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教育學生專業成長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伴隨高校擴張帶來人口素質提高的積極意義,“精英下基層”也已成為當前畢業生走向的一種必然趨勢。各高校體教生的培養目標需要突破傳統定位,以社會為導向,拔高教學培養標準,全面增強體教生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不斷拓展學生就業面;對于體教生自身,成為專業的、優秀的體育教師,“路漫漫而修遠”,務必堅定務實而求索。
1.優勢。作為高等學府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值得肯定的優勢有:(1)體育生因心理承受能力較好,一般都能在短時間內較快的適應周圍的生活、工作環境,給實習和見習等帶來一定的便利。(2)一定的學習能力:不論是從小練起還是高中參訓的體育生,通過不間斷的訓練和大小無數的運動賽事,磨礪了自身堅強的意志品質,發展了一定的運動素質,鍛煉了在短時間內完成各類技能領悟學習和運動遷移的能力。(3)扎實的文化基礎:國家教育部招生制度規定,音體美藝術生都必須參加高考,因此體教生不管是文字表達、數理邏輯、思想素質都強于專業運動員,并且同一層次的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文化素質上也相對高于專業的體育院校。
2.不足。理論上講體育教學能力培養包括體育專業能力、體育教學實施能力、體育教學創新能力、體育教學評價能力等方面。但實際上,體教生的教學技能在此之外還存有不足:(1)創新意識不強:樂于吸收新信息,卻不太關注已有難題,照本宣科是一大弊病。(2)專業實踐能力弱:體教生多是在有限的課堂里進行教師角色扮演,進行簡單活動,鍛煉時數少、內容淺、效果并不理想;學校針對實習前的短訓,往往時間急促成效不大。因此相當多的體教生在制訂訓練計劃、編寫教學案例、有效課堂管理等方面就力不從心。
二、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因素
1.主觀因素。運動缺興趣:在高校體教專業中,很多學生自身對體育興趣并不濃厚,對待課程學習也是態度散漫、懶倦。社會定位不清: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評價能力對個人的學習及工作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反之就會給實際生活造成困擾。體教生初入社會,不是因為眼界狹窄高估了自己,就是因為內心怯懦低估了自己,往往不能明確自己的教師定位和生活目標。
2.客觀因素。從高校和社會層面來講:(1)競技課程下的教育學習:我國高校體教專業一直以競技項目為主要教學內容,傳授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是教學主要目的,這種忽略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形式,讓越來越多的“準體育老師”運動能力強而教學能力差。(2)學分勢導下的師生懈怠:我國高校多實行學分制,為了完成既定學分,很多時候都是老師簡要教、學生重點學,考試之后全忘光,這種環境下學生成長缺乏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提高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的思考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對當前社會對體教生成長的意愿和需求,特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加強體教生德育與素質教育。一方面加強師德教育和職業素養:職業道德是每個崗位都不可缺失的“鎮定劑”,作為體育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學科課程和專業實踐中表現出自身良好的狀態,教學相長的實效才能在“榜樣”學習中落實;另一方面,培養認真務實的敬業精神:在實習階段,體育教師面向的群體是不定的,不管是大學、中小學、幼兒園,體教生在實習中都要認清現狀,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通過向前輩取經和閱讀相關理論書籍著手,用踏實的態度對待師生、同事、家校等問題,直面成長主題。
2.全面提高體教生專業能力。面對新生代學生時,高校在培養“準教師”時更應關注其綜合能力:(1)教學創新能力:高校教育者改變思想,把每個學生都當做具有創造潛能和豐富個性的主體,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法,多給學生進行說課講課評課、創發體育游戲、編寫教學案例和計劃等機會,鼓勵參加社團活動和學術交流,集思廣益、敢于創造、樂于表現,讓其在理論學習與實踐磨練中自覺提高教學能力。(2)自主學習和應用能力:體教生獲得體育教學知識大多是通過探知和實踐完成的,因此高校要重視其學習能力的培養,首先尊重個體差異,其次教授學習方法,然后鼓勵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反之學生也要善于取經,除技術模仿外,更要耳聰目明的學習老師們的語言表達、教學組織、課堂設計、內容搭配等,通過思辨和理解、實踐與改進強化自身專業能力。
3.體教生的思想解放與刻苦求學。任何一個有志成為專業體育教師的體教生,在大學有多種渠道鍛煉和成全自己,比如:(1)把圖書館用“活”了,除了專業的運動書籍外,法律學常識、心理學理論、兒童學知識、衛生醫療等都是體教生需要掌握的,要想頭腦豐富就必須先打破思想局限。(2)體教生一般身體素質較好,運動學習能力也強,對于他們而言走向校外是強化學習知識、檢驗教學成果的最好形式,比如健身教練、培訓老師、營養師等。在校期間融入社會,盡可能多的了解自己和未來工作環境,不僅能加深拓展已學知識,與時俱進;還能豐富就業技能,做好人生發展規劃。總之,體教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僅僅依賴學校的體育教學專業課堂是不夠的,還必須解放思想,走出校外,積極利用一切有效的社會資源為自己的成長服務。只有加強學校的基礎學習,和校內外的活動鍛煉,專業成長才能更專注、更持久。
作者:張維 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