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體育教學探索與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體育在人才培養中承載著其他課程不能替代的功能,在綜合素質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改革是高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強體育在教學改革中的貢獻力,本著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約翰•杜威的教育思想,充分理解體育在高校專業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深入開展CDIO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先進工程教育理念指導下,學習先進工程教育理念和專業建設的基本思想,貫徹“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主線,推進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的精神,把CDIO教育理念移植到體育教學上來,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職業需要結合起來,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打造特點突出、富有時代感的新型體育課進行了探索和改革創新。
1教學理念
1.1樹立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服務的理念,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維度細化培養目標知識、能力與素質是人才成長中最關鍵的三大要素。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它既是教育的目的,同時又是教育實踐的全過程。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維度將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具體落實在專業人才的整個培養過程和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切實促進了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綜合協調發展。(表1)
1.2科學合理運用CDIO的過程性培養策略,結合體育教學的實踐操作優勢構思教學有效模式CDIO從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專業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倡導“學生應主動學習,主動致力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在“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經驗學習”是CDIO過程性培養策略的精華所在,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其實踐操作優勢,構思教學有效模式其核心問題是讓學生有興趣。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開展的,老師首先要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是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以及學到什么程度,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第三是要采用易于學生知覺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要把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作為評價教學有沒有效果、效率、效益的唯一指標。
1.3提供個性化和專業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動態更新和擴充課程內容利用國內優秀的教學資源,匯集本課程在不同領域中的優秀專家學者為學生提供一流、權威的教學內容,傳遞最新的教學成果,利用網絡技術優勢,這樣知識就可以不斷更新,從而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2教學目標定位
2.1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服務的素質教育目標當前高校正如火如荼的推進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啟動實施教育部“卓越計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目標定位首先要服從學校教育的總體目標,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大學體育教育要引進先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除了傳授體育技術動作和理論知識之外,還應結合體育項目本身增加學生團隊協調、表達交際、禮儀氣質等方面的內容,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到達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真正實現體育教育的各項功能,最終實現提高大學生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
2.2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職業保健目標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體質增強,這是體育的根本目的,但它包含有現實的和長遠的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方面,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練習,使學生得到鍛煉,體質增強,這是現實的效應;另一方面,通過體育教學,還要使學生領略到體育的魅力,產生對體育的興趣,掌握科學鍛煉的知識和方法,為以后的自我鍛煉奠定基礎,從而能終身鍛煉,增強體質,這是長遠的效應。將體育保健康復的知識和技術納入體育教學內容,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日后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景遇,運用體育保健方法指導學生對由學習和工作(專業習慣)引起的身心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保證學生擁有一個精力充沛的健康機體,維持現在和將來的學習、工作、生活能力,同時還可以對參加體育運動進行醫務監督和指導,使體育鍛煉能夠更好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從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這對于提高體育課教學效果,增強學生身心健康,實現高校教育培養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3養成鍛煉習慣、陶冶性情和娛樂身心的終身體育目標由于終身體育思想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逐漸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重視學生在校期間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強調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熟練掌握2~3項運動技術、技能、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不斷提高自主鍛煉能力,為走向社會后的體育鍛煉打下基礎,真正使體育鍛煉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把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2.4勝任工作需要的職業精神目標從現代教育理念的視角看,體育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和失敗、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培養學生勇于競爭、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群體意識與協作精神。可以說,體育之于學生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性的育人效果,比任何其他各育更加直接和鮮明,當我們說體育課程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功能的時候,同時也包含了豐富的人文性方面的養成價值。
3采用基于網絡的課內外一體化學教并重的教學結構
在先進的工程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啟示和指導下,將CDIO過程性教學策略移植在體育教學中,在網絡環境下利用文獻資源庫和檢索工具輔助開展體育實踐教學。構筑由相互支持的專業課程和明確集個人、人際交往能力,專業知識應用和創新能力為一體的授課方案。在教學中采用“學教并重”的教學結構,既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圖1)教師引導學生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建立體育學科同相關學科的聯系并給學生創造獲取具體能力的機會。學生處于開放式的、互動的學習環境中,擁有大量的經過教師選擇和設計、剔除掉冗余信息的資源,有利于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學習活動等的設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權,又能保證其學習不會發生質的偏離,能在適當的時候得到教師或專家、伙伴的指導。
4構建“深度參與的開放式CDIO”體育教學模式
深度參與的開放式CDIO體育教學模式主要借鑒了先進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即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現)和Operate(操作)四個基本環節以及教育部“卓越計劃”的教育理念,從體育學科固有特性出發結合體育課程的改革需求,以人的發展為本,注重實踐和能力培養,強調教育活動中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提倡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愉快、和諧、融洽的環境中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提出教學步驟,具體見圖2。課堂外完成部分是教師給學生提前布置的作業任務,利用網絡資源和即時通訊工具指導學生理解作業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作業任務的構思、設計和實現形成解決方案。課堂內完成部分是學生針對作業任務形成的解決方案進行實踐操作,教師根據操作的具體情況,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嘗試,恰當地點撥和指導或監督,并實時給出中肯的評價。總結部分由學生對解決方案執行過程中的得失進行總結,促成認識的提高和思想情感的升華,并為后續活動的開展提供參照性的意見和建議。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只起指導、咨詢作用。學生通過主體性、參與性、探索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將自身專業知識以及相關學科融入到體育學科中來,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個人與團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完成作業任務,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實現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雙重培養。(圖3)
5教學策略選擇
5.1團隊建設與協同溝通策略這一策略實現個人和人際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是未來職業活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組織協調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為實現以上基本素質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團隊概念構建有效學習共同體。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結合學習任務選擇時機合理地安排協作主題,如拓展、體能類群體性體育游戲或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評估。各團隊通過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實現學生個體在學習群體中的意義建構,并通過有效的人際溝通釋放和緩解壓力、增強自信心、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團隊凝聚力,養成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
5.2自主學習與角色扮演策略這一策略實現體育知識技術和推理能力培養。繼首次體育課后的每次課前要求全班學生在課外準備好下次課教學相關的同一組問題,在上課時老師隨機選擇或挑選一個學生,在整個隊伍的前面把準備講的問題講出來。學生必須證明他們確實為準備講這個問題作了努力,并且能夠引導全班討論得出答案。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扮演教師的角色,實現知識重構。這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保證學生在學習上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得到及時反饋,可以激發學生注意學習反饋,還有助于學生形成自我判別質量的標準。教師扮演的角色是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合適的問題,提前布置作業,協助學生完成準備工作,營造積極、安全的討論氛圍,積極協助講解的學生完成講解任務,分享學生的理解能力,給出標準答案。
5.3知識應用與創新策略這一策略應用知識服務自己、造福社會,實現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切為了學生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當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主題。為實現這一主題,在體育教學中引領學生運用積累的知識和體育技能來解決問題指導實踐,并利用領域疊加法,通過查閱文獻完成三個階段的課程綜合設計,實現學生隱性知識顯性化和顯性知識的內化。第一階段:結合自身專業實際和未來的學習、工作境遇,基于選修的體育項目完成體育健身和職業保健方案的策劃。第二階段:自身專業知識在體育領域應用的文獻綜述。第三階段:基于自身專業知識應用的體育領域相關自命題項目設計與開發。
5.4成果展示與自我實現策略這一策略讓學生體驗到競爭以及自我存在和發展的價值,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樹立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的觀念。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團隊中充分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智,完成任務時不怕困難、勇于挑戰、積極主動參與。運用成果展示策略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監控和調節,喚醒學生對社會責任的理解以及自我發展的期待和憧憬。當下的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有抒發和施展自己才華的積極心理準備。教師要做的就是在教學中營造各種機會和場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競爭以及自我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形成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的觀念。
6教學組織
采用“三自主”的教學組織形式,部分運動項目男女分班上課。課堂內運用團隊形式組成學習共同體,一般情況下學習共同體由5~8人組成,通過課內外相結合的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在整個課程教學中,教師扮演環境總監(CKO)的角色,其職責是建立和造就一個能夠促進知識的獲取、共享和交流的環境,建立知識庫,加強隱性知識轉化,促進知識創新。學生則是知識的接收、加工和制作者,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學教并重”的教學結構。
7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在評價原則上采用教與學并重,關注教師的“教”,更關注學生的“學”;過程與結果并重,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群體與個體并重,關注同一,更關注差異。從學生的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生成狀態進行評價,以學論教,以教促學。強調學生的自評,更注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