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物質生活的優越化,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把它視為一種人生追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教育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審美教育也成為一個流行趨勢。語文作為一門教育學科,在審美教育的要求下,以客觀睿智的人生態度,采用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從各個角度闡述了語文教育的審美功能,提高學生的整體審美認知水平。
關鍵詞:
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密切聯系
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大大提高和改善的條件下,人們把更多的焦點和關注點放在了精神和審美上。而語文教育正契合了這一點。語文作為一門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獨立學科,著重強調了審美的教育問題。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們就已經意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列為日常學習的學科。例如“詩、書、禮、樂”的學習,實質上就是對審美的教育。
一、淺談審美教育
1.審美教育的含義眾所周知,審美教育在中國古代的主要表現是,以人的道德和教養為中介,來對求學者進行各方面的審美教育,通過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偉抱負。這也是我國正統思想,儒家文化的精髓。而到了近現代,我國的審美教育呈現了更加全方位的發展趨勢,要求當代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多元化發展。因此,語文教學成為延展和體現審美教育的重要工具。再對比西方的審美教育,它強調的是人的個性發展,追求平等自由,人文主義色彩特別濃厚。但不論如何,審美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身心解放,實現人的自由發展,追求更美好的平等世界。
2.審美教育的歷史淵源在我國,審美教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儒家思想,儒家大師孔子就非常重視審美教育的發展。他提出了學校教育的科目“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的學習。這無不體現出在古代,人們對審美的高度重視。心靈高尚、修養道德也是其主旨。在古代西方,教育較為發達的雅典地區,就已經制定了穆斯教育、體育和雄辯術。雅典教育和美學理論,都強調美和善的統一。在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掀起的一股熱潮,也使人們對教堂的建筑、音樂、畫像以及宗教雕塑進行審美教育。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
簡單來說,語文教學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工具和主要途徑,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成果展示和情感升華。具體表現在,語文教學通過語文基礎知識、閱讀、寫作等方面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物質的觀察、理解、想象和思維思考的能力;而審美教育則是這一系列的教育活動的綜合情感,它在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培養了人們的審美能力,升華了人們的情感想象。它們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良好的語文基礎是優秀審美教育水平的前提和基礎;反過來,一定基礎的審美水平,也是學好語文的保障條件。不管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都不能忽視兩者的密切關系。
1.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然語文教學是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那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便是對審美教育接受的保障。因為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才能更直觀地感受到發現美、欣賞美、鑒賞美、感受美的審美流程,才能促使學生對審美教育的學習興趣。
2.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多元化的語文教學能夠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思想情感,提高他們對生活真善美的鑒賞能力。把審美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這個過程中,能保證學生通過自己對生活和社會的感悟,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情趣,激發自我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3.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的審美素質和水平語文教師是審美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因此,他們的審美素質和水平能直觀地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鑒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對審美的領悟和理解,那么,這就會阻礙學生對審美能力學習的重大障礙。教學的作用是通過充滿美感的文學作品,向學生傳達出美好的愿望。如果教師無法通過自身的能力,描繪出文化的美感,那么,又從何而談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呢?例如,在《背影》的學習中,如果教師學習課文前,不能激發和引導學生對父愛的思考,無法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那么,學生將無法切身感受到,作者對父親那片深沉的愛,也無法從優秀的組品中,升華出自身的情感。
四、審美教育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語文教學對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讓我們認識到了審美教育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人的認知、情感、意識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和學習,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時,也能培養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水平。因此,審美教育的語文教學的重大意義也不言而喻了。
整體來說,語文教學是提高審美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實現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是語文審美教育的最終目標。美感能促使人們對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活躍人們的思維跳動能力,從而不斷推動人的自我良好發展。具體來說,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不難發現,大都是蘊含著美育資源的名篇佳作,包括對自然的美,社會的美,藝術的美,文化的美等的鑒賞。因此,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對審美有了一定的領悟和升華。
作者:周秋芳 單位:山東省巨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