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老師論文:議體育老師的狀況與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曾廣林工作單位:福建教育學院
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學者們大多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今天,我國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首先,在一些學校體育教師身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師德失范現象,主要表現在:在教書育人中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敬業精神不強;忽視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很好地處理集體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6]在日常生活中不求進取、盲目自信、心理錯位;在課堂教學上煩教厭教、言行隨意;對待學生缺乏公正、情緒急躁。[7]其次,一些學校在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也存在著一些長期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的間題,如評職稱時主要不看師德;在教師的培訓上輕視師德教育;在考核時往往只重視教學和競賽成績,不注重思想道德的考察;在制定師德規范后沒有相應的考核標準,師德建設在許多學校還未被納入工作議程。[8]對于當前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深人的剖析,力求找到其原因所在。有學者提出,師德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市場經濟的沖擊,造成體育教師隊伍的顯性流失;金錢誘惑使其重功利性,從而缺乏敬業和奉獻精神。第二,傳統的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體育觀念的束縛,致使部分體育教師產生自卑心理,喪失進取精神。第三,不夠健全完善的體育制度的困擾,挫傷教師工作積極性,弱化其教學責任感。第四,學校體育與其它學科間的失衡,使其事業心受到挫傷,職業追求停滯不前。第五,體育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不平衡、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缺失;第六,學校對師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加強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在這一問題上,多數學者認為,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師德教育、輿論環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進。對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和方法進行了探討。有學者提出,每學年或每學期,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動機和效果相結合的辦法,對每一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一次全面考察。考評的結果應記入教師的工資檔案,在評優、晉升職稱、工資進檔等各種利益方面要把師德作為一項硬性指標。另一方面,學校建立師德監督機構,發現違規亂紀的教師應立即進行處理,達到以儆效尤的目地。也有學者認為,“以人為本”是體育教師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體育教師是具有自身需要、目的、情感、態度的人,如果僅僅被當作師德建設的工具性對象和一個純粹的客體,就會喪失自身道德價值感和主動性,從而降低體育教師道德建設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如果將體育教師職業道德泛化來取代公民道德,會極大地限制甚至取消了體育教師道德主體自由活動的廣泛空間,從而損害了體育教師道德主體的正當權益,使體育教師道德主體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致使體育教師道德異化,使師德由美化體育教師的“項鏈”變成扼殺體育教師正當權益的“枷鎖”,并最終影響師德建設的實效。[9]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綜觀相關文獻,多數學者認為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降低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此外,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時有發生,經濟待遇不公會不同程度地削弱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因此提出了要提高體育課的地位和體育教師的經濟待遇。
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研究質量相對較低,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一方面,盡管近些年關于體育教師師德研究的論文數量所有增加,但高質量的論文較少。另一方面,在研究成果分布上,關于高校體育教師師德問題的研究成果頗豐,對基礎教育中體育教師師德問題的探究較少。相較之下,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人數更多,在實施新課程中角色的轉變所帶來的諸多課題,亟需更多的一線教師參與研究。研究內容不夠深入,研究領域較為狹窄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師德建設的途徑兩個方面。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學者對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涵義和規范的認識仍不夠清晰,只是簡單地在普遍意義上的師德前面加上體育兩個字而已。在師德建設方面,未能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所提出的建議或措施如出一轍。因而研究成果顯得比較零散繁雜,缺少系統性,這可能導致理論付諸于實踐時會產生諸多的困難和矛盾。定性分析多、定量少,研究方法單一在體育教師師德的現有研究文獻中,絕大部分的作者都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思辨法,提出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現狀、失范的原因,然后給出一些加強師德建設的對策和建議。也有少數學者采用了調查法,但調查范圍往往集中在某一城市甚至某一學校,調查對象只限于老師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及其家長,在設計問卷時沒有考慮到教師填寫時的“道德隱藏”現象,加之發放問卷的數量也較少,這就使得調查結果難以準確反映體育教師師德的真實現狀及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德性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動態過程,對優秀體育教師的研究要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采用案例研究和質性研究方法,才能挖掘出無窮無盡的道德資源。
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研究展望
檀傳寶認為“在教師專業化運動中,教師職業道德向教師專業道德轉化是一個重要線索”,“從專業特點出發討論倫理規范的建立,而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業里的簡單演繹與應用”[10]。當前,對體育教師專業道德研究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于體育教師勞動的特點的全面把握;其次,厘清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專業道德的區別與聯系;再次,對體育教師專業道德概念的界定,解析其內涵、結構與特點;最后,研制體育教師專業道德調查量表,開展廣泛深入的問卷調查,結合質的研究方法,提出體育教師專業道建設的策略。在研究體育教師專業道德時,我們還需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究:(1)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基,而道德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論及體育教師專業道德時,還應該探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師德和中華傳統體育精神。(2)社會轉型過程中,價值多元與價值沖突同在,體育教師的內心信念和價值觀念的變化致使他們的道德觀念發生巨大變化。基于此,關于體育教師專業道德的研究需要關注時代背景。(3)專業道德實質上是一種角色道德。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體育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哪些變化,新時期體育教師的行為規范又是什么特點。(4)在我們理清了體育教師勞動的特點之后,還需要建立一個新的視角,即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的視角,關注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的特殊性對其專業道德的影響。(5)教師專業化是一個動態的、實踐的過程,教師專業道德的培養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因此,體育教師專業道德的職前教育、職后培養和職場反思,也是一個亟待深入探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