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部的文件多次提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可見,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塑造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對于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以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適應社會的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試圖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實踐教學模式,發現其共性與特點,為構建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體系提供思路。
一、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模式內涵
實踐教學概念不盡相同,實踐教學主要與理論教學相對而言,狹義的理解為實驗教學,廣義實踐教學是指高校根據自己的專業培養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專業訓練、實際動手能力設置的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活動為輔的教學活動和形式。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相對于理論教學獨立存在,但又與之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大學完整的教學體系。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有軍事訓練、社會調查、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科研訓練、學術活動、創業活動、畢業論文、生產勞動、科技發明與創新、普通話水平測試、演講比賽、普通話朗讀,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教育見習與觀摩、資格證書的考取、微格教學、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資格證書等等。內容雖然很多,根據實踐地域不同將其分為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根據實踐教學空間分布可分為課堂實踐、集中實踐、課外實踐三部分。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若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課程目標加以整合,以此為依據對課程內容、實施和評價做出整體的設計,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方案,對這種總體實施方案稱之為課程模式。實踐教學模式是按照人才培養的目標,根據各高校的實際,設置一定的實踐內容體系,輔之相關的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為目的的課程模式。
二、我國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1.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類型特點濟寧學院從基礎層次、提高層次、綜合層次以及教學模塊、裁判模塊、實習模塊、第二課堂模塊構建了三層次及四模塊的實踐教學模式。貴陽學院形成了理論課程課內實踐、專業技術課內實踐、集中實踐環節以及創新性實踐學習四個模塊;寧波大學采用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中小學共同合作,協助共同組織大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形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山西大學形成了課內、校內與校外三個領域與四個層級相結合的課內外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臺州學院實施了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沈陽大學建立了課堂實踐、集中實踐、課外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石河子大學建立多方位的實踐教學模式。上述高校7模式方面具有系統性、全面性、一體化的共性。在實踐教學時空方面具有自始至終,從一年級至四年級實踐教學內容不間斷的特征;在空間方面,拓展了實踐教學的空間范圍,實踐教學既包括課內、課外還包括校內與校外不同領域。另外,實踐教學模式它具有特色性、地域性特點。由于各高校人才培養的理念、師資力量、地域環境的不同,實踐教學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優點,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特色相輔相成,在共性中保持自己的個性。
2.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內容體系分析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教學模式的具體化,是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載體。7所院校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各學校實踐教學體系都包括教學技能、實習、畢業論文、裁判實踐等部分,濟寧學院重視學生課外競賽實踐,臺州重視學生行為規范、人文素養培訓及各類資格證書的考取。寧波大學重視學生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開設了專題討論、教學反思等環節。沈陽大學課程體系較為全面,包括理論課、實驗課、技術課教學實踐,還包括畢業論文、教育見習與實習、專項技能訓練、教師基本功訓練、參加體育競賽以及各類資格證書考取、課外體育工作。上述實踐教學體系具有共性特點:注重課程整體性與系統性。內容既包括課堂教學內容還包括校外實踐、課外實踐等內容,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避免了學生實踐能力單一、片面的不足。
三、構建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體系思路與途徑
1.構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實踐教學目標是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子目標,實踐教學體系的培養目標必須與專業課程總體目標一致。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明確規定,因此,實踐教學目標要以體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組織創造能力、保健能力、健康管理能力、指導鍛煉的能力及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與行為規范為主體進行構建,并結合聯系中學體育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理論轉化為實踐的綜合能力。
2.設置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目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建設又可以采用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教學目標定位為中心,通過設定教學目標,進而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另一種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課程開設模式,通過培養社會需要的某種能力為核心,進而確定實踐教學內容、途徑與方法。因此,實踐教學體系在培育中小學體育師資為目標,圍繞著體育教學能力、運動競賽能力、指導健康能力、科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進行設計,具體可括實驗課與技術課教學實踐,畢業論文及科研創新、各類教育見習與實習、專項技能訓練、教師基本功訓練、體育競賽組織以及各類資格證書考取、課外體育工作、與中小學的接軌活動、行為禮儀與規范、社會調查等等進行構建。
3.注重實踐教學活動系統性、完整性實踐教學模式構建需要考慮實踐教學整體系、系統性、完整性。整體性需要考慮實踐教學的時間貫穿于大學四年培養過程。需要考慮知識與能力培養的系統性,從理論與實踐,從聽說到讀寫,到教學科研、生產實習到社會實踐都要兼顧。注重實踐知識掌握的層次性,遵循實踐知識學習領域與能力提升的層次性并對課程設置進行分層設計。遵循實踐教學活動的完整性既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等一系列元素構成又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能力的培養。
4.注重實踐學習場所情境性與針對性實踐教學主要采用現場教學的方式進行,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它需要在體育行業第一線進行,需要學生體育課堂上所學知識與技能在真實的環境進行演練。因此,實踐教學場所或者是實習基地的選擇必須考慮學生就業的途徑,如中小學教師、體育俱樂部、體校、體育事業單位等,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5.完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必須配備一整套的規章制度、硬件設施等,才能保障其有序地進行,實踐教學模式的保障體系分為基礎部分、核心部分、運行部分、反饋部分。首先,考慮實驗室設備、實踐教學場地、實習基地等硬件設施與實踐教學模式的配套,這是物質條件也是基礎與保證;其次,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必須考慮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建設,采用引進客座教授、邀請中小學師資走進高校、進行師資培訓等途徑進行建設,這是實踐教學實現目標的核心;第三,建立與實踐教學相統一的實施方案、計劃、管理制度等確保其順利進行,這是運行部分;第四,建立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考慮校內與校外,實踐與理論多層次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體系科學性與發展性,這是檢查與反饋機制。
作者:于奎龍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 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