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學下的情境教學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通過表演,體會情境
西藏班學生大多數能歌能舞,模仿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更具有展示自己表演天賦的熱情。因此在課堂上根據他們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表演手段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這樣既能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使課堂形式豐富多樣,又能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保持愉悅的心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授《威尼斯商人》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和特長,深入地研讀文本,細致地揣摩人物的神態、心理等,模仿劇中人物的口吻、動作,共同合作,把劇情在課堂中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全體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課文,理解文本。
二、聆聽音樂,感悟情境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說“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愛著生活。”音樂魅力無極限。在語文教學中應適時地加以運用,能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從音樂的感知中產生情感體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領悟課文的內在美,進而感受人生的美好。同時,音樂也能使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讓他們在良好的心情和環境中學習,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西藏班學生大多酷愛音樂,在語文教學中適當結合音樂,能夠激發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陶冶他們的審美情趣,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本。例如講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時,可以讓學生先欣賞王菲演唱的《水調歌頭》這首歌,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去浮想聯翩,效果自然更好。用音樂去渲染一種情境,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要與教材的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發展上要對應、協調。對于西藏班學生來說,盡量要結合他們喜聞樂見的音樂,尤其是適當使用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族音樂,會達到更好的收效。比如講解《心中的鷹》一文中,課文導入通過播放容中爾甲的《雄鷹在藍天上飛翔》,則更容易激起他們情感的蕩漾,使他們腦海中浮現出一種熟悉的意境。
三、朗讀課文,進入情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毫無疑問,朗讀可以加深西藏班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然后再根據文章特點讓學生在朗讀中品析,在品析中朗讀,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范讀不可或缺,這要求教師本人要有豐富的情感,力求使自己的語言有表現力,教態有親和力,這樣在朗讀中學生才會更容易受到感染;讓學生朗讀課文同樣重要,但必須進入情境中的角色,不可流于形式,朗讀中要注重語速、語調、語態、語氣,使朗讀抑揚頓挫、有聲有色。
例如講解高爾基的《海燕》一文,就要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出海燕的飛翔時的氣勢,進而理解海燕所象征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英雄氣概。在《變色龍》一文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奧楚蔑洛夫每一次審判時的語氣口吻,從而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主人公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丑陋形象。
四、聯系生活,感受情境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教學和運用的領域”,“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為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我們不僅要在語文課上、在教科書中學語文、還要在課堂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由于語文課文內容的時空差異、學生的閱歷差異等,西藏班學生往往很難與課文情境產生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似曾相識的一幕,把課文中所反映的生活場景、表達的感情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聯系起來,進而再去感悟文本。當然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接觸更為豐富廣泛的語文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如在講解《背影》一文中,講到父親為兒子翻月臺買橘子的情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當年考取內地西藏班時,在西藏火車站,父母及親人給自己送別的場面,回憶父母曾為我們做過的令自己感動的事。這樣可以在情感上喚起學生的共鳴,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同身受。
聯系生活,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積極參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就是取材于大自然。例如在講《春》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近距離地觀察春天景物的特征,感受春的氣息;教師再因勢利導,結合課文內容加以點撥,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又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和豐富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及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情境教學法還可以借助于實物、借助于圖畫、形象的語言等等。不過不論哪一種方法關鍵都在于巧設情境,避免陷入刻意營造氣氛的情景創設。在創設情景時須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興趣所在,然后根據學習對象特征確定合適的情景呈現方式;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情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作者:劉亮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