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類專業學風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近年來藝術類專業在理工類高校的發展概況
201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一級學科藝術學確定為一個新的學科門類——“藝術學門類”。這不僅是對我國藝術學科發展成績的充分肯定,也緊密地呼應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發展的困難與矛盾。一是理工類開設藝術類專業的側重點不一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2]:一類是著眼于辦專業的社會責任,同時兼顧學校的素質教育;另一類則相反,著眼于學校素質教育,同時兼顧辦學的社會責任;再有一類則著眼于學校的創收,兼顧辦學的社會責任和學校的素質教育。因此學校在藝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資金投入、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平臺搭建、學生管理等方面各有側重,人才培養參差不齊。比如第一種類型的,其定位于專業辦學,就會把藝術設計類專業和其他理工類專業等同對待,容易辦出特色,其他就未必了。二是自身專業特點突出。藝術類專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專業門類,這一門類的學生個性特征突出,而理工類院校中的藝術類專業,其特點更為明顯,問題也更為棘手,特別是學生的學風建設方面。在經過一階段的升溫后,理工類高校里面的藝術類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在辦學定位、專業設計、教學管理、招生就業等方面陷入一定的發展困境,各高校開始紛紛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招生,壓縮規模,“藝考熱”有所回落。
二、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特點及學風建設困境
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其專業情況較為特殊,生源背景復雜,他們具有更多的不同于一般專業的大學生的鮮明個性特征。這些特征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是彰顯專業特色的標志,另一方面又直接影響著大學學習和良好學風的形成,學風建設不容樂觀。
(一)重視專業技能,缺乏人文素養
藝術類專業學生一般接觸專業比較早,具有濃厚的專業興趣和專業情結,藝術情結濃厚,專業學習得心應手。相反的,受傳統的“重理輕文”思想的負面影響,藝術教育被視為邊緣學科,具備較高藝術天賦的且文化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更不愿意報考藝術類別的專業,報考學習藝術類專業文化課基礎都比較薄弱。另外,我國高考對藝術類學生的選拔對文化基礎要求也較低,無形之中加劇了藝術類大學生對文化素質課不感興趣、文化知識缺乏等現象,自然而然的文化素養也不高。再者,“為藝術而藝術”的職業觀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產生一定的影響[3]。這樣在學習生活中極易導致兩種極端的現象,一邊是專業課的學習氛圍良好,另一邊則對專業課外的其他課程的學習消極對待,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二)重視自我意識,缺乏集體觀念
藝術類專業學生在人才培養上有別于其他專業,比較注重個人的自我設計與發展,上課方式靈活多樣,以小班為主。這一方面為藝術生進行藝術創造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激發創作激情與靈感,培養了學生獨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這種過于追求自我、崇尚自我的學習方式和環境,也慢慢滋生了學生的一些不良思想行為,比如習慣于獨來獨往、不喜歡集體生活,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個人主義意識濃于集體、大局意識,崇尚自我,缺乏團隊合作協同精神。在學習生活中,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非常渴望展現自我,希望自己能夠主宰自己,對于師長的教育引導缺乏耐心,聽不進去;對學校的管理規章制度比較反感,甚至有抵觸心理和叛逆行為,在教育管理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三)重視個性自由,缺乏組織紀律
藝術類專業學生以具有敏銳的捕捉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濃厚的創新能力見長,個性越強,往往越具有藝術創造能力。長期的藝術專業學習和獨特的行為處事風格,使得這類學生的情感細膩、思想奔放,具有一定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藝術類專業學生注重個人追求,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喜歡張揚個性,熱衷于追求潮流和新事物,常常以時尚的引領者自居,奇特的服飾、造型往往深受他們青睞。同時,由于藝術類專業的授課方式比較多樣,有很多的戶外采風實踐,他們的學習生活相對自由寬松,這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缺乏紀律意識、紀律觀念淡薄、生活學習松弛懶散、對規章制度熟視無睹或逆反等現象。體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就是染有遲到、曠課、早退等不良習慣,無視校規校紀,紀律意識較為薄弱。
(四)重視功利主義,缺乏吃苦精神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容易產生個人主義和自私思想。且藝術類專業學習成本要遠高于其他專業,學習藝術類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優越,寬綽的生活習慣易滋生功利思想。從社會環境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給藝術帶來了急功近利、利益至上的負面效應[4]:一是學??紤]經濟效益,不斷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而人才培養卻沒有跟上;二是教師積極投入到各種社會活動中,投入相當一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做兼職、搞創收,學生在無形當中受到了影響;三是學生禁不住誘惑,熱衷于兼職,低年級時便紛紛外出兼職掙錢。藝術類專業的特點,讓藝術類的學生帶有較強的功利主義思想,使他們注重追求個人實惠、名利,愛慕虛榮,不善于吃苦,學習上怕苦、工作上怕累、生活上怕窮,缺乏刻苦鉆研精神,淺嘗輒止。
三、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學風改進對策
隨著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科學把握藝術類學生的個性特征,探索一套適合藝術類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5],因材施教地開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上述藝術類專業學生所具特點及存在的學風問題,學校應把學風建設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來抓,狠抓學風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堅持德育教育為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充分發揮黨課在學生“三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對學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和宣傳教育,參照國內一些高校做法,在校園網開辟“學風建設專題”欄目,開展輿論宣傳與引導。通過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提升理工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另外,根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開展符合藝術類學生發展規律的形勢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美化、完善藝術類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6]。加強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黨團組織建設和校園文化活動管理,培育與打造特色品牌活動,走精品化路線;規范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的組織開展,引導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
(二)注重典型示范教育,提升學生集體意識
構建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注重學習產出,做實綜合測評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向先進模范學習;做好文明班級、先進團支部、文明宿舍創建活動及優秀先進個人的評選工作,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交流會、報告會等方式,總結推廣經驗,樹立典型,營造爭先創優的學習氛圍;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注重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干部,充分發揮優秀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開展有效的幫扶引導工作。通過充分發揮優秀干部、優秀黨員的典型示范作用,結合各類形式多樣的集體性校園文化活動,提升他們的全局觀念,進一步強化藝術類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三)嚴肅學校校規校紀,弘揚優良校風學風
緣于人情及各種人為因素而出現的對個別學生違規現象處理的模糊不清,無形中加劇了學生的違紀違規現象,縱容了學生藐視制度約束性。對于這一群體,要加強制度建設,并把制度落到實處。要把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考風建設與道德、誠信教育相結合,貫穿于學風建設的全過程,提高學生自律意識。特別是要加大對違規違紀現象的處理力度,對于考試作弊及無故曠課現象,要簡化處理環節,提高處理速度,從思想源頭上斷絕學生的僥幸念頭,讓規章制度真正發揮約束和規范的作用。
(四)深化教學體制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改變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時間緊、形式單一、內容泛化、缺乏專業特色的入學教育方式,開展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全面、形式靈活多樣的新生入學教育活動[7],扎實開展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緊迫感和學習動力,讓學生樹立科學的大學學習觀念。加強過程監管,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導師制的落實制度,發揮導師的導學作用;加大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力度,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積極探索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創新、教學管理,構建面向學習產出的應用期末考試、平時作業考核、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評價、業界評價等各種方法的綜合教學評價體系。高校的責任在立德樹人,通過系統的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學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學校各個部門的職責。因此要加強對學風建設的領導,實行學風建設責任制,把學風建設納入到單位及領導的考核體系中去;學生、團委、教務、宣傳等部門是學風建設的主要參與部門,各院系是學風建設的具體部署、組織實施與責任單位,各單位要明確職責、狠抓落實、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教職員工積極參與的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使學風建設貫穿于學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過程。作為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理工類高校更有責任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立足于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學風建設的力度,為藝術類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推進這一類專業在理工類高校中的良性、長足發展。
作者:蘇忠釗單位:廈門理工學院學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