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審美教育重塑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公安院校的審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重要,主要在于陶冶情操,塑造學生高尚健全人格,培養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輸送優秀的人民警察隊伍。公安院校審美教育是文化育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育警的核心內容。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要使大量傳統美育教育在現代人文意識的審視下,也能彰顯出嶄新的文化與美學意義,為我們今天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文化認同提供理論參考,為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我國的法律體制與精神提供歷史借鑒,建構警察職業核心價值觀,重塑警校大學生審美教育理念。
關鍵詞:公安院校;審美教育;重塑研究;警察;核心價值觀
一審美教育概念之初探
美育一詞,最先是由德文AsthetischeErziehung翻譯而來。從學科劃分上來看,它包含美學與教育學兩個學科。然而從其實踐性來看,它又與倫理學、文化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密切相關。人們很早就懂得辯證法規律,并將美的對象運用到對人本身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這樣便形成了美學與教育的結合,即整個人類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美育。所謂美育,即審美教育,以美的對象,尤其是以各種類型的藝術作為授課手段,寓教于樂,培養和提高廣大社會成員及受教育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使之形成正確而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潛移默化地塑造健全心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育作為一種審美實踐,在古代早已存在,它伴隨著教育的產生而被納入教育之中,形成了有關審美教育的思想。“美育”作為一個概念,大多認為是德國戲劇家兼詩人席勒第一個提出的。1975年,席勒發表了一部重要美學著作《美育書簡》,在書中首次明確、系統地闡述了有關美育的性質、特征和作用等理論,該書也被公認為是“一部審美教育的宣傳書”。“事實上人隨著自己進入各種被規定狀態而喪失了這種人性。如果人能夠過渡到一種相反的狀態,那么他就能夠通過審美的生命力而重新恢復這種人性[1]。”此后,美育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并且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中西方美學家在不同時代給“美育”注入了新的內容和營養。古希臘美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美學教育思想在于強調音樂對陶冶心靈的重要性,主張對身體進行體育教育,對精神和靈魂進行音樂教育,提出了音樂具有教育、凈化和精神享受等方面的功能。并認為“音樂能夠培養人們的某種德性”[2]。18世紀的盧梭、狄德羅、瑞士的裴斯泰洛齊等,更強調文學藝術的啟蒙作用及其審美教育的作用,認為藝術教育能更準確更有力地抵達人的內心深處,觸及人的靈魂。我國古代一些教育家也十分重視美育。
春秋時期地孔子總結了那時地教育經驗,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育學生,“樂”就是美育地專門課程。禮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禮”、“樂”即強調禮法、技藝的結合。孔子所說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強調了美育在健康人格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在孔子看來,禮樂活動的目的在于人格修養,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能激發人投身到國家的建設和國家的治理中去,又是實現政治完美化的重要手段。中國近代腐敗政治和災難深重社會的見證人梁啟超認為,社會不能沒有美,人的生活也不能離開美,堅持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的思想,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惡揚善。從本世紀初到“五四”運動前后,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王國維、蔡元培等人,明確指出并積極倡導美育。1906年,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說:“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真善美之三德,欲達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3]。”針對公安院校的大學生,就是要通過日常體能鍛煉及教授警體課程“發達其身體”,同時通過審美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發達其精神”,從而達到“身體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相統一的“完全之人物”。作為新時期公安院校的大學生,在肩負預備警官職責的同時,更要履行保家衛國,時刻準備為國捐軀的神圣使命。因而對其實行審美教育是所有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實現文化育警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核心內容。這項長期而艱巨的教育任務能為我們今天實現“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統一提供理論參考,也為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我國的法律體制與精神提供歷史借鑒,建構警察職業核心價值觀,重塑警校大學生審美教育理念。
二美育在公安院校教育體系中的新內涵
針對公安院校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本人授課經驗,在實現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這個目的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被賦予了更新、更豐富的內涵。
(一)美育培養和提高審美感受能力,使公安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辨別美丑,陶冶性情
高爾基說過:“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到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4]。”審美能增進個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反省,在于它是個人融入人類生活的最高形式,是使個人社會化的最高形式[5]。審美教育的重要任務便是,不斷培養青年學生對各種美的感受能力,使之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美的形態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為了使青年學生面對錯綜復雜的審美對象產生美感體驗,必須要以豐富多彩的美的對象去正確地引導青年學生,培養其對美的感受能力。而要使青年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得到培養和提高,也離不開多方面的審美教育。試想,如果青年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感受力,就能正確感知和領悟到形式多樣的美,達到超越個人局限的審美境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公安事業的發展,公安工作也日趨復雜和繁瑣,這就為公安隊伍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公安民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好閑暇時光,對一個人的情感狀態和人的精神健康極為重要。因此,公安民警要多參加一些美育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審美感受力。對于預備警官來說,在校期間的美育活動將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助于他們未來警察感覺和知覺能力的發展,也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準確把握事物,提高判斷與決策能力,從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為新疆乃至全國的公安事業做貢獻。這些對于以后的公安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美育培養和提倡審美的人生態度,使公安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警察職業核心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美學強調,美以真善為基礎,美的對象必須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對青年學生經常進行美的欣賞和創造活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博大胸懷,預防心理疾病,還能讓學生形成隨時發現美、捕捉美的習慣,激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確立為維護和發展美而奮斗的決心。我們培養的預備警官走出校門后能否有較強的公安工作勝任力,能否在深陷危難及艱險時刻,在權力和榮譽面前不辱使命、奮勇前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而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審美教育,則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態度、人生態度奠定了深厚基礎。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豁達坦然的人生態度,在艱難困苦之時依然勇往直前,在權力榮譽面前絲毫不為所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和業績。公安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時刻教導學生自覺遵守警察的職業規范,養成警察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而只有個人將外界的強制要求自覺轉化為自我內在素質養成時,才能由內而外真正地遵守職業操守,履行職業道德。不斷培養學生審美的人生態度,有助于學生從簡單的審美活動,延伸到熱愛生活,對自己負責,從而自覺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認真履行職業使命,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這無疑是成功的審美教育必然達到的結果。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代青年學生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軍事化單一機械的強制管理方式與說教式的教育工作已經難以適應未來公安人才的培養要求。審美教育則通過情感教育而非強制的、啟發而非說教的方式,促使學生達到對社會、對人生以及對將來所從事的公安工作的正確理解。這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方式,會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樂于奉獻,勇于犧牲,并且把在校期間養成的較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當作職業的內在要求和人格美德自覺踐行。
(三)美育培養和提高審美創造力,使公安院校大學生具有創新進取精神
美學理論指出,美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美的創造不僅僅是藝術家等少數人的專利,可以這么說,我們每個青年學生乃至每個社會成員都有創造美的潛力。高爾基說:“我確信,每一個人都具有藝術家的稟賦,在更細心地對待自己的感覺和思想的條件下,這些稟賦是可以發展的[6]。”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要把每個社會成員的這種藝術家的稟賦發展起來,同時,為發展這種稟賦創造出最有利的條件。當然,我們的審美教育并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出一些音樂家、雕塑家、舞蹈家、畫家演員、作家等專門人才,而是要普遍提高社會每個成員尤其是青年大學生有關美的創造力,正確樹立自身美的形象和美的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7]。作為公安院校,美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審美教育培養青年預備警官的各項內在素質,有助于為未來的人民警察樹立起符合群眾利益和期望的美好形象。公安工作就是群眾工作,往往需要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群眾往往是通過觀察警察的舉止言談來評價警察形象的[8]。公安民警只有熱愛人民,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才有可能在人民心目中樹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其次,美育可以增強青年學生追求自身形象美的意識,加強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強健的體魄是公安工作對人民警察身體素質的必然要求,是警察形象美的重要因素和標準,它能威懾敵人,安定人民,增強自信。審美教育要求人民警察不僅要有健美的體魄,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在工作中嚴格警容風紀,體現統一與紀律的莊嚴美[9]。更應有意識塑造自身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提高審美趣味,凸顯個性及警察氣質。最后,審美教育指導青年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公安工作中處處體現美,創造美[10]。公安民警在與犯罪分子做斗爭中,既要體現不畏權勢的崇高人格美,又有制敵技巧與方法的藝術美等。公安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具備了一定的美學知識和公安業務能力,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則會更加自覺地追求美、創造美,真正體現公安工作美化社會、美化人心的功能。此外,公安民警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如何放松精神、休養生息,在與丑惡勢力斗爭之時如何保持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這都需要未來的人民警察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學會欣賞美、創造美。尤其是新疆公安民警,在繁重的維穩工作、安保工作的背后,更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適時調劑工作與生活,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在生活、工作中創造美,發展大美新疆[11]。
總之,審美教育在公安院校大學生的教育中發揮著“潤物細無聲”的凈化心靈、提升修養、完善人格的重要作用,在打造公安隊伍建設的同時,審美教育也應在原有的教育體系中重塑,深化,鍛造出更為優秀、更經得起摔打的公安隊伍。
參考文獻
[1]【德】席勒,徐恒醇譯.“美育書簡”[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110.
[2]“亞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277.
[3]鄭振鐸.中國史料叢刊:晚清文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蘇】高爾基,“論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59.
[5]【蘇聯】鮑列夫,喬修業,等譯,“美學”[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審美活動”一節.
[6]【俄】高爾基.曹葆華,等譯.“文學書簡”[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5.426.
[7]張玉能.美學教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
[8]董學文.美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
[9]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0]楊藹琪.美是生命力[M].知識出版社,2000.
[11]榮維毅.試論公安院校的審美教育[J].公安大學學報,1992.2
作者:唐歡歡 單位:新疆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