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初中教學的數學德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師個人的魅力
教師個人的魅力是教師道德素養與專業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數學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德識素養,是吸引學生喜歡數學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對學生有愛心,有責任心,才能真正全面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贏得學生尊重,并影響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例如,在學習“函數”概念時,學生往往對判斷一種對應關系是不是函數關系感到困難.為把這個復雜問題簡單化,我打了一個比方:函數關系好比母子關系.“一一對應”如同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母親,“多對一的對應”則如幾個孩子有同一個母親;從血緣上講一個孩子不可能有多個生身母親,所以“一對多”的關系不是函數關系.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函數對應關系,并能在運算中作出正確判斷.再如,學習“不等式組的解集”時,我編了一個順口溜讓學生記憶理解:“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大大小小一場空.”有效地幫助學生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不少學生在他們寫的學習感悟中寫道:“老師,您的課很生動.我覺得老師講課都應該生動,這樣上課才會有趣.”“我發現我喜歡上了數學……”
二、數學文化的魅力
有一名學生曾對我說:“我圖畫畫得不好,但不影響我欣賞美術;我唱歌唱得不好,但不影響我欣賞音樂.”這句大實話,對我觸動很大.欣賞藝術并不要求欣賞者有藝術家的水平,那么,數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為什么不能引起大眾對它的欣賞呢?因此,在教學中我自覺地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數學發展史的知識,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經常性地介紹學生讀一些數學普及讀物,從而向學生展示數學文化的魅力.我希望我的學生熱愛數學,哪怕他數學學得不好,也能欣賞數學的美,能感受到數學的力量.在學習“整數”一節時,我向學生介紹了數字的起源.我告訴學生,正整數之所以是人類最早認識的數,是因為容易用它來計數;原始人最早有了1和2的概念,認識1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認識到2的抽象含義是因為人類有著同樣數目的手、腳、眼睛和耳朵.隨著部落財富的增加,人類開始學會計數,在五千多年前就創造出計數的符號.這一番講解讓學生明白了,數學從根本上就源于生產生活實際.在學習“負數”概念時,我介紹了負數在文藝復興時期給歐洲數學家帶來的恐慌,讓學生理解,哪怕是數學家在接受新的知識時都會有困惑.在學習“無理數”時,我講述了無理數的發現者不惜被沉湖處死以捍衛真理的故事,讓學生體會數學科學的魅力.
三、訓練過程的魅力
任何學科知識的學習都不能停留在興趣上,必須投身其中、體會甘苦、有所發現之后,才能獲得成就感,才能保持興趣.數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習并運用它離不開科學的訓練.我認為,數學學習過程的魅力,就在于引導學生在“訓練”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訓練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本功訓練,第二個層次是探究能力訓練.傳統的教學更多地偏重于第一個層次,容易造成機械、重復的訓練,導致學生的思維定式和心理厭倦.我和備課組的同事們還在作業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建立后進生的學習檔案,及時收集他們在作業中暴露的問題,針對他們學習中薄弱的知識點,進行及時的輔導,輔導過后讓學生寫“自我評價”.同時也要求其他學生學著建立自己的“學習小檔案”,勤做作業中錯誤類型的歸類和反思.這樣做,扭轉了往常練習一刀切、錯了就訂正、缺少針對性、全無反思、難以提高的局面,減少了重復操練,提高了訓練的效果.組織第二個層次探究能力的訓練,我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啟發、引導學生提煉出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指導他們展開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注重計算機信息手段的使用。
四、結語
在學生學習數學的每一個階段,數學教師都有責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科學認識觀.教師要站在傳承數學文化的高度上來上好每一堂數學課,組織好每一次數學訓練,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我想,這一點應該是德育融入數學學科教學中的起點。
作者:陳潔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