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教學實行素質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素質教育的要義是從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出發,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同時又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學生得以生動活潑、主動發展,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這里,就歷史教學為例,談談本人是怎樣實施素質教育的。
一、內外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認識的主體,也是發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激發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在學習活動中及時給予指點和引導,使他們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主體。為此,我要求在每次上課開始前,用3~5分鐘時間,通過輪流的辦法,每次由一名學生講故事,并做到:1.用自己的語言講;2.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3.與上課內容相聯系;4.具有教育意義。這樣做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課外積極查閱資料,認真準備。講得內容豐富,知識面也很廣。
二、利用歷史教學觀點,讓學生全面發展
優化教學結構,還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歷史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它融知識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教師在精選教學內容,掌握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如馬拉松長跑的由來與當今的奧運會相聯系),注意運用模型、幻燈、錄像和計算機等教學手段,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驗活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素質教育應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讓學生獲得多種多樣的知識,使人的身體、思想和靈魂得到和諧發展。
三、利用教材優勢進行思想素質培養
初中學生是初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的關鍵時期,在歷史教學中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形象生動、豐富多樣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了。譬如,講“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社會的基本結束”時,可同我國春秋奴隸制的沒落比,讓學生知道中國比西歐結束奴隸社會早了近千年,這說明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1.規范作用;2.組織作用;3.傳授作用;4.管理作用;5.評價作用;6.育人作用。在課堂教學傳授過程中,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得尤為明顯。
總之,“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要完成這項改革任務,在教師的觀念更新的基礎上,還要付諸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思想及全面素質教育。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