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宋代美術教育特色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豐富的繪畫作品為美術傳承教育提供了大量模本資源
宋代美術教育的鮮明成果,就是繪畫藝術得到全面發展并產生了大量的繪畫及工藝美術作品。宋代的畫家對繪畫藝術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不再滿足于繼承已有的繪畫形式和題材,開始把視野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各種題材都進行專門化的研究,大大豐富了繪畫的題材和內容。據《宣和畫譜》記載,當時宮廷內府所藏歷代名畫共6396軸,其中3300多件為宋人作品。當時許多錄著者稱,他們所見臣民中珍藏之跡“為數不可僂指”、“若盡載平日所見,必成兩牛腰矣”(鄧椿《畫繼》),可見兩宋繪畫作品之豐富。而在繪畫理論研究方面,畫訣、畫論、畫譜、畫評、畫錄等著作不斷問世,據《中國歷代畫學著述目錄》所錄,宋代留傳至今的畫學著作達77種100余卷。無論優秀的繪畫作品還是理論著作在宋代都是非常豐富的。歷代畫家都重視美術教學上的觀摩教育,尤其到了文學化時期的宋代,更注重文化修養。如此之多的繪畫名作和系統的繪畫理論,為當時的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范本和教學資源,自然有利于美術教育得到更廣泛、全面、深入的實施。宋代繪畫的普及正是宋代文化的一種突顯方式,專業、業余畫家及畫工的大量產生恰恰又是宋代美術教育琸約成果的重要體現。
二、文人畫家的加入對宋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影響
宋以前雖然已有文人畫及文人畫家的產生,但基本上還是處于一種初見端倪的狀態,并沒有產生多大影響。進入宋代這個文學化時期,由于文化的全面發展,文人畫才真正步入蓬勃發展的黃金階段。文人畫家的大量加入,首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繪畫作品的身份及價值,同時也提高了繪畫的教育價值。文人畫家基本上并不以繪畫為生,而是將其作為陶冶性情或自娛的工具,這正暗合了當代美術教育中的美育,而且也十分符合當代美術教育中的大眾美術教育理念。其次,文人畫家一般都在朝為官,他們的畫作往往能夠得到皇室貴族及侯爵大臣的欣賞與喜愛,對處于統治地位的上層階級審美趣味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吸引一些王公大臣加入到文人畫家的行列,從教育內容到教育對象上大大擴展了古代美術教育的范疇體系。最后,文人畫家都具備一定的知識體系和美學修養,他們能夠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更敏銳地體悟到繪畫的深層內涵,并將自己對繪畫的見解以文字形式表著出來。于是就產生了諸多的畫論、畫記、畫跋等繪畫理論著作,或以史論形式總結歸納前人繪畫成就,或表述自己對繪畫的理解與看法,或將自己繪畫的實踐經驗記錄下來。這些理論著作成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當代及后世畫者提供了有資可參的理論原則,具有極高的指導和學習價值。
三、科技發展促進美術教育形式多樣化
就科學技術方面來說,宋代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被稱為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與火藥雖然并不是始于宋代,但到宋代在技術及應用上更加先進與廣泛。造紙術在宋代也得到長足發展,繪畫開始大量采用宣紙代替價格昂貴的帛絹,繪畫成本降低,更具文化內涵的文人寫意畫繁榮起來,促進了宋代繪畫風格的形成及美術教育的影響。北宋“布衣”(平民)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比德國的谷騰堡早了四百年。
①這項發明對繪畫的傳播及美術教育也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繪畫理論書籍被印刷成冊,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簡單的繪畫可以被排版印刷,一些繪畫史論及理論書都有了繪圖插頁,甚至一些民間小說中也有了繪畫插圖。宋高宗也曾命院畫家馬和之繪制《詩經圖》,為其親手書寫的《詩經》補圖,使詩歌內容更加形象化,借以宣揚“圣教”。由北宋官方頒發的一部建筑工程規范典籍《營造法式》,繪制541張圖片,與文字相對照,其中除大量地盤圖、測樣圖等示意圖外,還有許多門窗柱基等部件圖樣和石雕、木雕、彩繪畫稿一類雕繪紋飾圖樣。這些珍貴的圖樣通過先進的科技得以流傳后世,成為中國古代工匠美術教育史上重要的圖示典范。科技發展表現于宋代美術教育上最明顯的就是豐富了美術教育的教育形式及教育范圍,圖文并茂的理論書籍更便于學習者來理解吸收,大量印刷圖案的出現,使普通百姓也能夠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美術作品,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極大地豐富了大眾百姓的精神生活。
四、繪畫商品化帶動了大眾審美教育
從晚唐、五代開始,繪畫逐步進入商品市場,成為一種社會行業。到了北宋,商品經濟更為發展,繪畫作品也成為可以公開買賣和交易的正式商品,而且還有了專門經營繪畫作品的固定商行和市場。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汴梁城內就有多處繪畫市場,如“朱雀門外及州橋之西,謂之果子行。紙畫兒亦在彼處,行販不絕。”并指出在這條“果子行”大街上,除“街北都亭驛,相對梁家珠子鋪。余皆賣時行紙畫花果鋪席。”大相國寺廟會和畫院門前,更是交易書畫的地方,大量記載充分表明當時汴京的字畫行業已有相當規模。繪畫商品化必然需要大量的專業畫師來提供貨源,順應市場需要,這一時期產生了一批以繪制品畫為生的職業畫家,也繁榮了當時的工匠美術教育。另外,繪畫作品的商品化,把以前只為宮廷、寺廟、貴族服務或畫家自娛消遣的繪畫藝術,發展成為具有經濟價值的社會商品。繪畫商品化使具有極高人文價值的繪畫作品不再只局限于少數人的手中,平民大眾也有了接觸美術作品受到審美熏陶的機會。在愉悅大眾生活的同時也對提高大眾審美水平發揮了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
作者:商艷玲單位: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