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活化政治課堂生命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生活化課堂巧設計,領悟生命的魅力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帶來的自由、快樂和幸福。作為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生命成長和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促使課堂進行開放型交流,保證學生積極、認真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更要尊重他們的創造欲望,讓枯燥的課堂變成“生命”的課堂。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共同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享受創造的喜悅和滿足,品味人性的燦爛和魅力。(1)面對劫匪手中的尖刀,是什么力量讓年輕的沈俊江在那一瞬間毫不猶豫地沖上去?(2)他的離去對于貧苦的家庭、年邁的奶奶、長期臥病的父親而言,是否是一種不負責任?拋出這些問題后,課堂瞬間變成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學生A:他當時什么都沒想,只是憑著一種本能的熱血。學生B:不對,是一顆善良、樸素、感恩的心,正義的力量終能戰勝邪惡。學生C: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傳播了正能量。學生D:對于他的家庭,失去了頂梁柱,將是無限的悲痛,是一個無盡的深淵。學生E:事發后社會各界對他的家庭的關注和幫助足以安慰他的在天之靈,彌補他的遺憾。學生F:向正義致敬!雖然有時候見義勇為會付出高昂的代價,但相比于此,眾人冷漠更讓人寒心,見義勇為更需提倡。
學生們的討論非常熱烈,他們的觀點無論是淺薄幼稚,還是新穎奇特、辛辣尖銳,我都給予尊重,不輕易作出是非判斷。最后,他們達成共識:在他人陷于困厄之際,伸出援助之手而不顧自身安危,是見義勇為正能量的體現,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雖然短暫,卻瞬間鑄成永恒,這正是生命展現出來的魅力所在。教育的本質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把生活的內容納入到政治課堂中,讓政治課堂成為學生政治素養的養成、生命提升的廣闊天地。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來看待政治現象、探討政治問題、分析社會現象、自然現象。避免局限于一種看法,一個“標準答案”,使學生在教學中感到快樂,得到享受,達成幸福的體驗,提升生命的境界,自覺崇尚真善美,領悟生命成長和發展所帶來的魅力和快樂。這是教育所應達到的一種境界。
二、生活情境巧安插,理解生命的意義
新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課應該是一門實施智慧、情感和人格相結合的課程,是對生命真諦的探究。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對人生的看法和觀點,提高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每一個人都擁有巨大的潛能。如何讓巨大潛能開發出來,關鍵是引導和激發。教學中通過激勵、賞識和關懷,努力營造成功狀態,讓學生在老師的期待和自我激勵中獲得信心和力量,生命的潛能就會如噴泉洶涌而來,這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引用思想政治課本身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適時安插生活情境,引領學生感悟、理解生命的意義。在“實現人生價值”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人和物的價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夠創造價值,而且只有創造價值,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夠實現自我,滿足自我需求,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我特意引入了大埔家喻戶曉的“2013年最美鄉村教師———廖樂年”事跡:從馬來西亞回家鄉免費為學生開班英文補習班,11年來如一日默守山鄉義教助教。他說“我還能教多少年,要看鄉親們需不需要我,只要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課堂上,我試著讓學生思考“作為廣東好人的廖樂年身上有啥品質?”“廖樂年精神中,你最感動的是什么”?“做一個好人值嗎”?很多學生非常熟悉廖樂年,并且有不少學生接受過他的幫助,無需啟發,課堂馬上活躍起來:“我幫你,你幫我,你快樂,我快樂”。
“幫助別人,服務社會,就在于一些舉手之間,比如讓座,送一把傘給正在淋雨的人……”“把個人的一技之長充分體現在社會所需要的點點滴滴的事業中”?!八o鄉村帶來的而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言傳身教,向學生和村民傳播感恩、互助的思想”……生活是現實的,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把課堂生活化,才能讓學生把生活(課堂)擁入自己的懷抱,去經歷、去體驗、去豐富、去發展,這才是有效的教學。通過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讓學生體會到:(1)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2)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使物質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3)評價一個人價值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這節課不需華麗的教學模式,鮮活的人物,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現著生命價值的意義所在,極大增進了學生對于生命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生活化教學形式巧利用,感悟生命的延續
生命的延續,指增加生命的最高或平均壽命。延長平均壽命的方法主要包括實行健康的生活模式,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等。在當前價值多元化的社會情境下,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人的生命真正價值在哪里?這是政治課中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務。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學生在講臺下進行著師生之間的交流,這種單一的價值觀說教會使學生形成抗拒心理,從而無法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且因為教學形式的不恰當,對學生造成的排斥感更大,使生命價值觀教育缺乏說服力,甚至感覺很尷尬。如果在課堂中對教學形式進行大膽的改革,會有合適的方法讓師生共同體驗、感悟“生命課堂”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美國的學生每個學期都要完成上百個小時的義工,一開始大都是因為完成作業。但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加,一次次面對面的接觸,他們慢慢地感受到服務他人、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快樂,逐漸把幫助別人當成了自己的習慣。學校的生命價值觀教育,也需要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形式下達到如期的效果。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組織高中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公益勞動、專業生產實踐活動等形式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在生活中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善惡觀念,達到知、情、意、行的目的。
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教學中,我沒有沿用傳統的理論講授形式進行教學,而是以報道的形式講述:近年來,我市涌現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如彭彩金、廖樂年、王曉茹、鄔勇興等,這些道德模范都在弘揚者一種正能量,代表著梅州一方水土和客家人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同時,他們也在踐行友善、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郭美美”卻打著“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幌子在網上大肆炫富,一時引起軒然大波。我引導學生思考:(1)價值觀對人們改造世界活動有導向作用,對比道德模范和“郭美美”在社會上的作為,推測他們的價值觀有何不同?(2在以后的發展中,推測一下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發展有什么差別,你認為這與他們的價值觀有什么聯系嗎?說明了什么?(3)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輕而易舉地得出結論:(1)道德模范們心懷社會他人,“郭美美”更多的是為自己出風頭;(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有導向作用;(3)我們要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教學實踐證明:以對話與交流為特征進行的教學方式,采用自由討論的方式,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在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在爭論中分辨是非,在交流中達成共識,教師只是課堂的引領者,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收獲,更多的是感悟了對生命價值的豐富內容,提升學生生命質量,使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和快樂。
生命教育的內涵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課作為人文學科,在滲透生命教育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作為高中政治科教師,應該不斷地探索、積累時事政治、社會現實、學生的思想實際等教學資源,與時俱進地處理時政,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感和實效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作者:陳日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