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小學階段是學習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是為學生打下語文功底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所有教育者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逐漸偏向于"針對考試而學習",學生也成為學習的機器,機械地去學習做題,在很大程度上審美能力有所下降。其實,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作為語文學習的起步階段,應該開展審美教育,增強小學生審美能力,這也是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同時,還可以使小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價值進行探討,旨在為教育者提供一定參考意見。
關鍵詞:
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學
審美對許多人而言是屬于藝術范疇,更有很多人認為小學階段進行審美教育會讓小學生過于心理成熟,且養成愛美之心,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存在誤區的。審美不僅僅是享受美,也不單純是一種情感灌輸,而是對某種事物的認知,這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是十分有幫助的。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學,其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
一、審美教育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在不斷推進和改善,其課程目標也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要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文學品位和審美情緒。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僅有學習價值,更有著社會價值,建立審美教學課堂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二、審美教育是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需要
我們提倡要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而審美教育正是全面的、健康的教育的一部分。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審美教育是一個重要途徑,而語文教學正是這樣一個適合的途徑,通過語文教學進行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其實現。語文是很多學生喜愛的一門學科,正是因為它涵蓋了天、地、物、事、人,刻畫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的名家名作涉及了古今中外,許多優美生動的文辭都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些文章是審美教育的最好內容,可以開發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培養其審美意識,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三、審美教育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
審美教育與想象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想象力極其豐富的年齡,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合理利用教材,將教材中表達的人、事、情感展現出來,并加以引導,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并啟發學生思維。例如《看雪》一文,教師在介紹雪景時,可以先對臺灣地區進行一定講解,小學生可能不理解兩岸關系這樣的政治話題,教師卻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例如“臺灣的小朋友們和我們一樣,都喜愛看雪,都盼望著能看雪”,同時告訴學生們臺灣地區是很難得看見雪的,再結合課文中對棉花做成的雪景的描繪以及文中老師和學生的對話,讓學生們想象臺灣的雪是多么的難得和美麗,小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同時,對課文的描寫以及其中情感也能有一定的領會。
四、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學不應當只局限于讓學生掌握語言工具,學習文化,更應該利用語文教學揭示真理,同樣的,學習語文課文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學習文字和詞句,更應該將文中所蘊涵的美的信息傳遞出來,讓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同時了解什么是美,對美的起源、本質以及規律都有一個理解,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今后自身文學素養和審美觀念打下牢固的基礎。相比于文字,圖像是小學生更加喜歡也更加能接受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利用課文中的圖像,引導學生觀察和理解,充分發揮圖像的審美功能,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草原》一文,當教師在講述課文內容時,不妨先試試讓學生先觀察兩幅插圖,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印象,描繪記憶中的草地是什么樣的,和圖中有什么不同,再對課文的詞句進行講解,結合重點內容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同時告訴學生文中的草原是一個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在潛意識中領略草原風光,感悟草原的自然美以及人情美,促進其初步審美能力的形成。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優秀作品,都蘊涵著各種社會信息和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個詞句甚至每個字都能引起人們無數的暇想。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詩句,在教師對詩句進行講解后,學生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山間瀑布的壯觀和氣勢雄偉的美,又或是桂林山水靈修、靜謐的美。
五、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民族自豪感
現如今各國文化的滲透,使學生成長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如今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局面:人們吃著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聽著英文歌曲,看著韓國電視劇、日本動畫片,過著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卻對本國的文化越來越陌生,甚至對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毫無概念。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小學生對自己祖國的感情會變淡,更不要提民族自豪感,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薪火相傳,卻由于外國文化的熏陶,使中國年青一代離得越來越遠。目前英語學習流行,孩子們從幼兒園起就學習英語,卻在本國語言文字上并不重視,在其使用上出現許多問題,甚至有一些成年人多會出現書寫或是拼音錯誤,長此以往,中華古老的文化則無法很好地傳承下去。審美教育不僅僅是課本中美詞美句的教育和欣賞,更是對中華文化縮影的一種認可和欣賞。通過語文學習,讓小學生喜愛中國文化,并認可中國文化,對文化中美好的一面有著自己的審美感和認同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民族自豪感。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是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需要,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民族自豪感。在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能夠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美的熏陶,領悟美的真諦,最終成為在美的世界里全面、和諧發展的有理想的人。
參考文獻:
[1]袁春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3).
[2]顧婷.試探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課外語文,2015(20).
[3]廖明會,黃春英.審美教育: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增長點[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4).
[4]唐海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11).
作者:王志祥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馬場一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