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由和致美美術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營造“由和致美”的美術游戲環境
“和”倡導的是尊重自然、回歸本真,因此,我們在小區配套幼兒園使用管理階段,以園所“和”文化理念為指引,以尊重兒童身心和諧發展規律和兒童美術純樸率真的自然狀態為前提,順應孩子熱愛游戲的天性,把美術活動與幼兒游戲結合,營造區域化的美術游戲氛圍,激發幼兒自主能動地參與美術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以順應幼兒內心的真實需求。為此,我們嘗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園部、年級組、班級不同層面,為幼兒創設相適宜的美術區域游戲氛圍,讓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參與美術游戲提供條件。
1.園部——天然工作坊。我園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3200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內,創設了具有園本特色的天然工作坊——“青青草園”、“密密林園”、“松松沙園”、“變變泥園”。孩子們在這里回歸自然,欣賞芬芳的花草、變化的天空、可愛的動物,進行沙地建構、樹根彩繪、泥園造型,以大自然為課堂,以自然物為材料,開展美術游戲活動。如小班沙地游戲“蛋糕莎啦啦”、中班泥地游戲“我們的城堡”、大班樹林游戲“彩繪樹根”等等,成為了每一屆幼兒百玩不厭的經典游戲。通過天然工作坊美術游戲,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觀察和感受自然萬物,盡情地創作屬于童心世界的那份美好,這里成了孩子們美術游戲的樂園。
2.年級組——美術游戲室。大型的區域美術活動適合整班的幼兒互動,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游戲內容。因此,我園的年級組美術游戲室便因需而設,并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要來創設,將美術活動融于年級區域游戲,成為我園美術活動游戲化的一個亮點。小班——“和合家”。根據小班幼兒喜歡娃娃家的游戲的特點,創設娃娃家的場景,并充分利用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自然物等作為幼兒娃娃家的操作材料:撕面條、貼荷包蛋、搓圓子……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游戲讓孩子們對美術活動充滿興趣。中班——“和茶館”。主要是把中班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和美術游戲相融合。“無錫翠竹”、“無錫小籠包”等地方特產制作,“和”標記印制、包裝設計等等,幼兒不僅參與做做、畫畫,還在游戲中促進了禮貌待人,文明待客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大班——“和風街”。結合家鄉無錫的風土人情和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了“錫繡區”、“泥人區”、“編織區”、“版畫區”、“彩繪區”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美術游戲活動,并在此過程中激發幼兒熱愛家鄉民間文化的熱情。
3.班級——美術創意角。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班級美術創意角的創設定位是美術游戲生活化,即在美術角內提供生活化的游戲材料,以幼兒熟悉的材料激發起他們的創作熱情,并最終把自己的審美情趣應用到生活中去,為生活服務。因此,我們讓幼兒參與收集各種生活材料投放在各班美術創意角開展游戲,變廢為寶。同時,幼兒對自己收集的材料也格外珍惜,樂于探索創造。比如,幼兒收集自己穿不了的鞋子,在美術創意角內開展“彩繪鞋子”的游戲,當幼兒穿著繪就的鞋子走秀時,比新鞋都耀眼。彩繪鞋子放在娃娃家,就成了一件藝術品,彩繪的鞋子多了,還布置成“舊鞋DIY”展覽一角,成了班內的一道亮麗風景。當然,我們還根據季節倡導幼兒收集生活中的自然物,比如樹葉、水果、種子等等,這些也是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好材料。
二、搭建“由和致美”的美術展示平臺
“和”體現的是聯系、發展,因此,我園通過與社會、社區的聯動,如“和”文化藝術節、“和”文化美術社團等活動,為幼兒積極搭建展示藝術的平臺,滿足幼兒表達表現的需要,并在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外界的多向互動、聯系中獲得多元發展。
1.“和”文化藝術節。每年“六一”兒童節前后,我們開展“和”文化藝術節活動,此活動是平時美術活動的向外拓展,共分年級組美術展、園部美術展、承辦市級美術展三個層面開展,每個層面的活動三年一個輪回。其中,年級組內的美術展,為幼兒提供走出班級,同年齡段幼兒互動、交流的機會;園部美術展則為幼兒提供走出年級組,同全園幼兒互動、交流的機會;而承辦市級美術展,就為全市20多所美術特色幼兒園提供了走出園門,走向全市的交流機會。這樣不同層面的三種展示交流形式,每個幼兒在園三年的時間都能經歷,對幼兒來說,不僅能滿足其美術表達表現的愿望,更能在這種美術的盛宴中得到藝術的熏陶,以畫會友,在與外界的交流聯系中得到發展。
2.“和”文化美術社團活動。美術社團活動是平時局限于以班級為單位的美術活動的一種拓展,這種拓展通過社團的形式而成為一種常規化活動。我們根據美術活動的形式成立了陶藝工作坊、紙藝工作坊、色彩工作坊、綠色創意坊等等,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愛好,跨班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美術社團。同時,還與社區聯動,為美術社團搭建參與社會實踐的舞臺。如結合街道國際安全社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小區垃圾分類推進等活動,我們帶領美術小社團參加社區宣傳長卷畫、綠色環保制作、“美麗的家鄉”親子畫等主題活動。結合小社團活動的推出,不但在形式上拓展了幼兒的美術活動,而且在本質上尊重了幼兒的個性,讓幼兒在體驗社團活動的同時,獲得個性自主、豐滿的發展。
“和”文化背景下的小區配套園美術教育環境,是一個立體化、開放性的概念,它既是“和”文化理念引領下的和諧環境氛圍,也是需要長期培育、用心經營的和諧人文氛圍。通過這種氛圍的營造,潛移默化地讓幼兒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洗禮,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進入幼兒的心靈,“由和致美”,最終激發幼兒對美的渴求與追求。
作者:楊淑英邵冰潔單位:無錫市善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