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學習心理障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或接受新技能培訓時,如果有一個正確的、積極的心理準備(求知欲),則其接收的效率將會高出被動接收效率的一至兩倍。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還會產生壓抑、厭倦、對抗、恐懼等情緒進入心理的誤區,嚴重影響學習的效果。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邏輯性,是中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礎學科,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在培養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那么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許多教師意識到采用導向、養學、授法的學習指導策略的必要性,努力使學生樂學、持學、會學,達到優化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但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問題。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認識事物的認知心理過程,它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指導,也要服從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學數學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呆板,數學教學的模式普遍采用題海戰術,大運動量訓練,加上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即理論的嚴謹性、思維的抽象性、計算的繁瑣性等,伴隨學生的是一次次考試的失敗,致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數學產生偏執、畏難,雖然迫于高考壓力,學生的數學學習從未間斷,但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分析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就成為一個迫切的課題。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題,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是今后教育發展的方向,而數學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人們的數學素質是基礎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初中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礙
1.自卑心理
由于某些學生智力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考試屢考屢敗,形成嚴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頹廢、傷感、畏懼和焦慮等情緒,這樣天長日久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怕上數學課,厭做數學題”的條件反射,憂慮、畏懼心理自然產生。
2.主觀意識的惰性
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思維的惰性,看到一些不能直接用公式定理的題目或不能直接得出結果的題目,不在知識的運用、概念的深刻理解上多動腦筋,盲目而簡單地認為這道題我不會。對教師存在強烈的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鉆研和創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并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難點和關鍵;二是期望教師提供詳盡的解題示范,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還有一些同學不能正確對待每一次考試成績,心理情緒總是隨“分數”起伏,不是認真分析失誤的根源,只簡單認為是自己發揮不好、粗心,掩蓋了自己平時主觀上努力不夠、方法欠佳、思維懶散等不良思維品質,或者是垂頭喪氣,十天半月都回不過神來,意志消沉,思維懶惰。
3.急于求成
在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的情況下急于答題,不管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后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
4.思維定勢
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程序化、意向化、規律化的個性思維策略、格式、慣性。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
同時,部分學生由于心理上的自我封閉、消極、緊張、壓抑、厭學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教學效益降低,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做了不間斷的調查:為什么有大量的初中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八年級、九年級的差生是如何產生的;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欠缺的原因。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狀況如何,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將隨著學習的狀況而上下波動,許多心理問題源于學習的失敗、挫折。學生的學習活動能順利地進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
二、造成這些心理障礙的原因
1.教師方面
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不管學生有多么大的差異,每天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學生必須全部掌握,所灌知識量的大小及灌輸方式都必須接受。天長日久,學生接受不了的知識就成為他們學習數學的障礙,即產生認知障礙;在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缺乏對學生情感的投入。講課傳授知識和考試是傳統教學的兩個核心要素。教師對學生缺少信任,缺少愛的表示。我們走進課堂,總會看到學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受到嚴厲批評的場面。很少有教師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說“你試試看,你一定會答上來的”,或“錯也沒關系”等鼓勵的語句,慢慢地使學生由不喜歡數學教師發展到對數學學科淡漠,從而出現情緒障礙。
2.學生方面
由于缺乏信心,學習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數學學習上的失敗而厭惡數學學習。這些都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障礙;態度及習慣方面的問題。有不少學生由于怕苦怕累、懶惰、不肯動腦動手,因此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盡管從小學到初中,已學習了
六、七年數學,但仍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學好數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學習能力不足。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由于對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技能掌握得不好,而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社會和家庭方面的問題。由于家庭教育不當或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也會產生數學學習障礙。
3.師生溝通方面
教材是師生溝通的中介,由于教材過深過淺,或教學進度過快過慢,都會影響數學教學,使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師生缺少溝通,產生不了互動的正面效益。一方面,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主觀想象制定學習目標,以致目標太高,學生無法達到。另一方面,學生不了解教師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雙方產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動,在情感上更缺乏溝通。大多數數學教師對數學有興趣,從小學一年級直到大專或大學畢業,連續學習數學達15年以上。他們很難體會在數學學習中有障礙的感受。尤其是初中數學教師,經過一兩個小循環,就可把初中數學內容概括起來。而學生們,從小學一年級直到初中,越學越感覺到數學學科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在情感上是很難溝通的。由于師生雙方缺少溝通,很容易在數學學習中產生障礙。
三、排除學生心理障礙的注意點
歐拉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也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必將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以保證他們有高效率的心理投入。當學生學習帶有輕松愉快而又緊張興奮的心情時,他們就會對數學產生強烈的好感,從而將他們對一節課的局部興趣轉化為對整個數學的持久興趣。筆者在教學活動中的各個層面上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方法,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狀態,樹立正常的學習心理狀態;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體會“要我學”與“我要學”的區別;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死記硬背”與“活學活用”的區別;重視基礎,發展健全的人格,改變“一聽就明”、“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學習誤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循序漸進,積極歸因,防止急躁;注意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發揮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獲取新的知識,在成功的滿足中體驗到快樂,學習自信心倍增。
再次,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實際,包括學生學習、生活、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學習策略和水平等等。做到想學生所想,所疑,所難,所錯,所忘,所會,所樂,從而以高度嫻熟的教育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使師生心心相印,肝膽相照。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不斷地探索學生的學習心理,便于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反思,以總結經驗,找準問題,發揚成績,糾正錯誤;把握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使數學學科價值能夠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充分展現和有效發揮,從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