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術教育推進少兒智力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素質教育作為教改的熱點已引起教育界的極大關注。美術教育尤其是兒童美術教育與活動在素質教育中的特點與優勢,正不斷引起教育界與社會應有的重視。美術教育與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當今素質教育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對美術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學校和家庭越來越重視對兒童美術素質的教育和培養。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兒童期是各種感知覺發展的敏感期,也是開啟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感受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等,而以思維力和創造力為其核心。通過美術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兒童感受繪畫、理解美、表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兒童情操,開啟兒童智力,促進其自身各種因素的協調發展,從而提高兒童的素質,實現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美術教育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超強的記憶力(記憶畫、默寫等);2、兒童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寫生、速寫、想象畫);3、兒童動手能力(手工、泥塑等);4、兒童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創意畫、創作)。
一、美術教育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記憶力
美術教育是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兒童的感官,培養兒童的感受能力和知覺能力的過程。他們在繪畫中表現出對事物敏銳的感知力、細致入微的觀察力以及超強的想象力等。兒童繪畫是兒童美感認知功能的一種體現,兒童通過感覺、知覺、想象等心理活動創造繪畫。因此,感知能力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兒童審美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美術活動是通過視覺和觸覺以及感覺進行的繪畫表現過程。感覺是人認識事物的前提,感覺是通過感覺器官(眼睛),對周圍事物直接感知和感受的過程。兒童通過看、聽和觸得到最初感覺,感覺是兒童理解和想象事物以及表現事物的前提。知覺是人對于事物的不同特征(如事物的顏色、形狀、大小等要素)表現出對事物整體形象的把握。感知能力在兒童的審美體驗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感知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的動物的形象都可以用各種形狀去概括。再通過兒童對各種動物的感知后總結出它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然后進行歸類,學生通過歸類從而把復雜的動物形象變得簡單化。
另外,感知能力是各個領域中人發展創造力的基礎,但它并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刺激而鍛煉發展出來的。兒童在繪畫時并不是對外界事物的機械的復制,而是有選擇的進行繪畫的行為,他們對外界的選擇常常受情感支配。例如,我在教學兒童想象畫《城市的街道》,孩子們首先說說城市的街道的樣子,我讓他們自己去通過記憶來感知城市的街道,以及想象未來的綠色城市的街道,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看到了孩子們把感知的形象表現在畫面上,形式美感極強,高低錯落的建筑、黑白相間的斑馬線、綠色蔥郁的植被以及來來往往的人群等。有的孩子畫了兩個街道,一個是現在的城市街道,一個是未來的城市街道。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體現了兒童的想象能力、環保意識以及兒童對現實的審美能力,這種審美能力也是在眼睛感受到形式美之后產生的。繪畫同時需要很強的記憶能力,現在的美院高考以默畫的形式很多,主要是考查學生在學習繪畫過程中大腦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能力。記憶力是指把感知過的形象或從事過的繪畫過程在頭腦中貯存起來并再現出來的能力。學生正是憑著記憶才能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思維、想象、創造等高級的心理過程。沒有記憶,感知覺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智力就不可能得到發展。
二、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兒童的眼睛對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是很強的。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眼睛吸收進來的。因此,有人說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都是從觀察開始的。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發展智力,必須先提高他們的觀察力。那么在美術這一學科中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最好媒介,因為繪畫藝術是視覺藝術,學生的形象思維、想象、審美能力都是在觀察基礎上發展的,學生通過良好的觀察力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從而發展智力,而通過美術這一學科正是培養、發展和提高學生觀察力的重要途徑。在美術中培養的觀察力,不僅進一步提升美術的質量,而且會開啟兒童的智力。觀察是人類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智力開發的基礎。觀察是學生自己獨立獲得感知認識的過程。兒童處于大千世界中,他們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觀察,周圍的一切都作用于他們,可以說生活處處都有條件培養兒童的觀察力。但兒童在感知事物的過程中,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而知覺地選擇性比較差。他們在觀察事物時常常只看到表面現象,不能仔細地觀察,這種觀察是屬于“隨意性觀察”。而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指導他們進行“目的性觀察”,觀察前要求他們明確觀察的重點和范圍,引導他們通過比較找特征,根據變化找規律,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觀察方法,掌握觀察要點,從而掌握事物的變化規律。
在美術教育中兒童用雙眼認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從而激發起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例如我在教學風景畫時領孩子們到大街上(或公園)去,引導孩子們觀察事物,看大街上都有什么,公園里有什么,每個事物(說出十種或更多)形狀、大小、顏色、功能等。觀察地面有什么,天空有什么,動的有什么,靜的有什么等。觀察后回來畫一幅畫《繁華的城市》《美麗的公園》或畫一幅《綠色城市》等。孩子的觀察和成人的觀察是不同的,他們的觀察往往帶有自己的感受,是主觀的、天真的。這樣通過觀察畫出的畫不僅生動而且還培養了孩子們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師不要把自己眼中觀察到的去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教師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觀察他們眼中的世界,這樣的畫才是孩子的世界。觀察是想象前提,沒有想象也就不會有創造,想象力來源于觀察后的感受,由觀察想象到創造性思維的閃現是一個頓悟的過程。兒童時期是想象力最為發達時期,兒童時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最為旺盛。想象的內容也要有來源,那就是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在觀察、寫生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事物的表象逐漸積累,在構思時就運用已有表象在大腦中進行大膽的聯想與再創造,有時也會突發奇想,在繪畫過程中有意識地把觀察到的景物進行添加、改變、不知不覺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通過挖掘、引導、啟發,使學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廣闊的藝術天空中翱翔。
兒童時期是想象力發達時期,不同時期應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分階段的進行不同畫種的教學。兒童時期正是兒童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這個時候應開設一些想象畫或兒童創意畫,例如4歲到8歲的兒童開設創想畫,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性格氣質,激勵、開發兒童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充分開啟兒童的想象力,畫種可以選擇水彩蠟筆畫、線描畫、水粉畫、現代水墨畫等。9歲到12歲才可以開設速寫、素描和色彩。過早地把繪畫技法教給孩子,想象力卻受到制約,因為孩子的思維能力還不能綜合全面地分析問題,他只能照顧到一面,另一面就照顧不過來了。比如在我所教的孩子中有一個六歲的孩子,當初他到我這里學習繪畫時,他父親要求孩子學習素描,我說六歲的孩子正是想象力發展最豐富的時期,適合于學習兒童創意畫,可他的父親卻要求學素描。就這樣六歲的孩子硬是學起了素描,后來的結果可想而知。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專業教育,更不是職業教育,它是人的發展教育,它以智力開發和非智力培養為宗旨,是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教育的過程。
三、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
在人的智能結構中,動手能力是一種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學習能力,兒童的許多知識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動中學會的。兒童期正是軀體動作和雙手動作發展的最佳階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運動,能直接刺激大腦皮層,促進大腦皮層機能的發展完善,大腦的完善發展又促進手的運動更加靈活精細,并對幼兒的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打下生理基礎。兒童的動手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是最能體現的。兒童所開設的的繪畫、泥塑、剪紙、折紙、手編、布工等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無一不是在手的協調操作下進行的。因此,兒童的美術教學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現在的幼兒園應該從托班就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運用橡皮泥進行捏,運用剪紙進行撕、刻,運用布、塑料等廢棄物進行貼,利用卡紙折各種形象,用畫筆進行涂抹等,直至中班動手習慣就會逐漸形成。其實從兒童早期就開展一些簡單的剪剪、捏捏、畫畫、貼貼等美術活動,將有利于兒童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圖案設計課體會很深,我讓學生用多種材料和技法來完成,如蛋殼畫、舊報紙、沙子、干樹葉等多種材質進行粘貼,運用蠟刻、墨刻、刮粉等多種技法進行裝飾畫的創作,學生動手制作的起來情緒非常高,作業是自己設計并運用多種技法完成的。通過動手制作不僅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增強了他們的創新的意識,從而激勵他們不斷地去研究和探索。培養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是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更是開啟兒童智力的一把鑰匙,那種脫離教學而變成單一的、機械的、無目的性的操作,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反而會讓學生對其厭煩甚至喪失興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適當、適合、適用。真正做到對學生智力的全面開發,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四、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復雜的思維,是一種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創見性的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辯證統一,是創造想象和現實定向的有機結合,是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對立統一。這種思維方式是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它能把學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兒童的創造思維的發展是源于生活的。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人腦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腦功能的最高表現。尤其是在美術這一學科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大膽的想象和創造,積極引導他們去探索。兒童時期是創造思維的培養的最佳時期,因為人從嬰兒時期從他會拿筆時就會畫,盡管是涂鴉期,可以說人類繪畫的發展是先于語言的?,F在大多數兒童都能作畫,生活環境決定著兒童繪畫的題材,新鮮有趣的事物激起兒童的創造的興趣,引發兒童創作的沖動,當那些生動形象躍然紙上時,我們就能體會到兒童自身所蘊藏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思維訓練中體現出來,在這里兒童往往能創造出使他認識到自身創造性潛力的繪畫作品,這個過程為兒童帶來作畫的是興奮感、愉悅感、自豪感和滿足感,并進一步激發其形象思維、創作靈感和表現欲望,在其繪畫作品中體現出來。兒童通過運用各種形態的線表現動感、節奏感,用錯落有致的隨意形闡述內心的天真童稚,尤其在線描畫教學中是最能體現兒童的隨意性想象性和創造性。從而啟迪了兒童的潛在的美感意識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真正達到通過美術教育來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的能力,更全面地開啟兒童的智力發展。
隨著學校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美術教育不僅培養兒童的感知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能力,而且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兒童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兒童的情操,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美術教育不僅是對兒童的智力進行全面開發的過程,也是形成兒童基本的美術素養的有效途徑。那種純技能的美術教育已不適應新的形勢,因此,構建和培養以思維力和創造力為其核心的全新的美術教育模式就成為當前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在培養創新人才的任務中,美術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因為美術教育對兒童智力的開發是最具有成效之一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