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數據以及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大數據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價值觀與方法論”。《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人們能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之上做到的事情,并且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無法完成,就叫做大數據。人們能夠通過大數據獲得更新認知、創造更新的價值觀念;大數據還可以改變組織機構和市場,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科學和社會價值。有人這樣評價大數據時代:“人類處在不斷的發展中,但即便是現代社會飛速的發展中,人們也必須依賴局部數據和片面數據、抽樣數據,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機會,在很多領域與很深入的層次獲取和利用完整數據、全面數據和系統數據,透徹的分析現實的規律,獲得從前無法獲得的知識,發現更多的商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大數據時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的機遇
1.完善學生信息管理。
大數據時代為高校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學生信息。以前高校對于學生的信息管理是采取的抽樣調查形式,即對學生信息進行抽樣調查,這樣反映的學生情況不夠科學全面。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國高校幾乎都在覆蓋范圍內,互聯網可以集中收集學生的信息,使學校及時掌握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狀況,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對學生信息的數據化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校工作效率,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網絡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學校網站上宣傳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模范事跡,可以在學校的論壇上發帖子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共建和諧校園。高校還可以利用信息網絡把本校的校風校訓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用行動來踐行本校的精神。當然,這些機遇還滿足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底具有多大價值和革新力我們尚不能妄下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大數據已經慢慢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存在。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引發社會的巨大的變化,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種變化不僅波及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以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將不再適應于信息時代背景下的高校。高校學生的思想在信息背景下與社會接軌越來越緊密,社會上的很多問題都直接導致學生的思想波動。所以,大數據浪潮的侵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重大挑戰。
1.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中任何一項交易的雙方在信息上總是存在不對稱問題,一方行為主體總是比另一方擁有更多更充分的信息,許多學者后來將其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高校獲得了海量的數據和信息,可以幫助、解釋很多高校出現的現象。但是另一方面,在高校管理者和學生相比,在信息獲取速度和數量上處于信息弱勢的一方,這將嚴重地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數據獨裁——人類的隱私和自由受到威脅。
通過大數據,淘寶、亞馬遜、京東可以監視群眾的購物習慣,同時,百度、谷歌也能了解群眾網頁瀏覽的習慣,當然,Twit-ter、騰訊也能“竊聽”到我們心中的“那個人”,微信、Face-book透視著我們的社交關系網。大數據威脅著我們的隱私和自由,同時,還加劇了依賴數據。大數據的數字化記憶對人們進行全景控制,這推動了等級森嚴的機構與社會控制,也為其自身支持奠定基礎,鞏固了現存的(不平等的)信息權力的分配。總的來說,大數據容易形成“數據獨裁”,這種“數據獨裁”對于高校學生將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在當今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背景下,學生是使用網絡的一大群體,他們在網上聊天、購物、查資料或者保存一些信息,這些活動信息都可能被泄露,掌握在他人的手里。同時,高校學生的很多資料都是數據化的。在大數據時代,學生個人隱私將會受到各方面的威脅,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
3.二次利用增強社會犯罪預防力。
在大數據的發展與變化過程中,其作用不僅僅限于基本用途,數據的二次使用成為更重要的用途。大數據技術能夠抗社會遺忘,使社會有更完善的記憶。收集到大量的二次數據、對其進行分析后,可以使社會的懲罰機制有所改變,增強社會犯罪預防力。另外,在逐漸向大數據時代蛻變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諸如數據不客觀、帶有誤導性等問題,但我們無法預測這樣的情況會帶來怎樣的危害。上述這些風險問題也會影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數字鴻溝造成信息差距擴大。
在這樣的時代,“信息富民”與“信息貧民”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數字鴻溝產生的原因包括人們在原有信息環境中使用信息的差別和分析、手機信息能力的差別等。這種鴻溝會在原有數字鴻溝的基礎上越來越深,形成很大的差別。高校在面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對學生的信息數據進行不斷地收集、挖掘和分析。如果這項工作做的充分,將會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推動;如果高校的這項工作做的不充分,將會加深學生信息數據的數字鴻溝,最終影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現有制度的阻礙——導致文化滯后于科學技術。
在現今的時代,很多隱私保護包括告知與許可、模糊化及匿名性等的效力都大大地降低,很多原有的保護隱私權的體制都將受到破壞,建立新的體制存在一定困難。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和通訊的信息交流快速,社會結構也有相應的變化,網絡虛擬社會逐步形成。在利用技術手段防范、化解風險的同時,也可能會生成新的風險,可能會形成更大范圍、更大程度上的混亂制度,甚至會使正常的秩序更迅速徹底地進入混亂狀態。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
(一)強化陣地意識,占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陣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中,應當引導教育工作者建立大數據意識,發揮其價值,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側重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求其運用對數據信息的敏感度來積極自主的積累信息數據并對數據,分類匯總,深入的分析。比如,教師可以將近幾年高校學生活動的主要趨勢進行收集整理,從而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學生興趣愛好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學生活動的開展方式,大力支持能夠幫助學生成人成才的學生活動;再如,通過對本校圖書館圖書目錄檢索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充分掌握到學生的學習需要,也能夠提供不同類別的學生參考書籍資料,強化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二)強化學校服務意識,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
現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流行的網絡平臺,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比如,可以對學校論壇進行實時跟蹤,對信息進行分析,及時全面的把握的思想動態,對于學校學生關注、討論的熱點問題和校園突發事件,要及時進行引導和教育。又如,為實現信息互動更加流暢,學校積極引導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對高校政治教育主題網站進行維護和改善。互聯網的平等開放、選擇性、交流自由、方便快捷等特點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主動關心學生,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高度認同;還要充分利用QQ、人人網、微博、飛信、微信等和學生談心,獲取更多直觀的數據;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采取措施,并積極解決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優良品格。通過利用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掌握更加真實可信的學生信息,并且通過這種方式還促進師生的交流,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樹立品牌意識,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良好品牌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每個人留在網上的個人資料、圖片、日志等都可以被查到,“人肉搜索”似乎更具威力。而高校學生使用網絡數量很多,若不對大量的學生個人信息進行妥善地保存和處理,一旦被刻意查詢或保存,就會使大學生被一些組織或個人利用,利用個人數據對學生造成不利。如,收到各種垃圾信息,遇到各種網絡、電信詐騙手段等。關于危害到學生安全利益的情況,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以確保學生的隱私不被泄露和被他人利用。對此,高校要認真分析可能威脅到學生的個人信息數據的組織和個人是什么?怎樣使學生個人信息數據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信息分析的結果是否與學生真實情況相符合?怎樣才能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高校只有樹立這樣意識,才可以更好的打造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品牌,更好的促進高校管理的科學安全性。
(四)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升服務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對學生不同信息數據之間的關系加以重視,也應該對工作方法不斷創新。如,通過分析學生校園卡消費記錄,了解學生生活經濟狀況,有側重點的為各個學生群體提供勤工儉學、生活補助等,通過對學生進行幫助更好地落實資助經濟困難同學的相關工作。再如,可以整理分析近些年人才招聘的信息,關注行業崗位需求的變化,引導學生綜合考慮自己專業特點和未來求職環境盡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高校充分利用這些學生數據信息創新學生管理方式,適應時代的發展,符合現代高校的管理模式,符合現代大學生的發展特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水平。
(五)增強績效意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時代先驅的基地,只有將成人成才并重,將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德育教育充分結合,深化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數據意識,提高其科學利用數據的技術,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摸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使大學生能夠在更為復雜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承中國精神,以愛國的思想為基礎,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本文來自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張銳董志夏鑫單位: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