了足夠水份,越長越快。第七天洗發水中的洋蔥根爛,體變軟,而清水中的根越長越長,并長出了葉芽。第十五天,洗發水中的洋蔥才長出葉芽,而清水中的則長出3厘米的葉。以后的時間,洗發水中的洋蔥總是比清水中生長的慢,而且洗發水中的洋蔥出現葉黃黑、扁平、體爛縮小,直徑只有5.5厘米,最后落入燒杯中。而清水中的洋蔥葉綠,稈圓,雖體軟而沒縮小多少,直徑還有8厘米,更沒有落入燒杯中。通過實驗觀察發現:洋蔥在洗發水這種污水中不能正常生長,而且逐漸腐爛,而在清潔干凈的水中能正常生長。除了洋蔥不能在污染的水中正常生長外,其他動、植物包括人也不能在污水中正常生長,只有清潔的水能才使他們正常生長。
二、在親身經歷中探索、創新
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進行探索和創新,在學習了四年級科學《養蠶》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我們成立養蠶興趣小組,讓學生親自動手采桑葉、喂蠶、管理蠶,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歷時五十多天的活動告一段落,共收蠶繭,彩繭4斤多,白繭3斤多,蠶卵:彩蠶卵約三千枚,白蠶卵約三千枚。取得了養蠶的可喜成果。經過養蠶,學生興趣濃厚,科學的了解蠶的一生具體過程,并樹立了學生科學觀及主人翁精神,體驗了養蠶的艱辛和快樂,受到同學的歡迎,老師的好評,引起較好的社會反響,而且學生對養蠶前景展望,更體現了學生的創新精神,2015年計劃:⑴擴大養殖數量①2013年20條,②2014年三千條,③2015年六千條。⑵提高蠶繭質量①彩繭:進一步擴大彩繭的數量與質量,②方繭:蠶上山時讓蠶在方格內結繭,從而結出方繭,提高蠶繭質量。⑶開發蠶繭藝術:①花狀模型:將蠶上山用的麥稈等材料換成其它花狀工藝品,讓蠶上山結繭,從而形成花瓶式的蠶繭藝術品。②冷凍處理:將花瓶式藝術品放在冰柜里冷凍一段時間,從而讓蠶耐久保存,不至于發霉變化。③美觀長久,這樣的藝術品既美觀,又便于長久保存。在養蠶的實踐基礎上,學生又嘗試養兔,跟養蠶不同的是:兔的食量大,有腿喜動。責任心要強,稍有疏忽,跑出籠外易丟失。正如李畫同學在養兔記錄和體會中所寫:兔子跑出籠后,急的吃不下飯,四處找。好在兔子記家,到晚上它自動回來了,一場虛驚后,抱著兔子好久時間不放手。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免兒從原來最大710克增長到1725克,日平均24克,最小660克,增長到1500克,日平均20克,取得了養兔比較好的成果。
三、結語
讓學生在調查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科學理念,在實驗、制作中鞏固、掌握科學知識,并在親身經歷中進行探索和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甄長柱單位:南京市六合區程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