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教學中。由于這種方法能帶給學生直觀地教學體驗,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合理使用情境教學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具體實施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從筆者的教學經驗出發,做一些教學總結。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應用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的智力發展教育,為了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通常教師都會反復強調教學重點,督促學生做大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處于童年階段,他們沒有自覺性,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更沒有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對教師的耳提面命產生了抵觸情緒,導致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難以產生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情境教學法應運而生,這種新興的教學方法,能使得無聊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也活躍起來,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當中。情境教學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實施中,會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來確定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可以根據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同分為趣味化教學、實踐性教學、探究性教學和生活化教學。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1創建趣味化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自主學習能力也比較弱,尚未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主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引導和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既要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又要盡量貼切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使得枯燥的課堂氛圍變得生動活潑,乏味的學習內容變得有趣,這樣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在創設趣味化情境教學時,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和設疑,增加導入和設疑的趣味性,能讓學生最快的進入學習狀態,而學生帶著問題和疑問去學習,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對答案的渴望。這樣一來,有趣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減少學生開小差的情況,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積極性。
2創建實踐性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生貪玩、好動,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創設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情境。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與學緊密結合,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水平以及知識經驗水平,又要根據教材內容,準確把控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環境中,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書中抽象復雜的知識,還能增強實踐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尺子量一下鉛筆、書本、橡皮擦、桌子、椅子等的長度,把所量物品的長度進行排序,看哪個最長,哪個最短,使學生初步建立對于長度的概念。然后在實際操作中,把長度概念具體化,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度的性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認識1-100的數字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先教會學生對于數字10的理解,然后讓每個學生帶10根小木棍,把學生分為10人一組,讓小組成員數一數他們小組總共有多少根小木棍,在數數的過程中,就會建立起學生對于數字100的概念,而且還能加強學生的數字觀念。在實踐情境教學中,進行教學做一體化,讓學生在邊做邊學中,積累數學知識,豐富課堂學習體驗。
3創建探究性情境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
小學數學不僅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活動,發展思維能力,教師要創建探究性的情境進行教學。在導入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當然不能太難,會打擊學生的信心,也不能太簡單,會失去了探究的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最后總結問題,得出經驗和結論。比如在學習圖形與變換一顆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一些剪紙,首先讓學生剪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把同桌的兩個學生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學生就會發現兩個直角三角形變成了長方形,以此類推,剪出不同的形狀,拼出來就會變成另外的形狀,就會加深學生對圖形與變換的概念。如此一來,抽象概念具體化、簡單化,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吸收,進而掌握知識。
4創建生活化情境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數學知識,學生在學習了書本中的知識后,要學會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教材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時候,可以詢問學生早餐花了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加起來總共有多少錢。或者可以舉例,媽媽給了小明10塊錢,讓他去買醬油,醬油的單價是6塊,請問小明還剩下多少錢?班上總共有50名學生,其中男同學有28人,那么請問女同學有多少人?這些生活中的實例,簡單又具體,可以讓學生對加減乘除產生直觀地體驗,切身感受到這些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并不是脫離實際的,可以減少復雜知識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貼近學生生活,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結語
情境教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減少對復雜知識的畏懼感,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在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對數字知識的應用能力,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操作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訓練,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步升.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2).
[2]蔡靜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27).
[3]石寒燁.奏響數學課堂的前奏———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情境導入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4]田翠.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1).
[5]李俊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情境導入的實效性[J].青春歲月,2013(11).
[6]朱強.關于數學“情境導入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師),2010(06).
作者:蔡旭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