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基礎教育中的美術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畫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認識事物,熱愛生活,把識別美丑、好壞及日常行為規范融會到繪畫過程和繪畫內容中去。這個階段不要先去要求基本技法的訓練,不要以像不像為標準,而是充分發揮他們充滿幻想的想象力。二戰以后,日本率先將美術教育視為創造性教育,認為美術教育應以提高個人想象力和創造性為目的。現代社會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都是將一切手段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服務,并將美術教育的重點也放到了這里。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發掘必須從基礎抓起,從保護興趣、激發興趣入手,才能獲得最大的動力之源。
一、培養觀察習慣,促進思維能力發展
當代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系統科學方法論的誕生。自笛卡爾以來,科學研究一直采用分析的方法,將對象分解為多個細節,逐一研究。但單純分析方法,在當代已不能解決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了,這就要求科學家從整體出發,系統的研究,把各個部分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美術教學在客觀上可以適應科學這一發展趨勢。以素描為例,首先要教學生先從整體去認識繪畫對象,爾后再深入各細部,最后在整體觀念上把各部分聯系起來,使各個部分與背景融為一體。這種認識方法是知覺心理學的整體認識方法,進行這種教學其實是系統科學方法的萌芽,是能力培養、是創造能力的基礎。然而,這種教學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只有這種能力和習慣的形成才是鑒賞美、表達美的基礎。觀察就是觀而察之,如果只觀不察,只能是“走馬觀花”,徒勞無益。因此,必須教學生學習和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方法,去研究客觀事物的諸多特征。如形象特征、結構特征、比例特征、明暗特征、色彩特征……從而去體會其氣質和質感,再去挖掘其內在的本質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去欣賞作品,或是去表達客觀事物。觀察也是想象的基礎,因為正確的想象必須來源于實際。而脫離實際,錯誤的想象稱之謂空想。因此,要想培養學生正確的想象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入手。
二、培養學生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
把美放在首位,挖掘美,表現美,揭示美,是美術教育的天職。突出的審美感受能力和以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能力,便是美術能力。一件美術作品,如果展示出獨到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構思、高超的技巧,便是以上兩種能力的高度體現。美術是形式美體現得最普遍、最明確、最突出的藝術形式,沒有美就沒有藝術,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在于教學過程中重視藝術欣賞。在創造過程中逐漸形成學生的審美觀念,學會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就是美術教學中美育的任務。各級各類學校藝術教學的共同要求是:“欣賞中外優秀藝術作品,學習掌握一定藝術門類的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提高品德修養,發展創造能力”。
美術教育中的美育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而且為學生今后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定向打下基礎。基礎教育中的美術教育,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是以培養和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藝術修養為目標的,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環。現在的基礎教育必須克服把美術教育等同于政治宣傳的工具;把美術教育等同于美育的全部;把美術教育的對象局限于部分有藝術天賦的學生;把美術教育的任務局限于使學生掌握某些藝術知識和技能;甚至把美術教育的作用看成是其它學科的調節劑。更要克服把美術教育視為小科,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的偏頗。
作者:白微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