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幼兒生命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鍛煉幼兒表達情感的能力,善于交往根據羅洛梅的生命態度理論,生命包含一個重要的部分,即“和周遭相融”。人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無論是什么樣的人最終都脫離不了社會而獨立生存。各種類型的愛的關系中都需要愛的扶持、關懷他人,產生“同情”與“了解”。[3]而接受愛和給予愛的能力又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從幼兒階段開始進行“生命教育”可以讓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學會洞察其他幼兒的情緒變化,從而掌握與其他幼兒交往的技巧。而且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人的童年時期的經歷對人未來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童年時期的負性記憶和被壓抑的情緒是導致成年后神經癥的主要原因,因此幼兒通過接受生命教育,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盡量減少幼兒成年后患上神經癥的機率。
(二)鼓勵幼兒養成堅強的意志,積極生活現在的幼兒基本上是家里的寶貝,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于在“溫室”里成長的這些幼兒,不了解家長掙錢的艱辛,一味地索取,一旦要求不滿足,就又哭又鬧,養成了蠻橫、驕縱、自私、霸道的性格。而且近年來高校學生自殺的事件日益增多,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缺少應對挫折的能力。因此,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讓幼兒在面臨生活中的挫折和打擊時,能夠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機制,而不至于走上極端的道路。同時,通過“生命教育”讓幼兒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為今后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奠定基礎,引導幼兒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真正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二、向兒童開展生命教育的途徑
(一)國家政府層面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明確的學前教育法,而政府作為教育的引領和導向者,對學前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教育部于2012年10月15日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為“指南”)為學前教育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指南中雖未明確提出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但是在具體的指導和要求上已有所體現。例如,“結合活動內容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等。近幾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相關調查表明25%的被調查學生想過自殺,其中曾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人數達到15.23%,并且自殺的年齡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對幼兒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緩。所以,為了保障幼兒生命教育的順利進行,首先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指引、監督、保障幼兒的生命教育工作。其次,對幼兒教師進行生命教育的培訓,切實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升教師從事這項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勝任對幼兒的生命教育工作。同時使現有的幼兒教師隊伍的力量更加強大,更好地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
(二)外部環境層面人是社會性的生物,人不能脫離社會大環境而獨立生存,社會大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但不可忽視的。對于幼兒來講,平時接觸到的環境主要有社區、幼兒園和家庭,而在家庭中接觸最多的就是電視。因此,一方面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動畫片、廣告和宣傳片等向幼兒傳達有關生命的信息,使幼兒完成隱性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專家講座、宣傳報紙、親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引起幼兒及其家長的注意和興趣。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例如,通過一些防火、防震的模擬演習,幼兒親身參與其中,能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學習的效果更好,從而達到生命教育的教育目的。
(三)幼兒園層面幼兒園是幼兒每天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人最早接觸的學校教育。對幼兒的生命教育也主要依托于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幼兒園環境創設兩方面來實現。1.幼兒教師。幼兒教師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實施者,是這支生命交響曲中充滿激情的小提琴手。“生命教育的目標,基礎層面是教人珍愛生命,學會保護生命,更高的層次則在于教人體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3]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忽略幼兒的主體性的教學模式,承認每個幼兒作為獨立主體的存在價值,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中適時預設和生成生命教育的內容,并根據幼兒的思維發展規律和特點,逐步增加生命教育的內容的數量和深度。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幼兒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陳鶴琴認為幼兒具有好動、好奇、喜歡游戲、喜歡野外生活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更多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直接接觸大自然,向大自然和大社會學習。盡管現今的幼兒園也倡導幼兒的戶外自由活動、游戲活動、區角活動等,但是很多幼兒園把這些看似創新的活動類型“中國化”后,便改變了這些新穎的活動的本質,就只是把這些活動當做教授知識的輔助工具,幼兒在游戲和自由探索的區角活動中找不到自由發揮的空間和主動學習的樂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出發,通過這些自由活動,讓兒童自己發現、探索生命的神奇,在同伴交往、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人際交往的技巧,習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2.環境創設。學習可以分為有意學習和無意學習,而幼兒的無意學習習得的知識記憶得更為深刻,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令廣大幼兒教師最為頭疼的工作。由于環境創設要與同時進行的教學活動符合,而且更換的速度很快,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相應的環境也要隨之更換。然而就是這種在幼兒園中的隱性環境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在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這種環境的價值,通過墻壁畫、放置的物品、玩具等,例如一些防火防災的逃生宣傳畫、一些小植物等,可以做成幼兒喜愛的動畫卡通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完成生命教育的無意學習,而且這也與3~6歲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相符合,這階段的幼兒主要是直觀形象思維,因此用這種潛移默化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感官的刺激,更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四)家長層面家長與幼兒之間由于與生俱來的親子連接關系,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幼兒的生命教育,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和配合。首先,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去參觀動植物園,或在家種植植物和飼養小動物,讓幼兒知道生命的存在形式,家長還可以與幼兒一起觀看相應的宣傳片,動物世界、生命起源等,讓幼兒更深層次地了解生命,從而使幼兒珍愛生命,保護生命。其次,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可以在與幼兒觀看動畫片或是給幼兒講故事加以引導,讓幼兒思考自己的理想以及生命的意義。最后,家長要與所在社區以及幼兒所在的幼兒園一起合作,積極與幼兒一起參與相應的生命教育活動,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自身對生命的認知和體驗也會得到提升。
總之,我國對于幼兒生命教育的研究才剛剛興起,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是對于幼兒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視,只有家庭、幼兒園和社區共同努力,為了幼兒的全面更好的發展協同合作,才能形成更多為實踐所證實的理論成果,才能更好的指導幼兒生命教育的實踐。
作者:王晶瑩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