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才培養機制對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選拔機制
1.1拔尖人才培養目標
以現有理科基地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通過擇優選拔、重點施教的方式,在一定時期內培養出一批綜合素質較高、專業基礎扎實、知識應用與科研創新能力較強、具備畢業后進入國內外大學及科研機構攻讀更高學位潛力的優秀本科生,為全省乃至全國生物科學相應領域領軍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質人才儲備。
1.2選拔方式
目前采取2種方式:一是通過調研比較、分析和論證,確定選拔方式為依托生物科學專業,將“理科基地”班直接定為“拔尖人才”班;二是在保持任選總量的基礎上,將達到選拔條件的生物科學專業(四年制)中優秀的學生選拔至“拔尖人才”班。
2培養機制
2.1實行“1對1”或“1對2”導師制
為入選拔尖計劃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配備有深厚學術造詣的教授作為導師,由學生和教授雙向選擇結對,每個新學年可允許重新雙向選擇,每個導師指導的同一屆學生不超過2名。導師必須親自負責學生的課業、考研和科研實踐的指導,定期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學生導師以“龍江學者”和博士生導師為主。
2.2實行“2+X”學習模式
學生前2年修讀基礎課程,注重掌握生物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培養良好的實驗技能,并爭取通過全國英語六級考試。從第3年開始,根據學生和導師共同協商,可自主選修部分研究生課程,實施個性化教學。通過各類課外科技立項申報、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工作、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理科基地”綜合訓練平臺、重點實驗室等向參與計劃的學生開放,為學生科研創新提供支持。為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其獲得更多的時間去想、去研究,每學期的科研實踐作為一門課程按2學分計算。畢業前要求提交科研實踐總結或以第一作者發表1篇學術論文。
2.3實行“本-碩連讀”
“拔尖人才”班中的學生,經過3年的本科階段學習,考核合格后可免試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在本科階段學習過程中,有不及格、補考、違紀記錄(不含通識教育選修課)或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在425分以下者,將取消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資格,仍按本科生繼續培養。
2.4實行彈性學分制
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可選修部分研究生課程,所取得學分在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有效,允許學生在研究生階段修完規定學分提前畢業。如被調整至普通本科班,可計為選修課。
2.5開展科研訓練項目
本著“立足基礎、加強綜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原則,不斷改革與探索,構建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的4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基礎實驗理論、基本操作訓練實驗、綜合應用訓練實驗和創新研究訓練實驗。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等硬件條件建設,建立“拔尖人才”綜合實驗訓練平臺,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可靠環境保障。項目選題采取以教師擬題為主,學生自選課題為輔的形式,一方面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另一方面滿足學生的個人喜好和個性發展。
2.6加強綜合素質提升
2.6.1加強三觀教育。
拔尖人才培養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素養與科研能力的拔尖培養,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中的拔尖學生,更需要對其進行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從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通過開展入黨啟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愛校教育、感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活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
2.6.2豐富文化活動。
指導學生開展學風建設、主題班會、知識培訓、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科技創新等活動,以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寓教于樂,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拔尖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注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如挑戰杯、數學建模、IGEM大賽等,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團結協作、潛心科研,促進“拔尖人才”班健康發展。
2.6.3構建校企合作。
2012年以來,學院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即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企業實習、實踐有機結合的方式,在企業中拓寬視野、學以致用,培養拔尖人才的實踐、創新及綜合能力。例如:學院已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建立合作關系,具體合作內容包括暑期實習項目和創新班項目。暑期實習項目是計劃在每年5月先由個人申請、學院推薦,再由華大基因通過遠程視頻面試最終選拔拔尖人才班的3~5人參與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實施的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習項目。本科創新班項目是采取“2.5+1.5”培養模式,即在學校完成前5個學期的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選拔成績優秀、英語水平及其他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參加華大的筆試和面試篩選,成功入選后,剩下3個學期進入華大基因研究院學習,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現學分互認。另外,華大基因將對學生在考研與就業方面也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如:參加本科創新班項目的學生可直接留在深圳華大基因工作。校企合作不僅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前沿的科學動態和了解到行業發展的現狀,為下一步學習深造和就業創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角,同時提升了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而且也使企業培養了一批專業素養高、熱愛企業的的精英隊伍,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實現了雙贏。
3管理機制
3.1組織機構設置
學院成立“理科基地拔尖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政策制定和工作檢查。同時成立拔尖人才培養專家組,負責制定培養計劃、執行督導以及選拔、考核學生等。專家組由院(系)主要領導、教授委員會成員、學術導師代表等組成。另外,挑選責任心與業務能力強的專門人員作為“拔尖人才”班的負責人,含一名輔導員和一名班主任,相互配合完成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3.2學生日常管理采取輔導員“3+X”工作管理模式
為了確保培養出高質量的理科基地拔尖人才,必須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力度,正確引導、激勵學生全面發展。“3+X”工作管理模式分為“3”和“X”兩部分實施,即輔導員每天必須對“拔尖人才”班完成聽查1次課、深入學生寢室1次、與1名學生談話共3項“規定動作”和包括檢查早操與早晚自習、關注微博微信、與學生家長溝通、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溝通、召開班會、處理日常學生事務、組織開展學生活動、處理突發事件等若干X項“自選動作”。“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輔相成保證了管理效果。
3.3激勵機制
在推薦免試研究生、交換生、科技競賽、評獎評優等方面,對“拔尖人才”班學生進行政策傾斜。為保證拔尖人才培養質量,將“拔尖人才”班的管理引入激勵機制,堅持高標準管理,鼓勵冒尖。
3.4淘汰機制
為進一步確保拔尖人才的培養效果,實行淘汰考核機制。考核周期為1年,在每學年的第1學期初,對上學年的優秀生培養對象進行考核,不符合條件繼續就讀的個別學生將轉出“拔尖人才”班。如:課程成績未達到相關要求;受到各類紀律處分;休學、延長學習年限或退學等。
4保障機制
4.1經費保障機制
學校設立專項經費支持“理科基地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實施計劃的專業須提供相應配套經費,合理安排經費的使用,做到專款專用并接受學校組織的績效考核。
4.2師資隊伍保障機制
一支學術造詣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為拔尖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保障。生命科學學院目前有教師70名,其中教授24名。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黑龍江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黑龍江省“龍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黑龍江省“龍江學者”講座教授2名等。此外學院還聘請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師資力量雄厚。目前,“拔尖人才”班所有公共課和專業課均由教授主講,保證了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和寬闊的學術視野。
4.3平臺保障機制
為學生構建學習平臺,通過聘請國際一流專家學者,采用最新引進的教材,以及小班化的研討與探究,使學生具備該領域深厚的理論知識,以及思考和學習能力;為學生搭建參與專業領域前沿研究的平臺,形成從學校到院系直至實驗室完整的、系統的學術研究培養體系;為學生搭建國際化教育平臺,通過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校教學以及選派學生到國際一流學校進行學習交流,使學生具備國際視野。
作者:孫珠紅高放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