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環境建設是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也是學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載體。優美的環境,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發向上的力量,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規劃,精心設計,給學生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學校無空地,處處皆育人,讓學校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墻,每一塊地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二、做好特殊學生的德育工作
這里的特殊學生指的是留守兒童、單親等家庭缺失者、心理問題較大的學生。遇到特殊的學生時,也要用特殊的方法對待,每個德育工作者都要有自己的獨門妙計。一是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讓特殊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現在學生的心智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而他們心中的“面子”會成為他們進取的動力,也會成為他們墮落的根源。作為一個德育工作者,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細心分析,諄諄教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以“柔”為主,要善于容學生之短,宥學生之錯。學生所犯的錯誤,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教師以“柔”的方式處理為佳。教師若能以發展的眼光寬以待之,他們必會對教師心存感激,而有所回報的。當學生犯了嚴重的原則性錯誤,觸犯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班級班規時,比如說考試作弊,偷東西,撒謊,恃強凌弱等行為,要堅決予以處罰。但是這種堅決,要以柔和的方式體現出來。
教師與學生談話時,口氣不必非常強硬,可以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心底里認識錯誤所在,并主動承擔責任,接受必要的處罰。只有學生從內心接受并認同了老師的做法,才能真正在行為上有所改變,而得到老師的理解和鼓勵后,整個人都變得積極起來,思想認識上又能更上一層樓,最終從主觀上克服自己的缺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經常開展德育活動,寓教于樂
一個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多種情感的滲透,而開展德育活動正是產生多種情感的重要途徑。開展德育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主導,做好每一次德育活動安排,對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活動課形式豐富多樣,學生喜歡,樂于參與,所以學生始終是在愉快中接受教育,這也正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活動中,既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綜合評價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們書法繪畫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開展德育活動有利于后進生的轉化。后進生往往因為學習差導致行為差,因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但他們渴望尊重,渴望進步,渴望成功。實踐表明:后進生不僅具有潛在的智力,而且非智力因素常常表現突出,德育活動的開展為發揮后進生潛在的能力提供了良好機會。
四、加強和家長的溝通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最直接、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校訊通、電話或家訪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家長的文化素養及職業特點、家庭經濟狀況;向學生家長匯報他們的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現;與家長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共同教育孩子。因此加強同家長的溝通交流,做到家校聯合,讓家長知道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調動家長參與教育學生的熱情,積極支持配合老師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通過多溝通多交流,使老師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創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環境。
總之,加強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性,是一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工程,德育工作永遠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我們要充分認識農村中小學德育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及時研究和解決學校德育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時機,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和創新,把學校德育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作者:曹強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柏林學校