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展時代的美學教育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孫躍綱單位:陜西渭南市委黨校教授
美學的轉型已經是時展提出的一個迫切問題。這里所說的美學轉型是指美學的總體傾向、研究思路、價值趨向、理論路徑的總體性轉換。在人類時代大轉換的現實背景下,由哲學的轉型為依托,美學由實踐主題、實踐路徑、實踐美學轉向發展主題、發展路徑、發展美學已經成為必然。充分認識美學轉型的必然趨勢,迅速推進這一轉型的實現,才能推進發展時代的發展美學構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學發展跨入新的階段,實現新的飛躍。
一、由實踐美學到發展美學
在通行的理論話語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被稱為實踐哲學,與此相應,馬克思主義美學也被稱為實踐美學。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康德、黑格爾的美學思想,綜合了西方歷史文化的美學傳統,創立了實踐美學,實現了美學發展史上的革命性變革。馬克思主義美學立足于工業革命的偉大實踐,立足于資本主義創造的巨大社會文明,立足于破解在文化、文明的創造和享受中的尖銳矛盾,從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對傳統美學理論進行徹底的革命性改造。馬克思主義實踐美學認為無產階級人民群眾的發展實踐是美的源泉,是美的評判者、美學價值的確定者,美學的立場和出發點不應該是某種抽象孤立的絕對精神,也不應該是某種無法著摸的道德律令,某種神秘的“物自體”,某些高貴的審美達人,而應該就是無產階級和當代人民大眾。
文學、戲劇、繪畫、建筑、書法、音樂、電影、電視、小品、相聲、曲藝、小說、詩歌等等的美學形態,本來源于人民,是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創造實踐的基本形式與成果,這些要素構成美學創作的自然前提。人們的審美旨趣以直觀的方式表達了實踐主體現實生活與發展進程中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解決這一矛盾的沖動與努力,美源于生活實踐,又超越生活實踐,對主體的現實生活實踐發揮自然的引導作用。馬克思從主體實踐的對象性特征出發,揭示了美的生產與享受之間的復雜矛盾,實現了美學理論的巨大解放,認為真正解決美的發展進程中的現實矛盾,必須以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為前提,徹底扭轉資本邏輯對工人階級的嚴重壓迫,在實踐上把美學從高貴的殿堂拉回到人民的現實實踐生活,實現美學的徹底唯物主義革命。
二戰結束以來,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強力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政治多極化的世界趨勢,人類發展的總體趨勢已經由戰爭與革命的時代轉化為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時代的變遷必然要求社會精神文化系統跟著變化,全部社會理論系統必然要隨之發生相應的轉型,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相呼應,相一致,實現新一輪的轉變與飛躍。在這種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正在發生由實踐哲學向發展哲學的轉型。作為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立足于工業革命以來,無產階級創造剩余價值創造,資產階級占有和瓜分剩余價值的社會實踐,總結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歷史,從主體認識和改造客體的實踐角度來分析世界歷史的發展,提出建立在實踐基礎上主體的生成論世界觀,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與實踐無限矛盾運動的認識論,勞動人民創造性實踐中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統一并在階級斗爭推動下不斷前進的歷史觀。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具有廣闊的歷史性空間和無比透徹的歷史解釋力、歷史穿透力,給人以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進入新的時代,“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核心概念,越來越顯示出固有的局限性,價值中立性,邏輯不周延性,對一般性重復實踐忽視的精英化趨向,都與新的時代表現出不能適應的狀況。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恰好繼承了實踐哲學的精華,克服和彌補了實踐哲學的理論局限,以發展為核心范疇,形成發展的世界觀、發展的歷史觀和發展的認識論。發展哲學突出和強化了主體發展的價值向度,突顯了與主體發展相對應的歷史發展過程性與價值擴張性的矛盾統一,將科技第一生產力的合規律性要求與主體和諧發展的合目的性價值追求,有機的結合起來,比較準確的反映了新的時代精神和時代主題,為科學發展觀提供了扎實的哲學基礎。美學作為哲學的二級學科,自然受到哲學轉型的實際影響,在學科理論特征與變化趨向上發生實踐美學向發展美學的轉型。實踐美學所適應的時代已經發生變化,實踐美學反應的客觀對象和現實背景已經向前跨越,它的理論和實踐的局限性也必將越來越顯示出來,呼喚一種新的更能反映時代變化更能適應新的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新型美學形態,這就是發展美學。
發展美學在與實踐美學和其他美學形態的比較中更能顯示出其獨有的時代特征,以發展時代為背景,以發展哲學為依托,以發展實踐中人民的美學創造為基礎,專注于社會進步,人民創造之中表現于價值增進中的美學問題,并進而形成美學理論的提升和飛躍。由實踐美學到發展美學進步的必然性,一是發展時代的需要,二是發展哲學的影響,三是超越和克服實踐美學自身內在矛盾和固有局限性的要求。發展美學緊跟時代的發展,呼應主體的需要,以廣大勞動人民更加自由更加幸福更加體面更加美好的發展價值為目標,通過持續深入的美學創造,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不斷提高人民日常生活的審美境界,不斷體現出美學的應有社會功能。
二、發展美學轉型的路徑軌跡
在實踐層面,發展美學的轉型因為符合美學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內在的必然性,已經成為客觀的現實。在理論層面,則還沒有在美學界達到共識,還沒有成為美學理論發展的自覺行動,也沒被更多的美學工作者認同。生活美學,行為美學,城市美學,工藝美學、媒體美學、生態美學等等美學的實用性專門研究已經轉向專注于發展時代主體發展問題,專注于主體發展進程中的美學矛盾的思考與探索,專注于主體發展中的美學創造和審美轉換。美學實踐的轉化已經給美學理論的轉型以迫切的現實壓力,形成一種倒逼趨勢。總結美學發展的歷史,實踐美學轉型的路徑軌跡應該考慮以下方面。
第一,緊跟發展的時代。時代是理論立足的土地,時代的轉換必然要求理論要與之相應。二戰以后,人類逐步轉入發展時代,科技革命和經濟的全球化競爭,多極化的政治集團博弈,導致發展成為整個時代的主題,國際關系成為各個國家的發展競爭。為適應全球化發展競爭,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推進了以發展為目標,以增強發展后勁、發展實力為核心的全面改革。傳統與現代在交融、對話和沖突矛盾中實現轉換。文化追求與科技理性的差異矛盾越來越尖銳,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正在成為各類主體關注的重心。在世界舞臺上各國各民族的文化話語權的競爭愈演愈烈,科技的實用性,科技創新導致的商品市場競爭力提升,與文化傳統的厚重習俗、審美習俗在許多時候幾乎勢不兩立,世界非物質遺產的評估與排名的美學與經濟學意義不斷凸顯。文化與民族、社群生產生活中的價值沖突與審美沖撞,各種美學欣賞情趣之間的交流、交融、矛盾沖突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現實。新的發展時代,科學技術革命與全球化市場競爭是兩股宏大的歷史潮流。一方面充分彰顯科技美學,實用便利,功能綜合,科技的美學價值不斷膨脹,更具現實的殺傷力、戰斗力和競爭性,另一方面,傳統的文化審美習俗空間越來越小,狀況越來越緊張,在強勢的科技文明及其產品的競爭中,幾乎很難再堅持下去。技術幾乎侵入過去藝術創造的一切領域,古老淳樸的藝術創作正在成為技術的新陣地,藝術與技術在美學意義上的差異正在被消解。能否擺脫被消滅被替代的命運呢,時代的發展不知如何解決這一美學的矛盾。科技與市場競爭支撐了科技理性的力量,嚴格的計算,精確的比較,批量化的生產,激烈的掙搶機遇,這些與傳統的藝術創作方式以及藝術生產環境很不協調。發展美學的轉型,必須緊跟時代,從時代的變遷之中尋找發展美學發展的方向,吸收發展美學的資源。
第二,服務于人民大眾。人民是時代的主體,是美學生命的源泉,人民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美學形態和美學產品,從理論和實用兩個層面推進了美學的發展。在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包括管理者、知識分子,農民階級,城鄉基本勞動者,新型社會主義建設者,新型工人階級的主要組成部分———農民工,都是人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美學需求,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是發展美學的基礎、前提和精神支柱。在網絡媒體背景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和老齡化社會急速逼近的艱難挑戰,人民的幸福快樂體面生活,對發展美學理論和實踐表現出強烈的期待和全面的需求。公民社會的不斷推進,公民的閑暇時間會越來越多,審美要求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只有正視發展實踐中廣大人民的審美需要和創造,關注人民審美情趣的新變化,不斷吸取人民美學實踐的豐厚營養,發展美學才會迅速成長起來。并且,人民本身就是美學的主體,就是美的創造者和享受者。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是美學的深厚源泉和基礎,是判斷美丑的標準。美學工作者創造和構建發展美學,應該以最大限度服務于人民群眾作為基本的原則,為人民的發展時間提供優秀的美學理論支持和優美的文化產品。
第三,研究實踐的發展。實踐在發展,歷史在進步,發展美學是關于發展中美學問題的學問,因而更需要密切關注社會實踐的發展,關注人民生活的提升,從人民實踐的豐富創造之中發現和探索發展美學研究的新問題、新思路、新觀念,從而推進發展美學的理論構建和實踐創新。今天的社會生活,在網絡傳媒系統支持下,人民的審美范圍不斷擴展,大眾審美方式日新月異,變化無窮,各種審美焦點層出不窮,歌星、影星、電視明星、球星、達人、體操明星,群星燦爛,光彩耀目,各種審美亮點吸引著年青人的眼球,引導著社會輿論的潮流,豐富著人們的美感世界。各種文化創意,動漫設計,藝術作品,城市背景,家居裝飾,服裝文化,餐飲美食,微型表演以及百家講壇,歷史演義,經典閱讀,山川旅游,自然欣賞等等,人們的審美實踐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益多樣,范圍不斷擴張,欲求不斷迸發,這些人民大眾審美實踐的發展,一方面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潮流,經濟競爭的主陣地,同時也成為推進美學轉型的現實力量,構成發展美學轉型和構建的現實條件。實現發展美學的轉型正當其時,異常緊迫,但是,這一轉型在理論上來的很晚,表現滯后。改變這一狀況要求廣大美學工作者達成共識,協作努力,抓住機遇,面向廣大人民審美實踐的異常發展,抓住發展時代人民的美學需求,實事求是,大膽創新,才能不致落后于時代的進步。
三、發展美學研究的主要問題
發展美學的轉型與構建要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時代進步的聲音,是人民實踐中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是時代進步的未來展示。發展美學在創建之初應該緊緊抓住在社會轉型、時代轉型過程中廣大人民審美生活中的現實矛盾,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美學綜合創新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進而構建發展美學的理論系統。發展美學要研究發展中的美學問題,要運用發展的觀點、發展的方法、發展的思維思考和研究發展中的各種美學現象,審美實踐中的各種矛盾,從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視角來建構美學理論,推進美學發展。從目前的現實狀況看來,在社會急劇轉型的進程中,發展美學應該認真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審美內容與審美形式的關系、審美價值旨趣與各種審美產品生產、綜合美學實踐的關系,精英審美導向與大眾審美需求的關系即專業美學創作(雅)與大眾通俗審美需求(俗)的關系等等。
首先是傳統與現代的關系,這是發展美學必須正視的一個基本的問題。由實踐美學轉化為發展美學,必然推動傳統美學轉向現代美學。在這一轉型之中,傳統的審美習俗面臨著挑戰,現代的審美方式也面臨著傳統的抵觸和排擠。人民傳統的美學生活方式是以往社會實踐的內在組成成分,是過去時代美學精神的表現形式,反映的是過去社會的生產生活過程。這些也是人民的美學創造,凝聚著人民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但他畢竟是過去的寫照和歷史的影子。面對后工業化社會、信息時代、網絡文明和全球化文化交流與競爭,保守傳統只會落伍,傳統本身是一種惰性的力量,在現代科技的極大發展面前,必然顯得軟弱無力,全面衰退,勢單力薄,無法抗爭。
對當代青年來講充斥于網絡媒體中的西方大片,幾乎把中國傳統電影、電視擠得無處藏身。傳統的藝術形式無論怎樣自我保守都無法逃脫被替代和拋棄的命運。我國各地的傳統劇種:京劇、豫劇、越劇、秦腔、閩劇、昆劇、黃梅戲、甬戲、呂劇等等,80后,90后這些人有誰會看,再過50年,100年,500年,再找這些傳統藝術就很困難了。歷史已經上演了無數次現代取代傳統、否定傳統、淘汰傳統、新陳代謝、辯證否定、無情揚棄舊事物的案例了。大眾審美發展的內在規律,迫切地要求傳統美學必須向現代美學轉型,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密切關注個人與社會的發展,進行徹底改革,徹底改造。完成和實現這種向現展美學的轉型,是傳統美學、傳統藝術保持其固有生命力的唯一選擇。生存與發展的關系是發展哲學的主要問題,也是美學轉型必須正視的重大問題。以往的社會,由于社會生產力狀況的現實制約,關注的是主體的基本需要,基本生存,農耕文明幾百年上千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實踐,形成了一種重視穩定性、整體性、核心權威性和聯系清晰、線條直接的審美傾向。主體的生存價值體現為重復實踐,主體的發展追求體現為創新實踐。第三次世界科學技術革命,極大地發展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已經或正在解決人類的基本生存問題,把發展問題提到了新的高度。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發展時代,現代社會生活更注重個體與群體的發展價值:主體發展理想的實現,對現實與傳統的創新,更顯著的提升和增進主體生活的福祉與快樂,這種發展價值不斷地在全球競爭中得到凸顯,形成了關注變化、增進價值、講求實用便利、綜合性、個性化的審美情趣。現代審美追求的是主體的發展價值,不一定要講求整體的協調統一。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藝術創新,逐步化解、解構對主體生活的各種制約、壓迫和穩定性的權威,追求個性的自由和解放。發孫躍綱:簡論發展時代的美學轉型57展美學緊緊抓住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主體的自由發展需要為最高的原則和終極價值目標,徹底貫穿和具體張揚馬克思主義主體性的基本精神和共產主義美好社會的價值引領。在發展美學構建中,實用理性和科技理性的有機結合,將會顯示出更加寬廣的社會效應,排除實用主義與抽象主義、本質主義、權威主義的極端化傾向,釋放主體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的無窮力量,使發展美學能夠真正體現出巨大的生命力。
美學價值旨趣與審美產品生產的關系,是又一個必須高度重視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追求、基本原則和發展機制就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將這一“兩為方針”原則貫徹到具體的文化產品生產之中,需要美學理論的創新和藝術創造、藝術生產工作的艱苦努力。
一方面,遵循美學的規律創造出豐富多樣、富有個性的美學產品,另一方面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對健康積極科學的美學產品的需要,創造出滿足人民需要,推進社會進步的豐富的美學藝術產品與審美服務。在藝術生產實踐中,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為人民服務要求藝術工作者深入實踐,深入人民群眾,弄清楚人民的現實生活是什么,人民的審美需求是怎樣的,根據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創造出優秀的藝術作品。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時代性,藝術工作者本身就是人們大眾的一部分,要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服務,就必須與人民群眾緊緊結合在一起,學習人民的創造,汲取人民的智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創造出有生命力的美學產品。大眾與精英的關系表現為普通大眾通俗性審美需求與美學專家的藝術創造的關系。發展美學要正確揭示和處理精英與大眾的關系,以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以創造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性、大眾性的美學作品為根本,始終把人民當作藝術美學的母親,始終把滿足廣大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作為根本立場和工作原則。關注人民的需求,了解人民的追求,創造人民歡迎的美學作品。
同時必須強調專業精英的美學創造,積極參與各種美學產品的國際競爭,拿出最高雅、最精英的美學成就與國際同行以競高下,參與世界性美學作品的比賽,展示中國人民的美學水平和智慧創造。中國人應該為世界拿出自己最優秀的藝術創造,應該為世界人民貢獻出最好的電影、電視、小說、戲劇、音樂、繪畫、動畫等等。中國人民是富于藝術創造的民族,具有制作最優秀藝術作品的能力,關鍵是要有這樣的一個良好的社會機制,創造一個鼓勵人們積極創作的社會條件。中國向世界的出口既要有優秀的物質產品,更要有優秀的文化產品。普及與提高、大眾與精英,也不是截然區別的兩個領域,他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普及是提高的基礎,提高時對普及的提升,大眾是精英成長的基礎和舞臺,精英是大眾的核心與領袖,發展美學必須在大眾與精英、普及與提高的辯證關系之中發掘和展示自身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美學規律與市場規律的關系,是發展美學必須正視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在藝術品的生產和流通中,市場規律發揮著基本的作用。運用市場規律,發展藝術、文化產業,是一個基本的方針,實踐證明行之有效。西方國家發展現代文化藝術的經驗可供我們借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市場規律可以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市場規律不等于美學規律,特別是藝術家的創作絕不是市場競爭能夠自然產生出來,絕不是多少錢就能夠造就出來的。現展美學的成長,要充分動員各種因素,深入研究當代背景下美學創造的動因、條件、過程,研究當代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把市場規律和美學規律結合起來,共同推進先進文化的科學發展。
發展美學著眼于發展實踐中的美學問題,立足于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中的審美價值及其變化,努力揭示發展進程中的美的規律。美不是孤立的,美就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形成了科技美學、工藝美學、商品美學、消費美學,各種精湛工藝商品的研發,充分顯示出人類的智慧創造。但各種丑惡的東西并不會自然滅絕,破壞環境、假冒偽劣、損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不當競爭表現了人的自私自利、陰暗狹隘的丑陋一面。政治發展中各種戰爭侵略、貪污腐敗、拉幫結派、損害公共利益和公正原則的現象,文化發展中各種保守封閉的傳統、不同派系風格的爭斗、宗教的隔膜與殘殺以及語言形成的阻隔,全球化市場競爭中主體的自閉性存在,個人心理中的孤獨、陰泠、無助與無奈,各種反社會化的心理凄涼泠膜及其文化思潮,這些都不是發展中美的范疇,都屬于阻礙發展、損害發展的丑的內容。發展美學要正視和研究這些問題,揭示出發展實踐中美與丑在斗爭中發展的必然邏輯。
發展美學的轉型勢在必行,發展美學的構建任重道遠。美學是真與善的統一,審美追求是人民生活真是實境界,是科學技術與倫理學的內在一致。我國學界已經提出了發展美學構建與轉型的歷史性課題,只要緊跟時代,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貼近實踐,牢牢抓住社會轉型、時代轉型中出現的現實問題,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原則,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努力之中,發展美學必然能夠成長起來,為發展的時代,為人民的幸福,社會的進步,起到應有的支撐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