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初中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國家在教育方面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初中體育學科也面臨著教育模式創新的問題,而本文針對這一話題的深入,展開對現階段初中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通過分析體育教育現狀,從而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今后社會發展方向,對現行的教育體系作出一系列改革創新建議,希望能夠尋求一種適應現代社會教育發展方向的創新教育模式。
關鍵詞:初中體育;創新模式;建議
體育學科對比其他初中階段的學科而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育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在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活動空間和實踐。因此要想在初中體育教育中實現創新,首先就要針對體育教育的基本特點結合現階段在初中教育中的教學模式分析,總結現階段教育的問題以及不適應體育教學的特點方向,進而針對教育目標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
一、初中體育教育的現狀
(一)體育教育受到學校及教師的忽視
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體育教育都不夠重視。目前我國初中階段的教育仍然將升學率作為教育目標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學校以及教師的不重視必然會使得整個教育體系中對于體育教育的忽略,體育學科在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中一直被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甚至很多初中學校剝奪了學生上體育課的權利,將體育課占據為其他文化課程,讓學生待在教室內進行文化課程的練習。另外一部分初中學校雖然設置了體育課程,但是學校對于該課程的忽視,在體育器材以及場地方面投入有限,導致不能為學生進行體育實踐提供良好的外在環境和設備,體育師資力量的短缺也是造成體育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很多初中體育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職而完成的,教師自身對于體育知識和實踐的缺失自然不會給學生帶來相應專業的授課,因此此類的體育課堂形同于自由課堂,沒有起到任何體育教育的實質意義。這種學校和教師對于初中體育教育的忽視現象在目前我國初中教育體系中普遍存在,也使得我國體育教育質量日益下降。
(二)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很難突破
雖然我國教育界一直在尋求創新,并提出了各種改革措施,素質教育也一直在進行,但是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已經根深蒂固。目前很多教育雖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素質教育,但是實質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而體育學科作為教學模式中的一種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集合—示范—模仿—解散。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將體育教育的真正知識傳授出來,當然也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應試教育眾多考試學科中的一門,在體育教學模式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內容進行的,對于初中體育,教學考核什么內容,教師和學生就將學習重點放在哪方面內容上,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創新意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落實“終身體育”觀念,同時也阻礙了體育教育的創新模式開展,無法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二、創新體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對于現階段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
首先就是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束縛,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轉變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就是靈活運用教材,例如將體操環節轉變為體操比賽,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根本不重視教材內容,甚至在體育學科中沒有教材,很多教師對于學校分發的教材并不重視,也不在意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在創新模式中,對于教材應該做到有效地充分利用,教材是輔助教學的一種重要工具,因此體育教師也不能忽視教材的作用,在學科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材的知識并有效結合外在的條件和資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識,通過教材知識更標準的進行體育實踐。其次就是對于教材內容要有所改進,例如將單一的跑步運動,轉變為“兩人三足”活動,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傳統的教材內容看似技術性強,知識點也很豐富,但是不容易被學生接受,通過創新模式改進過的教材內容要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體育需求出發,更準確地抓住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學習需求,如果教材能夠符合學生的需求特點,滿足學生的喜愛就能夠更加容易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另外就是教師的教學手段,采用競賽式、活動式、游戲形式、合作形式等效果會更好,體育學科與傳統文化學科有所不同,是一門注重理論和實踐性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不能單純的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注重理論知識一味的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應該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對于學科的喜愛程度也來源于對教授該門學科教師的印象,因此教師應該思路大膽,教學形式多樣化,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體育。因此轉變教學手段和觀念有利于推進創新體育教育模式。
(二)有效利用校園體育資源對比
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創新性教學應該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尤其是針對體育教育,更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而對于體育實踐教學而言,離不開一些體育器材的應用以及周邊資源的運用。例如學校準備一些充分的體育器材,跳繩、球類,在進行體育課程戶外活動時可以利用這些器材鍛煉學生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通過一些競技類比賽刺激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再者,通過充分利用體育資源能夠開展“小型運動會”,讓學生自主選擇器材,開展比賽與評比,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巧妙運用“游戲法”教學,將體育活動轉變為游戲活動
初中階段的學生普遍體現出來的特點就是“玩性”,因此單純的理論授課模式不符合現階段學生特點和心理,會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玩的特點,寓教于樂,將游戲教學法引入到體育教學模式中,將體育活動轉變為游戲活動,這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形式還能夠讓學生在娛樂中吸收知識。例如一些男生喜歡打籃球,體育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班級籃球比賽,并在賽前跟學生講明規則以及評分標準,學生能夠通過競技類的活動規范自身的球技動作,不僅能夠滿足其打球的娛樂需要,還能讓他們通過比賽掌握正確的籃球技巧。也可以開展“定點投籃”游戲,采用輪換式模式,輸的學生要做10個蹲起,從而讓學生樂此不疲。有效開展創新教學模式首要條件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要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模式的設定和教學方案的制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有關考核時,不能僅僅通過結果來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這樣會極大地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善于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例如初中班上一名學生由于自身體型的問題,即使在平時訓練中十分努力,但也不能達到合格的標準,如果教師一味按照結果來對其進行不及格的評判極有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畏懼體育教學,如果能夠給予其適當的鼓勵和幫助,不僅能夠讓學生繼續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還能夠促進其更加發奮圖強。
三、總結
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性改革,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當然教師要轉變自身傳統教學觀念,教師的創新意識對于開展體育創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在初中體育教育中只有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利因素才能不斷促進未來初中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進.初中體育教學中游戲“去體育化”運用的思考[J].才智,2016(32).
[2]李青山.初中體育教學中初中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
[3]王開.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進行單元設計[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
作者:蔣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