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就業指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美國就業指導理論發展的特點
自帕金斯創立就業指導以后,成立了職業局進行職業指導。20世紀20年代后,興起了職業指導活動。以美國為中心,然后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是就業指導的先驅,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各種理論和模式基本上都是在美國提出和發展研究出來,已經形成了整套的比較完整的就業指導理論模式和指導方法,經歷了一系列具有美國特色的理論發展實踐的過程。美國高校招生與中國不同,其招生率與就業率、知名度、學校學費、公司捐款掛鉤,呈正相關狀態。因此,美國高校很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各高校均設有就業指導在大學內處于中心地位,一般由副校長直接負責。美國各個高校都會被進行綜合評價和指標排名,因為排名地位決定學校經費,所以美國高校就業指導處都有充裕的經費以便最先進的信息。美國高校注重學校和企業合作來提高學生的真正的工作能力,能激發起學生對職業和工作的探究興趣。同時通過社會各界對各個高校的產學合作教育等方式,加強與就業指導處的聯系,加強與社會的結合,以了解就業市場需求,主動適應經濟的發展,滿足大學生就業和勞動力市場的要求。注重這種供需培養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有了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就會更注重對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之間的能力的考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充分的學習到扎實的專業基礎和生存技能的重要性,也使學校能夠有更強的教育針對性,提高了學校的教育功能。
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具有全程性的特點。在美國,大學生入學就會接受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其中包括專業選擇和課程指導,這種指導一直會持續到畢業,尤其是高年級面臨畢業的學生,這種就業指導能為他們提高自己專業能力和就業技巧訓練。甚至有的畢業生還可以回母校繼續進行就業輔導教育,所以在美國,這種全程性的就業指導使學生能夠得到母校延續到校外的幫助。美國就業指導更注重對學生在心理上的積極性的引導。這種附帶心理學的輔導使學生能夠建立起應對職場的自信,能夠自信的走向社會,學習到職場中的社交技巧,使學生能夠迅速拓寬自己的交往范圍。大學生畢業面臨著走向社會的恐懼,使一直處于象牙塔的學生們不能很好適應自己交友圈子的變化,從只有老師、父母和朋友之間的關系轉換到上司、同事以及其他關系中。此時的就業指導就為大學畢業生起到了引路者的作用。美國就業指導隊伍素質高、專業化、職業標準化。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隊伍整體學歷高,素質高,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學生心理測試、能力評估、求職咨詢等工作的就業顧問。同時對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具體和明確的分工,使就業指導的每一步工作能夠扎實的落實。美國就業指導的提供信息渠道廣泛。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處特別重視就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整理出冊或者在網絡上公布,供學生隨時查詢。通過校園計算機網絡發送就業信息,并且免費提供就業指導樣刊,在公告欄公布各大企業和公司的就業信息,并且對即將就業或者已畢業的畢業生進行心理訪談和談話,在就業指導處終日人來人往,足以證明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美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如此卓有成效,很大一部分在于對學生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比如在就業過程中消除恐懼,抗挫折教育,了解職場技巧等等就大大提高了就業率,降低了就業的相對難度。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之相比,只能望其項背。
二、我國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我國就業指導始于90年代中期,旨在為高校改革后的就業制度服務。國家教委就設立了就業指導處,在各省高校設立就業指導中心,并開設就業指導講座或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提高大學生就業率,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需要。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相關成果。盡管就業指導工作發展迅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由于諸多原因逐漸顯現諸多問題:實施主體不明確、內容不明晰、就業指導語目標相脫離、模式簡單化和任務化、方法不靈活等等。從客體方面來講,學生的自身素質也是影響就業率的因素之一。教育部思政廳〔2009〕1號文件明確界定了加強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括就業主題教育、專業教學的滲透教育、實踐教育、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求職類社團的自我教育、文明離校教育等九個方面,這為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確定了具體范圍。根據這些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把這些就業指導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高校就業指導處工作不到位。
高校未能把就業指導工作落實到以人為本的高校培養目標和教育的目標定位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從頭至尾的職業指導,沒有把就業指導看成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只是想讓學生盡快找到工作,把學生推到社會就敷衍了事,更沒有畢業生回母校還能接受就業指導教育的例子。高校沒有履行進行就業指導的真正義務,很少有人管就業指導的工作,即使有人提起來,也是把責任推給教學部,教學部和就業指導處的責任不明確,所以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就基本上等于沒有。
2.大學生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問題。
隨著自主擇業和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改革深化,大學生在畢業生求職期間,終日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加上來自社會和經濟的負面因素的影響等經濟文化的沖擊,大學生就業思想觀念出現了許多偏差和問題。同學之間的攀比心理,對職業目標的盲目性,誠信和法律意識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脆弱,抗挫折能力弱,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就業。
三、美國就業指導對我國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我們可以從美國就業指導體系中學習相關的課程和機構設置,加強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從高校就業指導處著手,要做到以下幾點:
1.重新構建一個素質良好的就業指導班子,機構中的每個成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就業指導常識,有一定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
2.在高校網站建立起切實能為畢業生提供及時就業信息的平臺,從校內刊發的書報中能免費刊登就業信息,甚至可以請當地企業來學校進行求職宣講會,使畢業生能更多的了解職位需求和自身定位。
3.可以建立起一個學生求職意向檔案,使學生的求職方向更明確,也能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優勢。
4.開展畢業生的就業調查工作,進行備案,通過信息反饋來加強學生的素質和素養,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能力。
(二)高校內部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
1.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改進課程設置,加強課程整合性和職業性,使專業設置能夠更符合社會需求。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就業指導的形式應多樣化,高校可以召回往屆畢業生回校進行隨堂訪談,能夠使學生更加真切的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職位情況。
3.召開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報告會,設立就業心理輔導處。由于大學生面臨就業,走向社會的壓力使他們心理和心靈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增加大學生的抗壓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避免其在遇到挫折時容易出現精神壓力,甚至心理障礙,導致人格不完整或者焦慮和抑郁。通過挫折磨練意志,加強心理素質與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適應未來的生活。
4.對大學畢業生加強道德和法律意識教育。在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時,應增加實戰性針對性提高指導效果,優化方法和路徑,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滲透性和實效性。將課堂的空洞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改為啟發式,著重點在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將傳統“一對多”的教學方式改為“多對多”的課堂模擬,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比如,充分運用美國德育學派“價值澄清理論”中的模式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正強化”效應,引導大學生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澄清并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就業觀。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和法律教育,著重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使其能樹立起面對職場的信心,能維護自己合法的利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在就業指導方面還很欠缺經驗,尤其是要加強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和探索,探索出一系列符合我國國情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不斷的提高我國高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才能讓我國就業指導邁上新的臺階。(本文來自于《理論觀察》雜志。《理論觀察》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唐貴芳梁志杰單位:蘭州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