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生命教化的人文精神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倫理化,除卻糾正現實教育功利色彩濃厚的意義之外,對大學概念的建構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什么是大學,學界一直沒有統一的定論,現在所見的各種定義中,描述多于說明,感受多于辨析,并且很少涉及大學生的存在,如“大學是學者的社團、大學是傳授普遍知識的場所、大學是探索和傳播高深學問的機構、大學是獨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
隨著大學事實上的演化,其概念會逐漸由是什么的探究,演變為應該是什么的建構。大學耳熟能詳的三大功能: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大學概念的建構,這種利用功能而說明事物的定義方式非常普遍,甚至使我們忽略了從結構入手對事物進行定義的根本性。大學生是大學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單純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而蔑視大學存在的教育價值,是不符合當今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的。也就是說,今天的大學不再是單純地以學問為主導的行會性組織,而是以育人為基本任務的教育機構;知識不再只是目的,更是工具;大學生不再只是簡單的知識承接者,更是大學存在的倫理理由。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倫理化,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大學到底是什么,不能不考慮大學生的生命意義;因何而存在,不能只考慮學問傳承的問題,也要關注學問在大學生生命歷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因此,在今天我們建構大學概念的時候,能夠從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倫理化獲得啟示,彰顯人才是最為重要的,所有的正當與善都不能背離這一基本的倫理原則。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生活化,促進了大學理想的價值實現
(一)生命教育的生活意蘊
生命教育倡導的熱愛生命、關愛生命等一系列基本價值,就其實現渠道來說,無不與生活密切相關,正如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所主張的——教育即生活。大學生生命教育何嘗不是基于他們的生活而開展的呢?人的生命,無論是指物質生命、社會生命,還是精神生命,都需要依托生活;可以說,脫離了生活,就談不上大學生鮮活的生命歷程,更談不上基于此的一系列生命創造。簡言之,人的生命與其生活是一體的,生命教育富含著濃厚的生活意蘊。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生命教育所提倡的關于生命的理念,其實也是一個健康社會,關于人的生活的期許。生命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如朱永新老師所言的——讓教育回家;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回歸大學生正態的生活世界;而“回歸生活世界就是回歸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實而具體的、充滿活力、魅力和溫情的人的世界。因為人的生命是生活世界中最真實的主體、最本源的存在。”對大學生而言,對自己的生命的熱愛是在生活中實現的,對他人生命的關愛也是在生活交往中產生的追求,提升生命的質量和意義同樣離不開日常生活。大學生生命教育活動的開展,換個角度看,就是大學生生活教育活動的開展,因為我們的生命永遠不能脫離我們的生活。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對實現大學理想的啟迪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對大學理想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大學理想應該是包含了大學生主體的理想,任何忽略大學生主體的大學理想,終究是空虛的、荒誕的和沒有價值的;進一步而言,大學理想的實現根本不可能背離大學生的生活而進行,否則,或者顛覆了大學的質的規定性,或者永遠無法得到實現,只能是空夢一場。按照相關學者的研究,大學理想有三種模式,“理性主義模式下的大學理想,強調對永恒真理的追求,甚至為了保持其純潔性,知識應與市場和政治場所相分隔。工具主義模式下的大學理想認為.大學不應該成為遠離社會的象牙塔,大學有責任用自己的知識為社會提供服務,人們追求知識主要是作為手段,而不是目的。存在主義模式下,關于大學理想的主要觀點:知識帶來自由,可以使人免于偏見與無知。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每個人認識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人的責任等。”顯然,存在主義模式與大學生生命教育旨歸一致,重視大學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理性主義模式和工具主義模式雖然沒有明確出現大學生主體,但可以從中獲悉,對真理的追求和對社會的服務,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同樣是主體。三種模式的大學理想都與大學生有著不可分隔的聯系,也就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生活化無法分離了。因為,理想事實上就是生活的理想,大學理想何嘗不是大學生活的理想呢?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日常化,提供了大學精神的落實依據
(一)生命教育的踐行常態
生命教育既不能離開生活而施行,也不能離開日常而踐行;生活為生命教育提供了施行的載體,日常為生命教育提供了踐行的線路。生命教育因其特殊性,要面對生死問題,最終必然成為終生教育。大學生身處開拓生命意義的黃金時段,生命教育的終身化首先需要在他們的日常間踐行,幾乎涉及大學生的所有常態領域,譬如,如何對待學業?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面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何設計未來?如何總結過往?等等。所有的這些日常問題都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相關,可以說,解決這些問題是實現大學生生命價值的必經途徑和渠道,也是關愛包括教師和同學生命意義的主要線路和方式。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踐行常態是其生活化的具體表現,日常化的生命教育為大學理想的價值實現鋪墊了基石。“生命教育需要一個尊重生命的氛圍,要通過生命化的課堂生活、學校文化、班級管理等,將生命化的理念貫穿到學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彌漫在學校生活之中,使學生處處能感受到生命的關懷,浸潤到生命的陽光。同時,研究者還認為生命教育既要發揮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又要積極開發、利用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因此,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常態踐行會發生在各種與其有關的日常壞境中,并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真正實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生命教育追求。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對落實大學精神的貢獻
大學精神是大學成其為大學的精神理由,承載這一精神形態的大學教師群體和大學生群體處于同等的地位。大學精神的落實如同大學理想的實現,不能僅僅指向大學教師群體,忽視大學生群體的存在。“大學精神的基本內容包括自由精神、獨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幾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大學精神作為一種文化被大學人內化,成為大學人的良心和氣質,在大學的發展中發揮著凝聚、激勵、導向和保障作用。”大學精神所內含的所有精神元素,只有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傳承和回應,我們才能說大學精神得到了落實,他們歸屬的大學是具有大學精神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實質上與大學精神是一致的,大學精神折射的原本就是現代人的精神面貌,生命教育倡導的原本就是現代人的生命精神體征。兩種不同的人文理念,事實上基于共同的精神元素,在對人的愛護和塑造上是殊途同歸的;它們的區別在于大學精神以虛無的形態呈現,生命教育以實在的形態實現,后者是前者落實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踐行常態,表現為生命教育內容與形式的日常化,這種日常化的教育影響深味著大學精神的魂魄,進一步說,正是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日常化,使大學精神從虛無轉化為實在,實現了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人文化,提升了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生命教育的人文關懷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有兩大來源,一是生命哲學,一是人本主義。生命哲學是在對抗單純的崇尚物質意義的背景下產生的,倡導對生命體中精神成分的重視,認為將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的生命,才是哲學應該研究的對象,更有甚者認為這個世界的本原是綿延的生命沖動。人本主義即人道主義、人文主義,是在對抗神本的文藝復興時代產生的,以宣揚人的尊嚴、人的需要、人的價值等人文價值,來喚醒在神的壓制下的人的復蘇,于是有人宣稱人的真正出現是在文藝復興以來。我們從生命教育的哲學背景,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種理念濃厚的人文氣息。對大學生生命的人文關懷,是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原因和動力。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自殺事件及侵害他人生命事件的頻頻發生,從精神的根底上來說,就是大學教育人文關懷的薄弱,一味地崇尚知識價值,沖淡了知識在人面前的工具性存在地位,尤其是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偏差,過分重視大學生成績與能力的提高,淡漠了大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對人文關懷的需求。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施行,既有國際教育理念的影響,也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性。“在現代社會,構建和諧校園,給生命以理性的人文關懷,是一項艱巨和迫切的任務,高校作為生命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前沿陣地任重而道遠。”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對提升大學文化的作用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人文化,突出表現在對大學生的整體人文關懷上,這就對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僅僅基于大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發展上,而要就珍惜生命、保護生命和開拓生命的主題,開發和創建更為人文化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不再是簡單的以校園活動為主體的文化形式,而要加深校園文化的內涵,發揮大學校園的全方位育人環境和功能,最終建設成為文化校園,使得整個校園如同一個課堂,處處可見文化的力量,以充分潤澤大學生的生命成長之路。因為,“大學文化本質上應是‘育人’文化。大學的具體行為(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學,是大學至為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學為什么要教學?科研,也是大學至為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學為什么要科研?國際交流合作亦是大學至為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學為什么要國際交流?
發展師資,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大學為什么要發展師資?還有安全、衛生、財務等等,都是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學為什么要抓這些?追根尋底,社會為什么需要大學,大學的根本任務究竟是什么呢?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專業組織,其根本任務必然是‘育人’,而且也只能是‘育人’。”可以發現,大學文化及文化大學的建設都是為了完成“育人”的基本任務,而這一任務與生命教育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小結
綜上所述,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倫理化、生活化、日常化及人文化,主要于大學自身體現了人文價值,以人性為出發依據,豐富了符合時代特征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際上,大學生生命教育濃厚的人文價值,集中反映了大學的教育目的。“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教育應是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發展服務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做好準備,踏實地迎向人生;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真正的‘人’,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受教育者尊霞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并達成自我實現及關懷人的終極目標。”
對于大學生生命教育人文價值的探討,是深入研究高校生命教育的必然階段,因為,“大學生命教育是一種全面又多層次關照生命的人本教育,它既是一切教育的基本前提,同時還是學校各種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大學生命教育不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不只是關注自身之生命,更要關注、尊重、熱愛他人之生命;不只是關懷人類之生命,還應該關懷其他生物之生命,讓人類與其他物種和諧地同處在一片藍天下。”
如此境界和情懷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其人文價值可見一斑,理當深入挖掘。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意義顯然不止于人文價值,相應的研究和探討會隨著實際的開展而愈加廣泛和加深,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任何價值必然基于其濃厚的人文價值,因為,原本生命教育就是一種人文氣息強烈的教育理念,原本大學自身就是一個人文氣息濃烈的教育場域。
作者:吳偉花單位: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