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分層教學策略高中數學論文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學習階段,為了實現學生素質的綜合性發展,教師必須創新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分層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智能,實現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分層次教學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其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能顯著增強學生的數學素質。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理論和實踐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個體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表現在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及愛好等方面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的數學素質參差不齊,其存在學習能力方面上的差距,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及領悟能力差距較大。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方面來淺析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分層教學理論
人的學習活動存在比較明顯的規律,其認識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也是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引導的認識活動,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智力狀況、學習動機等存在較大的差距,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分層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其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特別注重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性,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有效性的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分層次教學的教學思想是非常先進的,教師的教學適應了學生學習的要求。因為在同一班級,學生間的知識水平及接受水平差異較大。分層次教學的應用,充分考慮了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異性,其問題的設計符合了學生的思維學習習慣。針對后進生的學習,其問題設計的起點較低;針對學習基礎較高的學習,問題設計的起點較高,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收獲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其遵循了分層次設計的原則,使學生在不同階段能夠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習任務,其具備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夠面向學生全體,實現學生間學習差距的縮短,顯著增強學生的數學素質,符合現階段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分層教學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環境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現階段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學分層,使成績差異的分層,并不是學生人格的分層。學生間的學習成績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并非人為的制造等級,而是通過各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不同學習素質的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學習潛力,實現其學習差距的縮小,真正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性發展。作為優秀的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敢于承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要在學生間樹立良好的威信,要與學生進行感情上的交流,要特別重視師生間的信息反饋,從而不斷糾正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及誤差,從而進行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營造。
(二)學生層次化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進行分層次教學法的應用,將學生劃分為合理的學習層次,其劃分依據是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差異等。要充分結合高中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按照教材要求及教學大綱,將教學目標分為基本目標、中層目標及發展目標,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學習層次。第一層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及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部分簡單習題的聯系。第二層為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能夠掌握數學課文內容,能夠獨立完成相關的數學練習,在教師啟發下,能夠完成相應的中等題目。第三層為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掌握數學教材的內容,能夠獨立完成一些數學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雜參考題及課外題目。層次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效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始終遵循師生切磋、動態性分層的教學原則。
(三)教學過程的分層次教學1.教學目標模塊教學層次劃分后,教師要遵循整體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師要面向學生群體,要兼顧全班學生的學習節奏。要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及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融合。教師要進行不同層次學生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劃分,要將這種層次目標貫穿于各個教學緩解。在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要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識記層次、領會層次、簡單應用層次、簡單綜合應用層次、復雜性綜合應用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的要求是不同的,學習優秀的學生,以上層次要全部具備;學習中游的學生,要具備識記層次、領會層次、簡單應用層次、簡單綜合應用層次;學習較差的學生,要具備識記層次、領會層次及簡單應用層次。比如在三角函數公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要學習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三角函數問題;學習中游的學生要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夠熟練應用公式解決綜合性的三角函數問題;學習優秀的學生不僅要靈活應用推導公式,也能利用公式解決復雜性的三角函數問題。2.課堂教學模塊在課堂教學實踐模塊,教師要注重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互動,實現師生互動積極性的提高,這是分層次教學的關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也要兼顧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要保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學習收獲。在課時的安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習中游學生為重點,同時兼顧學習好的學生及學習較差的學生,要進行不同學習層次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層次間的落差不能太高,要使學生掌握對新知識、新知識點的不同理解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這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節奏,真正實現精講多練,避免“滿堂灌”教學策略的應用,實現層次教學與趣味教學的結合,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動口、動腦及動手,使學生自覺參與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3.布置作業模塊為了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師要優化作業布置模塊。在教學實踐中,課后習題是重要的模塊。在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作業題的自由布置,進行習題跨度的適當性擴大,進行不同層次課后作業的布置。習題可以分為思考題、選做題、必做題等。在作業布置中,要實現必做題與選做題的結合,必做題是每個層次學生都應完成的基礎題,選做題由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在作業批改過程中,針對中等生及后進生的作業批改要特別仔細。針對優等生,可以與其探討較為復雜的問題,向其推薦相關的課外習題集。在分層次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實現不同學生思維的發展,實現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4.課外輔導模塊為了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素質的綜合性發展,教師要優化課外輔導教學模塊,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第二課堂的開展,這需要教師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給后進生補課,給優等生增加競賽講座,同時使中游學生充分發展。針對后進生的輔導,要將重點放在其知識缺陷的補習方面,教師要進行足夠教學情感的投入,要深入理解這部分學生的思想狀況,真正做到對癥下藥。
三、結語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為了實現學生數學素質的綜合性發展,教師要實現分層次教學法的靈活性應用,充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數學素質的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娟.以分層教學為主導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8,(83).
[2]高正鳳.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1).
[3]史康麗.基于分層教學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J].成才之路,2016,(19).
作者:常欣 單位: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