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我國仍然處于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由社會產生的各種矛盾和壓力在各個高校其實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嚴重化,引起了社會各層人士的關注,因而在大學生心理教育方面不可耽擱或敷衍,同時在思想教育方面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將心理疏導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明顯存在不足。為了提高其教育水平,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研究心理疏導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了解心理疏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法。
關鍵詞:
心理疏導;思想教育
“心理疏導”,一詞源自于心理學,其狹義的心理疏導是一種以人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理論,以語言溝通技巧為條件,對自我認知的改變,從而提高個體的行為能力和改良自我發展過程中的情緒發泄方法。而廣義的心理疏導是較大一部分人認為的模糊概念,涵括了幾乎所有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然而,此被認為的概念是與它的外表不匹配的。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求詢者在心理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即心理援助的過程,與心理疏導的相同之處在于都運用語言交流的方式進行心理援助,不同之處則在于:試用對象不同、工作性質不同、服務方式不同。心理疏導針對的主要兩大問題是自我改善和效能提升,對于心理咨詢則主要問題兩大問題是行為矯正和心理輔助治療。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的關系
其實,心理疏導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是相同的。心理疏導的根本作用是通過心理疏導方式,使受育者能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思想水平、糾正并樹立正確三觀,從而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實現其自身價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使人的思想轉變,褪去其錯誤的思想認知,提高其自身的思想覺悟,堅持走黨的正確路線,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目標,并朝之不懈奮斗,擁有優良的思想品質。由此可以看出,兩者的目的不僅相同,而且處理方法也極其相類似,最終都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社會人才。
1.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疏導效能
如今乃經濟社會,其高速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一個極其復雜的環境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思想與心理問題是相互影響,相依相存的。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此指導下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他們健康的身心素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人才。
1.2心理疏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促進效果
全球化的進程中,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社會意識、社會形體、社會價值等相互碰撞,又使得人們的心理、思想、行為等呈現出多元化特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外因是由內因引起的,心理因素就是人們進行活動的內因,具普遍性,也是心理疏導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當代社會的復雜及多變,導致了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越來越復雜多變化。如今人們的思想更多地以個體水平、道德品質、心理問題等表現,進而從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心理疏導作為重要教育內容。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心理疏導的意義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十七大的會議報告中兩次明確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的力度,立足于當今的時代基點,把握心理疏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具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心理疏導的工作可以說是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的。心理疏導的價值體現是多方面的,對于教育者的價值而言,首先是能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其次要完成工作理念的轉變,同時,也要提高教育者本身的工作創新和實踐能力。對于受教育者的價值而言,心理疏導的工作解決他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外,還要幫助其實現自身心理疏導的需求,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受教育者價值的體現。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的不足
心理疏導作為高校政治教育中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雖然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也存在著其不足之處。
3.1心理疏導教育起點低,受到的重視不足
這是目前最大的原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的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人本教育觀念是處于一種缺乏的狀態,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思想糾正、心理問題的良好解決、態度心理的培養并不給予足夠的重視,進而大學生深層面的問題就不能得到良好的解決。傳統的教學更多的注重于人的政治地位和認識立場,所以造成對學生的教育以灌輸為主,即為一種規范式教育,管理也是比較刻板、強制。我國的教師職業相對而言比較強調其的社會功能,強調教師的權利、威嚴和教師對學生的不信任、不尊重,導致學生在老師的威嚴下敬而遠之。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就理所當然的選擇逃避,并沒有去思考如何解決或尋求幫助。這樣一來,眾多高校設置的心理咨詢部門就如同虛設,起不了應當有的作用,這是很可惜的。
3.2心理疏導教育方式不夠完善
除卻心理疏導的理論基礎薄弱,還有其教學方式較單一的缺點。現在的心理疏導教育方式是不能夠根據受教育者的心理問題特點采取針對性方法解決的,因為其主要為說教式教育,沒有針對性。思想政治品德固然重要,但是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更重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應該注重的是對大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解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的優化
4.1樹立心理疏導的概念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學生的心理是極易受到的影響的,所以,高校不僅要時刻關注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問題,還要推廣心理疏導的概念。因而,高校必須建立心理疏導的概念,對教育者進行適宜的引導,使他們對心理疏導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并將其當成一個教育的理念,使其認識到自身心理的需求,學會求助和自我的疏導,而不是逃避,從而在整體上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
4.2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
受教育者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創造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的原則。要求教育者加強自己的心理疏導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能力除去培養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心理疏導理論知識外,還應鍛煉自身的思維敏捷能力、溝通能力和分析能力。且者要掌握心理疏導的方法,如何讓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疏導和運用它,是教育者要考慮的問題。
4.3改善單一的教育方式
高校應當注重其科學性、實效性、多元性的教育方式。現近視互聯網的時代網絡途徑是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心理疏導上的教育不妨也可以采用。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壓力是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必須要變通,充分結合各種元素,采用最適合的方法。
5結語
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心理疏導越來越重視,并開展了不少的相關工作。對此,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要緊跟其后,研究心理疏導的理論及其價值,并要找到心理疏導存在的問題,結合教育者的工作實際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找出解決方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黃科.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再思考.西南大學,2007.
[2]羅敏.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研究.東北大學,2009.
[3]楊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研究.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5年09期.
作者:王德民 李沁璘 黃小莉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