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當今的社會中,素質化教學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提倡,其中,分層教學,因其是以個體差異而實行的教學方法,而得到更多的關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更是如此。所有人都了解,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在其生理上、心理上還有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都有很大的不同。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沒有辦法將學生的個性和體育潛能發掘出來,分層教學法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學習計劃的設計,可幫助學生將自身的運動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幫助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小學體育;應用
1.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1體育教學形式單一
小學的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還在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在上課時,對學生進行點名,之后就解散,讓學生自由活動,與學生很少進行體育教學中的互動。很多的小學學校的體育課,變成了學生自由活動課,甚至還有占課的現象出現。與全民體育教育完全的理念完全沖突,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體育教學需求,所以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因該采用可以發揮學生個性的分層教學方法。
1.2小學體育教學理念陳舊
現在的體育教師,大多數沒有接受現代體育教學的理念,對新的體育教學方法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嘗試。全部的課程都是老師對學生進行簡單的體育知識指導,學生站在操場上聽,課程不僅枯燥無味,還讓學生對體育知識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后,讓學生自行的練習,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沒有足夠的重視。小學生就會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小學體育教師要改變這種課堂學習的氛圍,在新課改的內容基礎上,對體育課程進行全新的設計,把學生變為體育教學的主體,多多的進行師生互動,讓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1.3小學體育教學評價不具體
小學體育老師對學生,沒有正確的評價,對于學生的表現只有簡單的點評,學生只知道自己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出現了錯誤,但是不知道自身的錯誤在哪里,沒有辦法進行改正,對于學生體育潛能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學生在體育課堂的練習,多是肢體動作的練習,小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師在語言指導中教授的動作要領,對此需要體育教師在點評時要進行,詳細的講解,并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2.分層教學法定義及應用原則
2.1分層教學法界定
分層教學法就是針對各種學生進行的理論教學方式,由于受到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遺傳方面的影響,個體間存在明顯差別,使他們在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能力傾向等方面有著不一樣的特征,就是因為這樣,老師必須采取差異化教學方式,如此一來,才可以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以分層教學法作為基礎,老師將個體間差異作為一種能夠用于開發的重要資源,而且融入了自身的教育觀念,才能確保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可以在不同方面都能獲得嘗試的機會,而且從中得到一定的體驗,作為評估本身發展方向的基礎。
2.2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2.2.1分層和動態管理原則。在上體育課前,體育老師必須掌握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如此才可以實現對學生科學的分層,另外,老師需重視學生的心理素養和能力傾向情況,以便于對他們進行總體評估。在實現對學生的分層以后,必須對學生展開動態化管理,學生層次并非是不會變化的,僅有對他們進行動態管理,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當下的學習情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夠適應他們的學習能力。
2.2.2分層備課和授課原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后,必須基于教學綱要提出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層次水平,明確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目標與方向,如此可以推動他們的不斷進步。其中,備課目標基本分成三種不同類型,其一,根據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加以劃分,就是對學生的基本條件進行了一個綜合;其二,學生的發展目標,細分到某項以后,可以對他們的運動特長和興趣目標有所側重,而且最大化提高他們的興趣水平;其三,對他們的運動能力和技術加以訓練。在明確層次目標前,老師應該充分考量各個層次學生的起點是存在差異的,需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有一個劃分層次的過程,基于各個層次學生展開分組教學,相同層次的學生需分成一個小組中,如此一來,能進行統一授課。
2.2.3分層考核評價原則。這是分層授課活動中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與分層授課情況類似,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層次,做出分組,之后集中分組加以考評。此類考評方式有利于提高各種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提高學生熱情,發揮出推動與導向的效果。
3.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結合教學任務,劃分學生層次
我國目前體育教學現狀并不樂觀,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較少,有些學校體育課成為小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甚至因為課程緊張,將體育課改成了數學課、外語課等,這種做法不僅與體育教學要求不符,還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當前小學生的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改善,使得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小學生因為受到手機、電視和網絡的影響,外出運動鍛煉的時間急劇減少,再加上經常攝入大量高熱、高脂的食物,導致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呈現出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狀態。體育課是小學生在上課時間唯一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所以學校必須將體育課還給學生,不能將其另類占用,而小學體育教師也應該重視小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結合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劃分教學層次,盡力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挖掘學生的身體潛能。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始授課五年級之前,可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能測試,如跑完400米需要多長時間,對學生的身體機能況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根據考察數據將學生科學劃分為不同層次,有些學生跑完400米可能需要三分鐘,有些學生可能需要五分鐘,這時教師就可以將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將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從而深入挖掘學生的身體潛能,避免出現有些學生已經大汗淋漓,部分學生卻什么感覺也沒有的狀況,從而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提升學生身體健康程度。
3.2結合教學實際,設計針對訓練
當前,許多小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但是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各不相同,同樣的鍛煉量無法將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使得這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全面發展。對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將學生科學分層之后就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采取針對性訓練。例如,對于體力和耐力都比較好的第一層次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稍大的訓練,并教導他們應該如何在訓練中保持并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學生提升耐力水平,突破體力限制;對于體力和耐力都比較差的第二層次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稍小的訓練,且每次制定的訓練量都在學生自身限制之上一點,讓學生先適應普通強度的運動量,在逐漸突破自身限制后,慢慢增加運動強度,最終使其與第一層次學生運動量持平,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保持學生的身體健康。另外,由于教師無法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單獨教學,且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分層教學便成為教師教導學生的有效手段,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體育活動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例如在課堂上開展跳繩接力比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目標,要求學生在一分鐘之內完成,達成目標后交給下一位同學,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標,就要重來或者用跑步作為“獎勵”,如此方法不僅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得到有效鍛煉。
3.3把握教學目標,完善評價標準
目前大部分小學的體育教學評價都過于簡單,體育教師往往只會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給予簡短的評價,或者只向學生傳達對和錯的信號,并不告訴學生哪里做錯了以及該如何進行改正和提高,使得小學生無法前面開發自身潛能。小學生的體育水平與其身體機能緊密相連,只有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強化,才能提高其身體素質。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應當重視對學生的運動行為進行評價,結合教學目標,制定并完善評價標準,在學生動作出現錯誤時,能夠及時指出錯誤點,并進行正確、標準動作的示范,提升教學效果。對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將新課程標準作為完善評價標準的科學依據,首先要求學生端正參加體育活動的行為和態度,能夠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并盡力完成教師布置的訓練任務;其次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基礎運動知識,并按照教師要求進行身體伸展活動,并學會基本野外活動技能;最后要求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能夠堅持正確的運動姿勢,充分提升身體素質并挖掘自身潛能,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營養知識,養成良好且健康的運動習慣。只有當小學體育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教學評價時,才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自信,令其收獲體育運動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沈絢麗.試論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華夏教師,2018,(21):26-27.
[2]李靜亞.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7,(21):215-215.
[3]斯琴必力格.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04):292.
作者:謝翠紅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丁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