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精髓,茶文化歷經千年沉淀與積累,在當今社會發展中依然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當中,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教育資源,借助茶文化來開展思政教育,不僅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對于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本文將就茶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茶文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大學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青年團體,也是推動我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學生群體擁有的價值理念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方向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因此,高校作為培育大學生人才資源的重要陣地,必須要積極承擔起思政教育的責任,要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濃厚的思政教育氛圍,及時糾正大學生的錯誤理念,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成長為兼具專業能力和優秀品質的綜合型人才。
1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因分析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中,茶文化的相關內容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其與茶文化自身的教育意義密不可分。關于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因,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1.1 茶道文化可以熏修禮儀與品德
茶道禮儀與中華禮儀一脈相承。以奉茶時的禮儀為例,在為尊貴的長者或者客人奉茶時,要遵從三個步驟:稱呼——雙手奉茶——說“請喝茶”。從奉茶的禮節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與傳統文化中所推崇的“與人為善、以禮待人”的處世之道是相通的。繼奉茶之后的續茶也需要遵從“先人后己”的謙禮之道。由此可見,茶道文化在熏修禮儀和品德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幫助作用。茶道文化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內容是一脈相承的,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道文化必然可以給予大學生更真實更有效的教育。
1.2 茶文化追求專注與安靜
茶文化的精髓在于靜,在茶文化的熏陶中,人的心境會變得平穩豁達,即使在喧囂的環境當中也可以獨覓一份安靜的空間。深受茶文化熏陶和感染的人會下意識地遠離不健康的誘惑,會愿意靜下心來感受泡茶品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心會更加貼近自然,思想也會變得更加純粹,信念自然也會更加堅定。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當中,讓大學生時刻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以幫助大學生凈化浮躁的心理,準確辨別和遠離社會中的不良誘惑,以更加堅定執著的信念和更加獨立勇敢的精神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專注度,被外界因素干擾和影響。
1.3 茶文化中有著非常強烈的秩序感
茶文化中的秩序感主要體現在茶道的操作流程當中。從泡茶的那一刻開始,所有的流程便是固定的,而且每一個環節都有著自己的標準和要求,細節之處見功夫,一個真正懂茶愛茶的人,他內心的秩序感是非常強的,也會更加注重細節,他們對泡茶用的茶器、茶與水的配比、泡茶的溫度和時間有著高要求,從賞茶、備器、泡茶、敬茶到品茶,尊重自然法則,循序而進,不急于求成。因此,如果在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內容,對于培養和增強學生內心的秩序感將會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而且秩序感恰恰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所欠缺的意識,現在的大學生太過追求所謂的自由和自我,很容易忽略秩序的存在,將茶文化的秩序感滲透到思政教育工作當中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失,引導大學生樹立起規則意識,時刻提醒自己要約束言行舉止,提升自制力。
1.4 茶文化有助于培養和提升一個人的風度與氣質
眾所周知,茶道對動作是有著極高要求的,茶道動作必須要足夠舒緩優雅,要做到大方得體。所以,鐘情于茶道的男士看起來會更具翩翩君子氣質,而熱愛茶道的女士也會更加賢淑窈窕,會更加在乎他人的感受,懂得如何照顧他人,在待人接物上面會更具氣質和風度,這是會讓人受益終生的品質。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多滲透關于茶道文化的內容,其對于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風度氣質自然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2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策略
2.1 以茶會友,組織舉辦茶系列主題活動
以茶會友,組織舉辦茶系列主題活動,在輕松自由的茶時光中滲透思政教育,讓大學生在品茶的同時無形中接受思政引導。建議高校將茶系列主題活動定位或者設置成定時定期舉辦的活動類型,規模要稍微小一些,針對性、互動性和精致性要更強一些,多采用和借鑒談式模式,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在茶系列主題活動當中教師要下意識地引導學生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茶系列主題活動以對話式分享發揮校園文化的素質養成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以浸潤式引導發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和期待,推進知與行的統一;以休閑式體驗發揮校園文化的情操美育功能,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探索,茶系列主題活動加強了與第一課堂的同向同行,形成了協同效應,增強了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2 樹立問題導向,尋找創新方法
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中依然保持住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與茶文化中所蘊含的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思想理念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因此,在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當中,高校也要勇于創新和嘗試,樹立問題導向,積極尋求新的創新方式,將發現問題作為推動創新的契機,將創新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堅持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相統一。近年來,針對大學生“家國情懷不夠、理想抱負不足、鄉風民情不熟、職業素養不高”,但思政教育內容相對傳統、針對性不強,形式相對單一、吸引力不足等問題,學院積極探索大學生實踐育人,以學生支部“紅色印記”主題特色黨日活動為切入點,逐步將實踐教育延伸到學生黨員培養的各個階段,并進一步擴展到大學生思政教育全過程。創新開展“有風景的思政課”實踐育人模式,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讓大學生走進綠水青山、田間地頭、水庫大壩、示范窗口,通過大量的實地參觀、田野調研、動手實踐、多維宣傳活動,把愛國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學問做到鄉村田野里,讓思政教育“有知有味”,讓學生入腦入心,有效推進“八個相統一”。
2.3 開設茶藝課程,滲透思政理念和內容
茶藝課程,即以茶藝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為了更充分地利用茶文化教育資源來輔助思政教,高校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開設茶藝課程,并根據需求來定位茶藝課程,以便更加順暢地將思政教育的內容滲透其中,減少不必要的問題和麻煩。關于如何在茶藝課程中滲透思政理念和內容,建議其從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注重“規矩”的滲透和養成俗語有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懂規矩、守規矩、用規矩的人才能夠成大事。茶藝對規矩是非常重視的,在茶藝課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向學生們滲透規矩的重要性,要時刻注重規矩的培養,要對學生茶藝的一招一式都提出明確的規矩要求,讓學生們感受到規矩是不容更改的,要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茶藝習慣,將規矩感和秩序感深深烙印到學生的心中。此外,建議教師在茶藝課程當中要多給學生們傳授一些古代師徒教學的理念,也可以嘗試將古代師徒教學模式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來,比如,針對一些在茶藝課堂學習中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可以適當予以懲戒,要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明白界限在哪里,規矩是什么,不可在課堂上做出任何不符合規矩的行為。第二,多講授文化史內容其一,在茶藝課程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們講授茶的歷史,要讓學生們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茶不僅僅是飲品,其更是以藥材的角色出現在各個朝代當中,讓學生們意識到茶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茶的認知程度,端正其對茶文化的學習態度。其二,教師要給學生們講授一些關于茶具的歷史,于茶道而言,茶具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茶具有著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含義。教師在闡述這些茶具的歷史文化含義時,學生們對于茶具和茶道自然會產生一種崇敬感,也會更加認真地學習茶道儀式和禮節,對茶具也會更加呵護,學習效果自然也會越來越理想。第三,在茶藝課程中滲透哲學思想哲學思想是茶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組成內容,教師在茶藝課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哲學思想的滲透力度,要將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和茶藝課程的內容緊密融合到一起。其側重點要集中體現在幾個方面:其一,滲透“明禮”思想。教師要借助“明禮”思想來引導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禮”的重要性,要求他們在真實的學習和生活中以禮待人。其二,滲透“知止”思想。“知止”思想,核心在于虛懷若谷的心胸姿態和謙讓包容的待人之道。在茶藝課程中,教師要滲透“知止”思想,幫助學生擺正心態,以更加包容謙虛的姿態去待物接人,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2.4 依托大數據共享管理平臺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伴隨著先進技術的不斷融入和應用,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對大數據的利用程度變得越來越高,借助大數據共享管理平臺來收集大學生思想行為動態數據,并以此為依托來深入分析和探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已經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開展形式。在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依然可以充分利用起大數據共享管理平臺,來加強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引導的力度。在實際思政教育工作當中,高校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開展。諸如高校要高度重視起以校園教務系統、校園一卡通平臺、圖書借閱系統等為主的校園數據庫,借助網絡數據庫來隨時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借助各種網絡數據庫平臺監督和掌握大學生關注的輿情熱點、思想動態以及行為偏好、興趣變化等。此外,高校要加強對校內不同職能部門以及校外不同組織機構的數據整合統籌力度,構建一體化、系統性的信息管理和共享平臺,及時準確地對數據資料進行甄別,保證信息的全面性和正確性,實現信息的全方位覆蓋,全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與針對性。還有,高校要進一步加大不同部門、教師、學生群體以及社會多方組織團體的合作力度,通過多方聯動,及時掌握和預測大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情況,實現多方教育主體的統一聯動,進而不斷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
2.5 提高對大學生群體的人文關懷力度
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理念,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高校還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來給予大學生各種人文關懷人,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這與茶文化的內涵也有著諸多共通之處。關于如何提高對大學生群體的人文關懷力度,建議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著手:首先,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保證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要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面,不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切實走進大學生群體當中,增強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隨時隨時關注好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其次,高校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并隨時調整相關獎勵政策以及內容,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并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和建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相關獎勵和懲罰措施的制定當中來,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以此來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高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關于大學生心理動態的研討會,邀請各專業課程教師都參與其中,就自己所了解的學生情況進行分享和探究,全校師生形成合力來共同開展好思政教育工作,為提高思政教育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茶文化背景之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更具多元化,茶文化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思政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起茶文化這一重要教學資源,在思政教育中積極融入和滲透茶文化內容,全面優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作者:姜佳梅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