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健美操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人文素質教育的引導下,高校體育事業(yè)逐漸完成教學體制的改革工作。特別針對高校健美操教學,以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架構,更是為國內教育事業(yè)的穩(wěn)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對此,本文通過對人文素質教育予以探討,明確其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健美操作為綜合性體育項目,將體育、藝術、健身和娛樂融于一身,以自身獨特魅力和教學結構,吸引諸多學生的加入。伴隨現代社會的日漸發(fā)展,人們對于美的標準及追求逐漸增強,而健美操能夠在融入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體育美學等學科的前提下,以張力較強的動作效果,塑造體資,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由此可見,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能夠在倡導人文文化的同時,對學生身心和思想加以熏陶,滿足現代化體育教學的意義。
1.對健美操、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1.1健美操
古希臘時期,人們借助柔軟體操、跳高和跑步等方式,起到人體美化的效果,為健美操的衍生與發(fā)展起到推動價值。1956年,英國組建健美操協會,促使健美操走向社會,而美國更是在1963年,將其納入太空人機能訓練的領域,直至1970年,將健美操定義為運動項目。目前,健美操以融合休閑、藝術和健美等特點,受到更多年輕者的青睞,不僅掌握諸多健美操基礎知識,還在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同時,起到身心愉悅的效果。
1.2人文素質教育
最初,人文在《易經》中有所體現,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而在教育領域,將哲學、文化學和社會學均納入人文的范疇。通過對人文的沉淀或升華,產生的自我修養(yǎng)即為人文素質,其不僅是對政治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和禮儀修養(yǎng)的體現,更是涵蓋社會修養(yǎng)、經濟及道德修養(yǎng)等內容。目前,高職院校中,涉及的人文素質教育主要為五點內容,即文化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和意志品質、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思維等。只有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方可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以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等形式,才可在滿足時展需要的前提下,展現自身的價值。
2.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常見的人文素質
2.1合作精神
顧名思義,合作精神即為對服務精神、全局觀念及團隊意識的集中體現,是以尊重個體意愿或興趣為前提,借助協同合作的方式,將全員向心力和凝聚力予以融合的境界,更是對個體利益、整體利益的直觀表現。而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合作精神并非是對個體利益的犧牲,而是通過對隊員個性、特長的鼓勵,使其能夠在整體動作與隊形變化的過程中,齊心協力,以個體服從整體的方式,彰顯合作精神的意義。
2.2意志品質
意志是個體設定的目標,通過調節(jié)自身行為動作的方式,克服困難,為實現目標而產生的心理變化。健美操作為藝術性相對較強的體育項目,內容和動作形式較為多樣化,對學生身體協調性、柔韌性有著嚴格要求。而相對于初學者而言,其難易程度過大。對此,只有在勤學苦練和堅持不懈的條件下,方可強化自身意志,克服各項苦難。這既是對學生靈活性、協調性和力量的鍛煉,更是培養(yǎng)其意志品質、勇于攀援的首要渠道[1]。
2.3審美情趣
健美操即是對美、健、力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能夠加快健美操教學步調,以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的結構特點,使學生可在創(chuàng)造美、追求美、欣賞美的條件下,逐步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水平,展現人格魅力。再者,健美操內涉及的動感音樂、旋律魅力,以較強的藝術效果,強調套路美、形體美及環(huán)境美的重要性,不僅可引導學生對美丑的判斷,還會提高其審美情趣,逐步實現狀態(tài)與心境的轉變。
2.4創(chuàng)新精神
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促使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fā)生質的轉變,愈發(fā)凸顯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性。即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廣泛性的概念,是由思維能力、想象力而決定,以此為目標的人文素質教育,更是側重學生科學思維及方法的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健美操不僅具有動作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的特點,還可通過單個動作、組合動作間的融合,以隊形結構及個體造型的角度,激發(fā)學生潛能。即按照自身和其它隊員的特點,對基本動作予以創(chuàng)編,再自主選擇音樂類型,打造個性感較強的健美操[2]。
3.高效健美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認知空白
健美操作為體操的組成核心,是對學生體質強化的運動項目。但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對健美操的認知空白,致使人文素質教學的滲透和應用相對較差。即將健美操認定為是女生學習的運動項目,致使男生參與度較低,逐漸演變?yōu)榕w育活動課。甚至在部分學生思想中,認為健美操是跳舞活動,致使對跳舞存在恐懼感的學生不愿加入,尤其是相對肥胖的女生。再者,高校學生由于對體育活動的認知偏差,難以對健美操的優(yōu)點及重要性加以衡量,不利于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有效應用[3]。
3.2硬件尚未配套諸多
高校雖已創(chuàng)設健美操教學,但由于對該體育活動的認知空白,導致教學場地多集中在操場、室外等空白區(qū)域。同時,教育經費的緊缺,致使教學場地多在水泥地完成,但是健美操涉及諸多踏步和跳躍動作,水泥地面難以為學生起到緩沖作用,長此以往,易引起學生小腿脛骨、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部位的損傷,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和教學設置尚未配套存在關聯[4]。
3.3師資力量較差
對于健美操教學活動而言,對教師的理論知識、技能水平要求較高,否則不僅無法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還會忽視學生對基本動作的掌握度。目前,高校健美操師資力量相對較差,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教師多以女教師為主,男教師過少甚至沒有,致使男學生呈現“望而卻步”的狀態(tài);教師專業(yè)素質較低,即缺少專業(yè)健美操教師,僅在教學需要的情況下,由其他體育項目教師中得以中轉。
3.4教學目標不科學
教學目標即為實現課程需要而創(chuàng)設的教學計劃,即教師以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為前提,擬定的教學計劃,使其能夠為教學成效而達到預測效果的方式。而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教師難以對教學目標予以創(chuàng)設,使其在喪失目標明確和層次分明價值的同時,將健美操教學的健心、健身和健美等宏觀目標納入教學導向,不利于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
4.高校健美操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
通過對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常見問題的思考,可知有效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格,繼而提高困難、挑戰(zhàn)的應對能力。對此,筆者從以下幾點,探討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4.1打造健全的教學體系
依據調查結果,可知目前諸多高校健美操教學體系尚未健全化,嚴重阻礙人文素質教育在健美操教學中的融入。對此,筆者建議高校應適時轉變自身的體育教學思想,通過對健美操文化性、健身性及審美性的強調,引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以課程優(yōu)化或調整的角度,完成課程改革工作。同時,高校健美操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特點的把控,依據學校現狀和條件,將普修課、選修課向相關內容融入健美操教學中,在逐步倡導人文素質教育意義的前提下,使高校健美操更具時代性、時效性價值。即在實際教學中,借助對科學性、結構性及系統理論知識的融入,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問題,使其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滿足高效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5]。對此,健全的高效健美操教學體系,主要由以下幾點組成:即理論教學:借助健美操理論課程的開展,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度,如方法、規(guī)則和特點等,以此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與應用能力。教學目標:通過對健美操特點、人文素質教育特點間的融合把控,擬定單元目標、分層目標、總體目標。實踐內容:理論教學與基礎技能訓練完成時,可通過創(chuàng)新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加深學生基礎動作印象的同時,逐步加強其技能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
4.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傳統高校健美操教學,是以教師動作示范為主導,學生借助模仿和重復練習的方式,對基本動作加以學習,直至全面掌握。該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呈現枯燥、乏味的教學課堂,還會喪失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不利于高效課堂的營造。原因在于:健美操教學既是對學生身心健康培養(yǎng)的過程,更是以師生間、學生間有效互動的角度,陶冶情操,使其能夠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對此,針對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的開展,應以學生主體地位為導向,通過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為其營造較為舒適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動作創(chuàng)編時,應借助相互鼓勵、相互肯定的形式,展現自身的特長與個性,使其可在合作精神培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逐步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技能水平[6]。再者,健美操對學生柔韌性、協調性有著嚴格要求。若要更好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至健美操教學活動中,則應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即要求學生時刻保持堅持不懈和紙質以恒的信念,輔之基本動作練習、隊形動作創(chuàng)編的形式。不僅可促進其協調性、靈活性的提高,還可培養(yǎng)其意志品質。
4.3拓寬教學途徑
拓寬高校健美操教學途徑,不僅可加快人文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還可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而若要落實此目標,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幾點入手:其一,創(chuàng)建健美操社團。定期開展社團活動,鼓勵學生表演,使其能夠在提高自身健美操水平的前提下,強化基礎技能的運用能力。該種方式的運用,能夠在融合健美操文化性、健身性與審美性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以持續(xù)性教學的角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其二,定期召開健美操比賽。健美操比賽的開展,不僅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挑戰(zhàn)精神,還可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滿足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標[7]。
5.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健美操作為體育課程的代表,以集中性和系統性的運動項目,受到學生的高度青睞。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若要滿足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則應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和應用,即通過對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逐步提高對美的感悟,繼而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前提下,實現高效課堂的營造。
參考文獻:
[1]李亞楠.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4):103-104.
[2]盤華,汪穎.論人文素質教育與高校健美操教改的融合性[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1):116-118.
[3]段金霞.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4):168-169.
[4]張冰妹.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5):82-83.
[5]王可.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7(3):123-124,127.
[6]梁爽.對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分析[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5(4):88-90.
[7]成爽.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6):131,133.
作者:王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