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劇對生命教導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家里給的生活費不夠,他便一次次給母親打電話要。在花錢如流水的生活中,他也曾想要得到認可和尊重,也有過迷茫,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這些錢是母親用怎樣的方式賺來的,更無從知道這些錢背后的辛酸。他只是貪圖一時的享受,卻從來不知道這些錢背后的辛酸。矛盾點是母親是一名KTV里的清潔工,她卻告訴自己的兒子在保險公司里做主管,收入頗豐。母親想的就是榨干了自己的血,抻斷了腰筋骨,也要堅持供兒子上學,不想讓兒子以后過像自己這樣的生活。一次,兒子與同學去KTV唱歌,發現母親竟是這里的清潔工,兒子小亮卻不肯接受這個事實……
同學們在討論學習階段暢所欲言,各自發表出自己的看法,現場形成一個熱烈的討論氣氛,有的同學說是媽媽的虛偽才導致了兒子的狂妄;有的同學說兒子對自己的不自信才會覺得媽媽丟人了,作為學生,應該有的想法是“不跟別人拼爹,拼的是自己的明天”。同學互相糾正錯誤和補充不足,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又吸取了其他同學的思想精華,加深了自己對劇情的理解,使思想和認識更加深入。
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當現場的討論氣氛不夠濃烈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無論是正確還是錯誤都不要立即作出評價,最好是誘導學生自己糾正不正確的看法,或者由其他學生來進行糾正;當討論氣氛高漲,使現場秩序陷入混亂時,教師也要作出疏導,使討論有效有秩序地進行;當大家討論的內容偏離教育的主題時,教師還要將學生的思路拉回到一個大的框架下,使討論真正有效。在這次討論中,有的學生就提出:物質享受也沒有錯,家長供我們讀書,不就是讓我們生活的更好嗎?生活的更好不就是享受更多更好的物質生活嗎?有的學生立即提出反駁:父母是希望我們享受物質生活,但沒讓我們現在就享受啊?他們是希望我們現在好好學習知識和技能,將來自己創造那個美好生活,并不是讓我們現在用他們的血汗錢來享受啊?!同學們爆發了掌聲。可見,我們的學生自己還是能做出真確評價的。
教師可以在討論的最后對整個討論過程進行總結,對有突出表現和精彩發言的學生進行表揚,樹立榜樣,強化教育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對個別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批評。最后,教師要總結: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許多人為自己不能像百萬富翁那樣享受生活而遺憾。財富真的能夠給人幸福嗎?經濟學家對此早有研究:雖然財富可以帶給人幸福感,但并不代表財富越多人越快樂。研究表明,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后,那么財富的增加對快樂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特別意義(邊際效益遞減)。
什么是幸福?是父母端上桌的熱騰騰的飯菜、是戀人手中的玫瑰、是重獲新生的喜悅、是雨后的陽光、是一件花麗的衣裳、是看電視劇情不自禁爆笑的瞬間……齊白石曾經說過: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翻開發黃的相薄,記憶猶如洪水一般灌進我的大腦,望著相片上那個笑得比陽光還燦爛的我,幸福地抱者心愛的洋娃娃,臉上有一種滿足感。那一年我才七歲,什么也不懂。總覺得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玩具,就能體會到幸福。那天,我目不轉睛地盯者那一個穿著迷彩服的洋娃娃,我望著媽媽,眼中充滿了天真與無邪。媽媽給我買了它,我笑了……八歲時,我喜歡上了天空。他時而藍得清澈,時而藍得混濁。從此,抬頭仰望天空和白鴿是我每天的“必修課”,我經常望著它出神……那時的我覺得幸福就是長仰一望無際的天空……現在,我漸漸開始發覺,人間最真實的東西——友誼、關愛。每當我有困難的時候,友誼和關愛就像一雙溫暖的大手,把握從憂郁和困惑中拉了出來。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心理劇在應用于生命教育中時有如下幾個優點,使其教育的目的更加明顯與突出。
首先,心理劇寓教于樂的特點吸引學生的參與。這種參與是多方面的,既有素材的搜集,劇本的創作,又包括了學生的參演和觀看,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而且鍛煉的不僅僅是學生某一個方面的能力,還包括責任感、自信心集體榮譽感等其他一些重要心理因素。其次,心理劇通過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的戲劇藝術表現形式,將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說教變成催人奮進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選取滿足學生需要的生活化素材可感可親,喜聞樂見,易于被學生接受,使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最后,心理劇的實踐性和針對性是目前德育教育工作中最缺乏的精神,我們的傳統德育總是過于空洞和理想化,忽視了實際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所教育的內容也過于統一,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采用心理劇的形式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使學生真正的審視生命,欣賞生命,最后綻放生命之花。
作者:李華單位:大連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